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BI-HSS量表的医生职业倦怠与过度检查相关性研究

2020-03-20孙刚申丽君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被试者中度职业倦怠

孙刚, 申丽君

“看病难,看病贵”是医疗领域存在至今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即为医务人员的过度检查行为[1]。过度检查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提供了超过患者实际需求的医疗检查服务,造成患者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行为[2]。过度检查行为与职业倦怠现象作为医疗领域的两大严峻问题,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方向,但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还是分开探讨两者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现状等,缺乏对两者的相关性探讨[3]。本文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医生过度检查行为是否会影响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并通过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增加对过度检查行为危害性的新认知,为后续的纵向性研究进一步论证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作用机制等提供方向与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于2016年11—12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拥有开具医嘱权利的医生604例进行职业倦怠调查,被试者均具备良好认知且自愿配合调查。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指导语以微信链接形式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电子版问卷调查。

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和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BI-HSS量表)。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经济收入、过度检查行为等,其中过度检查行为的量化是根据其定义主观测量行为的发生频率。MBI-HSS量表经由国内外一系列实证研究表明信度、效度均较为理想,问卷各维度信度系数分别为0.906,0.873,0.838,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81,均在0.70以上[4]。问卷共22个条目,包括情绪衰竭(EE)、去人性化(DE)、个人成就感(PA)3个维度,评估采用0~6分的七点计分方式,0表示非常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计分标准:情绪衰竭维度得分低于16为轻度,16~27分之间为中度,高于27分为重度;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低于6分为轻度,6~13分之间为中度,高于13分为重度;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39分为轻度,31~39分之间为中度,低于31分为重度[5]。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604份问卷,有效问卷584份,有效率为96.7%。其中,男性占50.7%,女性占49.3%;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为74.6%,占比最大,5~10年占12.3%,11~20年占8.1%,20年以上占5%;其他如学历、职称、经济收入等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

根据MBI-HSS量表评分标准可判定,被试者在情感衰竭维度平均分为17.97±10.16分,呈中度倦怠,其中得分高于27分表明情感衰竭程度高,占17.6%;中度得分为16~27分,占40.8%,表明共有58.4%的被试者均表现出中到重度的情感衰竭现象;得分低于16分,表明情感衰竭程度低,占41.6%。去人性化维度平均分为9.20±5.62分,呈中度倦怠,其中得分高于13分,表明去人性化程度较高,占24.8%;中度得分为6~13分,占46.6%,表明共有71.4%的被试者均出现中到重度的去人性化现象;得分低于6分,表明程度低,占28.6%。个人成就感维度平均分为23.19±11.25分,呈重度倦怠,其中得分高于39分,表明个人成就感较强,占8.4%;中度得分为31~39分,占17.3%;低于31分则表明个人成就感较低,占74.3%。可见共有91.6%的被试者均出现个人成就感得不到满足的现象。

2.3 职业倦怠与过度检查的相关性

整体比较可知,不同频率的过度检查行为在去人性化维度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衰竭维度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去人性化维度方面,经常发生该行为与总是发生、偶尔发生、从未发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7,P=0.006,P=0.034),且经常发生过度检查行为的医务人员在去人性化维度得分高于偶尔发生或从未发生;在个人成就感维度方面,总是发生与经常发生、偶尔发生、从未发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45,P<0.001,P<0.001),经常发生与偶尔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经常发生过度检查行为的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低于偶尔发生或从未发生过度检查行为的人员。见表2。

维度行为发生频率总是发生经常发生偶尔发生从未发生F值P值情感衰竭(EE)16.44±10.4919.57±8.4417.76±10.1618.30±11.922.0760.102去人性化(DE)8.91±5.7410.47±4.738.81±5.698.79±6.292.9310.033个人成就感(PA)18.91±10.4921.68±9.6325.57±11.4624.64±12.0311.397<0.00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生的职业倦怠情况较为严重,符合国内大多文献的研究结果[6]。在MBI-HSS量表的3个维度中,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倦怠现象最为严峻,91.6%的被试者均出现个人成就感得不到满足的现象,表明绝大部分医生对工作的控制感降低,负面评价自己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价值,这也是此次职业倦怠调查中最为普遍的症状表现,不同于国内大多数相关研究将情绪衰竭作为最明显的症状表现[7]。可见,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也随之变化,个人成就感薄弱已成为医务人员最重要的职业倦怠症状之一。如何实现医务人员的个人成就感以改善职业倦怠现象,是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领域。此外,在本次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被试者在情感衰竭与去人性化维度中均出现中到重度的症状表现,同样不容忽视,反映出大部分医务人员工作缺乏活力,对患者和工作环境采用冷淡、逃避或者漠视的态度,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易引发医患纠纷[8]。

本文的另一项调查显示,20.7%的医务人员发生过度检查行为很高,22.4%则表示经常发生过度检查行为,43.2%的医务人员则是偶尔发生,13.7%的被试者从未发生过度检查行为。表明过度检查行为已成为普遍现象,问题突出,不利于“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解决。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频率的过度检查行为在不同维度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去人性化维度与个人成就感维度方面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01),其症状随着行为发生频率的增加呈加重趋势,提示过度检查行为对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这表明过度检查行为会对医务人员自身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职业倦怠,可能造成其疏离工作、同事与服务对象,不利于个体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自我成就感的实现。

综上所述,需正确看待过度检查行为的危害性,其受害者不仅仅是患者,这种不端正的医疗行为也会反作用于医务人员,降低他们的自我成就感,破坏人际关系,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这种不良心理状态的长期存在将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对医患双方均产生不利影响[9]。因此,政府及医院管理者需认清过度检查行为的危害性,采取措施减少行为的发生,从而进一步缓解职业倦怠,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现医患双赢局面。

另外,本文受研究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一是采用网络问卷的调查方法,在样本采集方面,与真实的源人群具有一定差异。本次调查为减少偏倚,进行质量控制,设有问卷填写权限,确保答题完整率,且基于初次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分析结果进行了二次调查,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倚。二是过度检查行为的量化方法较为主观,缺乏医院内部数据资料的支持。三是本文为横断面研究,在论证两者的因果关系方面证据力度较低。基于上述局限性,未来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相关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猜你喜欢

被试者中度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小米手表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