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永金的人生之问和书法之答

2020-03-20冯国伟

书画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书风书法人生

冯国伟

赵永金 Zhao Yongjin

赵永金,别署大金,号篁村;斋号拾芥山房、篁庐、秋草半闲堂等。先后师从陈墨、黄惇、王镛诸先生。篆刻作品曾获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大展优秀奖,书法作品曾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广东省第二届楹联书法展金奖、广东省书法最高奖“南雅奖”等。作品入展全国第四届篆刻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以及全国第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等。书学论文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出版有《赵永金书法篆刻作品集》《全国七十年代书家精选集·赵永金》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院院长、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青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深圳技术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寸耕社社员等。

中国书法从来不是孤立的艺术。它是创作者的多棱镜,也是欣赏者的显微镜。时代的风向、个人的际遇以及书写的趣味互融互斥,相生相离,共同构成了创作者的艺术现场。正因为如此,我对赵永金书法的观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作品上,而是从其生活而入,从作品而出的。

为什么要先观察赵永金的生活?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人生履历足够丰富,南下北上,四方游学,这是他作品的气场所在;另一方面,作为70后书法家,他的个人生活与大的时代有着密切联系,也影响着他的书风取向。但是我更感兴趣的地方在于,他以自己的方式解答了关于书法与人的关系问题,即:是人选择书法,还是书法选择人?是人如其书,还是书如其人?

一、是人选择书法,还是书法选择人?

或许有人会说,这还是个问题吗?当然是,人与书法,如同人类的恋爱,有些人擦肩而过,有些人相携一生。它不是个人的喜欢就可以决定的事情。同样的书法,对每个人都会呈现不一样的面貌,产生不一样的机缘,生成不一样的命运。选择就是一种道路。对赵永金而言,选不选择书法,他的人生命运和道路肯定完全不同。

赵永金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江西省寻乌县。寻乌地处赣、闽、粤三省接壤处,是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全县通行客家话。客家人具有耕读传统,幼时的赵永金在热爱书法的叔父影响下,拿起了毛笔,从开始给乡亲们写春联、给班级办板报开始,书法带给了他小小的自信和骄傲。也正是这一点,让他的人生驶上了不一样的航程,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景。

第一次,是1993年,他瞒着家人放弃赣州教职,南下深圳,边打工边跟书画篆刻家陈墨学习书画篆刻。

第二次,是1998年,在他经济条件好转,已经成家立业时,又负笈南京艺术学院,受业于书法家黄惇、苏金海诸先生。

第三次,是2002年,他关掉生意不错的画廊,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专攻书画印。2005年,他又考取中央美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成为中央美院王镛工作室研究生。

这一系列行为,是在面临诸如职业、事业、金钱甚至家庭、孩子这种人生的重大抉择之后做出的,如果不是出于他对书法的挚爱,出于书法对他的吸引,是不可能让他痛下决心,孤注一掷,一次次背井离乡,一次次心甘情愿折腾的。

这可以说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使然,也可以说是书法的魔力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人选择了书法,去爱慕她,去追求她;也可以说是书法选择了一个人,进而在书写他,塑造他。

如果说早期的行为是人写书法,那么赵永金学有所成,书法获得一定影响后,就是书法在写人。他没有借助名师的招牌和各种获奖的时机,去大力挖掘自己的艺术市场(身处深圳,他有这种资源和能量);也没有走向逍遥自在的艺术探索,寻找一个安逸的职业,做一个闲云野鹤的职业艺术家。他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普及和宣传书法之道上。他先后发起并创办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和深圳市书法院、荔湖书院,多次策划、组织、承办各种大型书法活动;同时,创办书法网站,策划出品艺术书籍,以个人的努力激活了深圳书法的潜力,推动了深圳书法的发展。而这一切都是以体制外的身份进行的,殊为不易。近几年,赵永金又积极从事书法教育,广收徒众,同时推送深圳书法院微信公众号平台,使之成为书法界颇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之一。

当大量的时间在这些琐碎的事务中被消耗,而减少了他潜心笔墨创作的时间时,他并没有后悔。他曾说:“我是个把书法当作事业来做的人,书法就如同我的血液在身体里流动。”显然,这是发自内心的声音,也是书法对他的人生指引。

因选择书法而改变了个人命运,又以书法去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赵永金的答案。而正是这样的答案使他的书法作品由技而道,有了温度,进而生动起来。

二、是人如其书,还是书如其人?

书法需要技艺的演练和递进,更需要思考和心性的表达。在技艺之上,能否让书法真诚而饱满地表达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决定着书法对个人的意义。只有对个人的意义确立了,才能说书法成立了。这也许才是人如其书的价值吧。因此,在审视人与书法的奇特关系时,我更愿意通过人去理解书法,也愿意通过书法去还原一个人。或者用更通俗一点的话说,我更在意赵永金书法所体现的究竟是人的样子,还是书法的样子。

不必怀疑书法对赵永金人格的塑造。少年时期在乡村,以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作为人生楷本,赵永金的“第一口奶”就确立了舒展大方又规范典雅的底子;随后到深圳,接受长于治印的陈墨先生指导,开阔了视野,尤其是在小小的印章间谋篇布局,又体味到人生与艺术之间破与立、得与舍的联系;再到南京艺术学院,在黄惇先生教授下,系统梳理帖学脉络,从“二王”书风中体味風流蕴藉之美,以文雅修身;再到北京,在中央美院王镛先生处,碑帖结合,南北融合,开拓胸襟,强化趣味。如此这般的艺术旅程,使其书法从点线出发,呈现出越来越开阔、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深入的空间,也为赵永金的个人成长和性格形成提供了多种营养和选择。

比如儒者之风。赵永金的人生拼搏中有一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正应了“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之意。而熟悉赵永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表里如一,以君子之风、儒者之气要求自己的人。无论做事从艺,积极务实,一旦认准的事情就绝不迟疑,掷地有声。他的书法也追求大气宽博的格局。他的篆书取法古意,见筋见骨,圆转浑厚,于平正中见奇致,一派淳厚质朴之象。近几年,他尤以伊秉绶书法为蓝本,书风创作更显朴拙厚重。而他的行草则体现了冲和、清雅的趣味:线条的舒展虽然跌宕起伏,却是有控制的律动;用笔虽有枯润变化,但枯则润之,润则强骨,都有一种均衡、平正的韵律。儒者以中庸之道守正修身,赵永金的书法也恰是在两极间取中正气象为旨归。这是人对书法的一种映照,金声玉振,清脆激越。

比如学者之气。赵永金虽然经历丰富,教书经商求学搞活动,从优美乡村寻乌,到风云激荡的深圳、底蕴深厚的南京、恢宏大气的北京,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域间穿梭碰撞,身上却少有那种习见的“江湖气”和“市侩气”。接触之下,我们会发现这个外表粗犷的汉子有一种书卷气。他虽然主攻书法,但于书画印之外,更潜心学术梳理,他的书学论文也曾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研讨会。除此而外,他爱好广泛,喜欢阅读、音乐,对网络也很感兴趣。对事物抱有好奇之心,使他不拒绝任何新鲜事物,体现出了非常强的学习能力。从早期取法的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董其昌,到近期心仪的伊秉绶、金冬心,再到追随陈墨、黄惇、王镛诸先生,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流行、殿堂书风与民间野趣、时代趣味与个人风格,都成了他吸收和借鉴的土壤和空气。这种学者般的包容力既需要大的胸怀格局,也需要超强胃口的消化和转化能力。这种兼容是有难度和高度的。即使他的创作多样化、多元化,也会造成多向使力,多维发散,不利于形成类型化的风格。但从长远看,这种学习路径又是最为稳健而务实的。

由此延宕开去,我们就会从赵永金的书法风格中找到对应,比如因儒者之风而形成的稳健沉雄的美学追求,因学者之气而形成的清雅冲和的趣味取向。

稳健沉雄,是从沉积中求厚拙。赵永金的书风并不强烈出奇,放在众多作品中并不跳跃,而且地域特色并不强烈,需要人慢慢品读,去感知作品的厚味和余味。这种不激不厉的书风同他的人是一体的。现实中的赵永金性格沉稳,不喜多言,行事稳健,颇有章法。作品中,他的书风虽然多元化,真草篆隶都有涉猎,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探索,但总体而言还是舒朗雄健、內蕴深沉的风格。这种风格并不刻意追求风格的强烈大胆,或者形式的大开大合,或者面貌的特立独行,而是体现着稳定的美学追求,以大观小,以雄造奇,注重大格局下的整体感和局部的节奏变化。这种非类型化的探索,不是为风格而风格,如同一锅炖菜,需要将不同菜的香味炖出来,才会越来越有味道。这需要时间,也自然需要创作者有耐心。

清雅冲和,是于变化中取趣味。如果说昂扬来自他积极入世的做事风格,那么清雅则更多是来自他对中国书法典范的认同。赵永金长年在外游历,见多识广;又经常组织各种活动,社会活动多。但从他的欣赏谱系——苏东坡、米芾、董其昌、金农、徐渭、何绍基、伊秉绶、黄宾虹、白蕉、林散之、来楚生等,我们能看出他更喜欢朴素平和的书风。他并没有跟风时代而改变自己,尽管他进行过多维度的书写试验;也没有因为市场的需要而强化风格,为自己打造标签。他选择了中正一路的书风涵养性灵。他的作品不以奇求奇,而是以奇求正;注重均衡、平正,放而尽展其能,收而尽藏其意,拙而灵动,放而明快;不做过多技术上的小动作,但又不简化笔力,徒使蛮力;亦工亦拙,只取中道。作品因之秀润挺拔,又意态高远。

书如其人,人如其书,并不是合二为一。最好的状态则是彼此依存和指证,最终在人的修行和书法的圆满中握手言欢。这恰是赵永金书法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触。

想起来,从2002年算起,我在中央美院进修时结识赵永金,转瞬已17年了。这个时间跨度足以对一个人的生活和艺术有深入的观察和认识。所以,我相信,这些问题,既是对他人生的观察,亦是对他艺术的思考;既会成为他过往的总结,又会成为他前行的动力。问答之间,只是一种见证和记录。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而赵永金的求索亦在未来。

2019年10月17日于南昌心赏地

猜你喜欢

书风书法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汉代隶书碑刻书风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独一无二的你
魏晋书风的形成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