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3-20宋晓晖杨志平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石术胆总管高龄

宋晓晖,杨志平

(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吉林 吉林 132013;2.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目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胆总管结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胆固醇饱和、胆囊动力学紊乱及沉淀有关。具体表现为腹痛或腹胀、黄疸、高热寒战等症状。老年群体受年龄大、耐受性弱、饮食习惯异常以及机体代谢差等因素影响导致发病率较高。给予外科手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静养后才能恢复,影响生活质量。范波等[1]学者认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术治疗该病症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具有微创及安全性高等优势,促进病情康复且获得良好的治愈效果。本研究分析ERCP取石术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时段2017年2月—2019年4月,研究对象是吉林市人民医院接收的88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纳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65~84岁,均值(75.5±2.4)岁;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6~87岁,均值(75.6±2.4)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经CT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者[2];年龄≥65岁者;患者表现为消化不良及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存在明确手术指征;既往有梗阻性黄疸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排除标准:伴有胆总管、胆囊及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者;伴有肝内胆管结石者;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难耐受手术者;血液疾病或恶性肿瘤者;精神异常或依从性差者。

1.2 方 法

对照组:常规外科手术。全身麻醉后指导患者选择平卧位,建立气腹后将腹腔镜手术器械置入,暴露手术视野后明确胆总管位置并行剪开操作,结石采用取石网篮取净后放置T管并缝合伤口,术后行抗感染及留置引流管等[3]。

观察组:ERCP取石术,镇静药物是哌替啶及安定。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明确主乳头位置,胆管插管在导丝引导下借助乳头切开刀进行,缓慢注入造影剂,对胆总管结石大小、位置及数目仔细观察,根据实际情况切开乳头,射线监测下利用取石球囊及取石网实施取石操作。结石较大者行机械碎石后取石,术后行鼻胆引流管放置及抗感染等[4]。

1.3 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测定手术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

血清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指标。

两组取石成功的例数,两组发生胰腺炎、结石残留及胆总管损伤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腹痛缓解、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血清指标

术前两组血清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A19-9、CRP及PCT指标较对照组低,组内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 1 手术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表 2 血清指标

与对照组术后相比较,*P<0.05

2.3 取石成功率及并发症

观察组取石成功43例,并发症结石残留和胆总管损伤各1例;对照组取石成功38例,并发症胰腺炎1例,结石残留4例,胆总管损伤3例。观察组取石成功率(97.72%)高于对照组(86.36)%,并发症率(4.54%)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患者表现为高热、黄疸、放射性背痛及上腹部绞痛等症状,病因是胆汁淤积、胆道蛔虫及胆道感染等。我国发病率达5.6%。患者后期继发急性胆管炎的危险性较高。高龄群体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予外科手术可能带来巨大的创伤冲击,诱导机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同时高龄患者胆道疾病史的时间较长,长期接受炎症刺激诱导乳头肌增厚,使得胆总管发生狭窄现象。因此有学者认为[5],高龄或结石较大者不能盲目追求取石成功率,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病情,暂时性采取支架引流措施,待机体改善后再次操作,便于提高手术效果。

有研究报道[6],ERCP取石术治疗该病症患者能改善预后,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借助十二指肠镜从十二指肠乳头到达胆管,明确乳头括约肌部位后行手术切口,有效解除梗阻且提高取石成功率,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术后便于促进机体快速恢复。为了充分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推注造影剂时需对注射速度严格控制,尽量放慢避免呈高压状态。适宜的行手术切口,且不可过深地插入钢丝,避免对乳头肌造成损害引起并发症,临床价值显著[7]。

CA19-9是从大肠组织内分离出的神经节苷脂类物质,是评价消化道良性疾病的有效指标,预测胆管炎程度,升高则表示病情越严重;CRP及PCT指标是机体炎症反应常用的实验室指标,能直接反映机体炎症水平变化,炎症反应较强则病情越严重。给予ERCP取石术后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且解除胆道结石,安全性较高。本研究术前两组血清指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CA19-9、CRP及PCT指标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腹痛缓解、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取石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与文献[8]报道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ERCP取石术治疗能降低血清指标且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且改善预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石术胆总管高龄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在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