“一带一路”建设下黑龙江省跨境产业发展研究
2020-03-20程敏
程敏
摘要:黑龙江省对接“一带一路”和俄罗斯远东开发两大战略,结合俄罗斯海参崴自由贸易港和15个超前经济发展区的建设,推进跨境产业发展,不仅将有力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更有利于支撑黑龙江省构建以对俄合作为切入点的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由中俄跨境产业布局发展带动的经济增长新动能,破解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困局。为此,应明确跨境产业发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强化跨境产业管理、恢复和提升对俄合作地位;强化跨境产业发展风险管理;加强跨境产业发展人才培训工作;加强对跨境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推进跨境产业发展企业的合规经营。
关键词:“一带一路”;黑龙江;跨境产业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1-0010-03
黑龙江省在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优势资源,区位优势突出,对俄经贸历史悠久,基础扎实。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国家推出“一带一路”战略明确黑龙江省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中“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区域,推动黑龙江省对外合作不断发展,但在很多领域仍面临制约因素。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应立足对俄合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开展对俄务实合作,推动以对俄合作为基础的跨境产业发展。
一、跨境产业发展概述
(一)跨境产业发展的概念
当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不是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进行,而是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就形成了跨境产业。
狭义的跨境产业指的是在与本国有相邻领土边界的国家和地区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广义的跨境产业则以国家或地区的边界为界限,只要走出国门,即为跨境产业。
跨境产业有别于以商品和劳务的跨越国境交易活动为特征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以商品输入、输出为特征,跨境产业则以资本的输入、输出为特征。
(二)跨境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在我国,跨境产业发展即指“走出去”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三方面,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跨境产业发展或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方式。
我国目前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国际产能合作为主要特征。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存在意愿和需要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产能合作既可以通过产品输出方式进行产能位移,也可以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产能位移。以产业转移为特征的跨境产能合作是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根据对外投资在东道国建设的企业主体,跨境产业发展可以分为跨境单体企业建设和境外经贸合作区(产业集群)建设。近年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为我国跨境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三)黑龙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
黑龙江是“一带一路”战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核心区。为此,黑龙江省委省政府2017年提出了“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发展定位和任务要求。“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举措,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要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基础,从跨境产业发展区域的选择、跨境产能合作产业的拓展,打造跨境产业发展模式和强化跨境产业管理等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全方位的跨境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黑龙江省推进跨境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和黑龙江省提出的“努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战略任务,要求黑龙江省扩大跨境产业发展视野,从广义的跨境产业发展中寻找出路。其次,近年来,对俄跨境产业发展在黑龙江省整体跨境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黑龙江省对俄跨境产业发展在全国跨境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呈现下降趋势,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产业发展地位在提升。现实要求我们的研究思维、视野与黑龙江省跨境产业发展新格局适应。第三,虽然对俄跨境产业发展的相对地位和作用在下降,但是對俄跨境产业发展仍然是黑龙江省跨境产业发展中的重头戏。进一步推进对俄跨境产业发展仍然是黑龙江省企业面临的跨境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第四,加快跨境产业发展,构建黑龙江省跨境产业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推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迫切要求。通过调整黑龙江省对外产业发展战略和布局,探讨进一步推进跨境产业发展的思路,不但有助于更好推动黑龙江省跨境产业合作发展,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也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是实施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二、黑龙江跨境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对外直接投资
1.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黑龙江省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2015年达到高峰值的7.73亿美元;2016-2017年进入调整期,分别降到2016年的6.55亿美元和2017年的4.24亿美元;2018年恢复增长,达到5亿美元,是2012年的2.1倍。[1]
投资结构向高附加值行业转变。黑龙江省境外投资由过去集中在农林牧渔业,逐渐向医药、工程、矿业和互联网等行业转变,农林牧渔业占比已由2018年一季度的72%下降到2019年一季度的47%,说明境外投资结构在向高附加值行业转变。
境外产业园区建设成为跨境产业发展重要模式。截至2017年底,黑龙江省单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推进建设的境外园区就有18家,累计人区企业146家,有5家境外园区纳入俄跨越式发展区。
对外投资地主要为俄罗斯。黑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布局相对简单,其对外投资的目的地以新兴经济体为主。俄罗斯是黑龙江省境外投资的重点国家,也是投资存量和投资流量最大的国家,2006-2014年,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额占对外投资额的2/3以上,2006年和2009年甚至达到了97%以上,2015年和2016年对俄投资额占比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占一半以上。截至2016年底,全省在俄投资金业累计604家,备案投资额累计106.13亿美元;同年全省42家境内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6个国家备案投资设立企业43家,备案投资金额13.2亿美元。其他对外投资主要流向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蒙古等国家。
2.主要问题
对俄投资发展低于预期。2009-2013年,黑龙江省对俄实际直接投资呈上升态势,从2009年的1.4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5.6亿美元。2014年,对俄实际直接投资较2013年下降73.2%,降为1.5亿美元。在经历了随后两年上升后,2017年和2018年又连续两年下降,分别为1.3亿美元和1.2亿美元。[2]对俄投资在全省的地位下降。2009年,全省备案对俄直接投资和实际对俄直接投资占全省的比例分别高达98.9%和91.7%,2018年分别降为23.6%和24%。对俄投资在全国的地位下降。2009年-2017年,全省平均对俄直接投资占比达31.6%,2015年最高时达71.4%。2014年以后,黑龙江省对俄实际直接投资占全国比例下降,2014-2017年分别为14.7%、28.4%和10.1%。[2]
(二)对外承包工程
1.对外承包工程现状
对外承包工程规模整体上呈上升趋势。2012年,全省对外承包营业额9.5亿美元,2018年为17.6亿美元,是2012年的1.85倍。省两家企业跻身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营业额前100家企业,其中哈电集团国际工程公司以10.4亿美元的营业额位列第24位,大庆石油管理局以5.52亿美元的营业额位列第62位。亚洲是对外承包工程的主要市场。2017年,全省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新签合同额达11.2亿美元,占黑龙江省对外工程业务总量的89%,完成营业额20.3亿美元,占比84%。“一带一路”国家在对外承包中地位显著。2017年,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额11.8亿美元,占全省总签约额的94.6%;完成营业额20.8亿美元,占全省总营业总额的86.3%。对外承包工程占全国比重提升。2018年省对外承包工程占全国比重为1.04%,比2012年占比提高27%。
2.主要问题
对俄承包工程规模和比重下降。全省对俄承包工程营业额在2015年达到2.35亿美元的最高值后,以后直线下降,2018年仅为0.06亿美元。对俄承包工程营业额占全省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的比重,也从2014年高峰时的17.7%下降到2018年的0.3%。
(三)对外劳务合作
1.对外劳务合作现状
1989年,黑龙江省开始与俄远东地区在劳务输出、承包建筑工程、蔬菜种植及投资领域开展经济合作,开启了对外劳务合作的序幕。外派人数规模扩大。2010-2017年期间,黑龙江省对外劳务合作年度派出人数波浪式前行,2017年达到期间最高峰19833人。
2.主要问题
外派人数占比下降。黑龙江省对外劳务合作外派人数,2012年全国占比1.38%,2015年占比达2.03%;2016和2017年连续两年下降,占比分別为1.62%和0.98%。全省对外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占全国的比例,2012年为0.91%,2017年占比达到2.03%,呈上升趋势。
三、黑龙江跨境产业发展建议
(一)明确跨境产业发展重点区域
坚持“一带一路”战略赋予黑龙江省的定位,继续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拓展面向中俄蒙、东南亚、中亚、中东欧、西亚和北非等“一带一路”四个建设重点方向的跨境产业合作。
(二)确定跨境产业发展重点产业
在产业选择上,推进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境外投资,壮大电站、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石化、新型农机等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走出去”规模;加强矿产、钢铁、建材、农业、林业等产业国际产能合作;鼓励具有优势产能的建筑工程和路桥建设、矿业开发企业进行工程承包和投资合作。
在高端装备领域深化开放合作,采用境外委托代理、设立合资公司等多种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方式,积极开拓亚、非、拉等地区高端装备市场,鼓励和支持装备生产企业开展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
(三)创新跨境产业发展模式
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为重点模式,通过建设加工制造型、农业生产型、商贸物流型、资源利用型和科技研发型园区带动工业产品、项目和产业“走出去”。推进在俄合作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在俄合作园区建设,扩大园区规模,提升园区功能。以乌苏里斯克(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和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等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为重点,推动黑龙江省农业、林业、矿业、食品、消费品等优势产能或装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集群式“走出去”,培育打造跨境产业集群。总结和推广在俄合作园区建设经验和教训,完善境外园区建设模式,将在俄合作园区建设经验推广到黑龙江省“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其他国家。
(四)强化跨境产业发展服务
制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境外合规经营风险审查、管控和决策体系,深入了解境外投资合作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合法经营。加强与有关国家在投资保护、金融、人员往来等方面机制化合作,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支持境内资产评估、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税务服务、投资顾问、设计咨询、风险评估、认证、仲裁等相关中介机构发展,为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商业咨询服务,降低企业境外投资经营风险。
(五)恢复和提升对俄产业合作的地位
认真研究和回顾黑龙江省对俄产业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对俄直接投资和经济合作不振,在全省乃至全国跨境产业发展中地位下降的原因。认真研究中俄两国不断加强合作,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呈现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恢复和提升对俄境外产业发展的规模及在全国的地位。
(六)强化跨境产业发展风险管理
结合国家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风险评估成果,将不同国家的投资风险信息及时传递给本省境外发展的企业。[3]
将跨境产业业发展的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走出去”的全过程。指导企业借助国内专业机构,做好目标项目的合作伙伴尽职调查、项目可行性论证、投标报价咨询、签约与履约风险审核等“走出去”的前期工作。加强对已经介入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投资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针对有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大风险,提出应对预案和防范措施建议。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应对各类外部风险的预警和处理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海外经营风险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七)加强跨境产业发展人才培训工作
制定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各个领域的人才培训工作机制,加强对外派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对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宗教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出境前培训,使跨境产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员工胜任境外产业发展的需要。
(八)加强对跨境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
鼓励开展境外投资,在税收、外汇、保险、海关、信息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便利化条件。对限制开展的境外投资,要引导企业审慎参与,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提示。对禁止开展的境外投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严格管控。
根据不同国家和“走出去”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贸易、承包工程、投资等多种方式有序推进。在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不同领域分类施策,推进黑龙江省跨境产业的全面、良性发展。
(九)推进跨境产业发展企业的合规经营
设置独立、专业的合规管理职能团队。通过设立首席合规官、明确合规管理职能、配置胜任的专业人员,进一步强化合规管理的组织保障;通过明确合规管理专业人员的任职资格,保障合规管理团队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针对合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工作。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出口管制、腐败舞弊、税务及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信息公开等领域,企业应客观评估监管要求所带来的合规风险,及早采取应对举措,并在必要时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
除此之外,跨境产业发展企业还应做到高层重视,自上而下培育企业整体的合规文化;丰富合规管理的工作方式,持续推动合规管理能力的提升;建立综合的合规管理制度,将合规管理融入到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信息化工具推进合规经营,利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和工具,提升合规管理效率,增加合规管理透明度,增强合规监督的力度。
參考文献:
[1] 黑龙江省商务厅.黑龙江商务年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2018.
[2] 黑龙江省商务厅.黑龙江商务年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20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2018[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方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