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敏感性理论研究及其在医疗职业风险感知中的应用展望

2020-03-20高聪于丽玲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饮酒医务人员敏感性

高聪, 于丽玲

强化敏感性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对人类心理的基本过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目前关于强化敏感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汇总梳理强化敏感性理论的概念、研究内容和理论应用等相关内容,对强化其实际应用有重要意义。医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医疗职业是具有高风险特点的职业,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环境中,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感知水平的高低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压力增加及损害身心健康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对强化敏感性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其在医疗职业风险感知中的应用展望,为医务人员医疗职业风险感知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在全面搜集有关“强化敏感性”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形成对研究主体的科学认识。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

以强化敏感性为关键词,在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和维普中输入主题词“强化敏感性”,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7年12月,查阅国内关于强化敏感性的文献,分别得到29篇、35篇和23篇文献,剔除33篇重复文献后,共纳入54篇文献。以“reinforcement sensitivity”为主题词分别在SC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7年12月,分别得到273篇和133篇文献,剔除6篇重复文献,共纳入400篇文献。在此基础上,剔除研究内容相似以及非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文献,本文引用了33篇文献,通过阅读文献,按照本文的框架结构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对强化敏感性的研究范畴进行综述。

关于强化敏感性理论的研究,在2000-2005年之间仅有17篇,研究内容基本都与脑神经实验相关。2005年之后,强化敏感性研究才被更多学者关注,尤其是2013年、2016年、2017年这三年出版的文献数都在50篇及以上,2017年出版最多,达66篇。从2006-2017年,强化敏感性理论的相关研究涉及40多个学科,其中包括心理学、行为科学、神经科学、精神病学、儿科学,社会学、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科学、商业经济学等多领域,并主要集中在前六个学科领域。

2 强化敏感性理论的概念、机制和测量

2.1 强化敏感性理论的概念

Gray等[1]基于动物学习和心理药物学研究,提出了强化敏感性理论(reinforcement sensitivity theory,RST)。强化敏感性指个体所呈现的强化刺激时的反应性,即所引发的情绪、动机以及行为的改变趋势和改变程度。强化敏感性有两个部分:惩罚敏感性和奖励敏感性。惩罚敏感性反映个体在呈现惩罚刺激或撤销奖励刺激时的反应性,体验到的更多是消极情绪并表现出更多的抑制与回避行为;奖励敏感性反映个体在呈现奖励刺激时或撤销惩罚刺激时的反应性,体验到更多的是积极情绪并表现出更多的趋近行为[2]。

2.2 神经生理机制

在强化敏感性理论中,Gray提出了几个概念性的神经系统,这些系统包括:行为趋近系统(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BAS),该系统是一个积极行为反馈系统;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该系统是一个消极行为反馈系统;对抗/逃离系统(fight/flight system,FFS),该系统与行为抑制系统具有同样的功能,但与行为抑制系统的区别是它对无条件厌恶更加敏感,同时负责调节恐惧和焦虑等情绪[2-3]。Gray等[1]于2000年对上述三个系统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理论用对抗/逃离/僵化系统(fight/flight/freeze system,FFFS)取代了原理论中的对抗/逃离系统,三个系统分别对惩罚、奖励以及冲突的刺激敏感。

2.3 强化敏感性的测量

为了节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研究者主要以问卷法来评估个体的强化敏感性。目前常用的强化敏感性自陈问卷包括:①由Carver和White[4]编制的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BAS/BIS scales,BBS);②由Torrubia等[5]编制的惩罚和奖励敏感性问卷(Sensitivity to Punishment and Sensitivity to Reward Questionnaire,SPSRQ);③由Jackson[6]编制的杰克逊量表(Jackson-5 Scale)。

国内关于强化敏感性自陈量表的中文版有2008年李彦章等[3]修订的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郭永香等[7]2011年在大学生群体中修订了惩罚和奖励敏感性问卷;杨小兵和郭少聃[8]在2016年以724名大学生为被试样本编制了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强化敏感性量表。这些量表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 强化敏感性理论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将强化敏感性理论的应用研究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强化敏感性与认知过程、强化敏感性与情绪情感过程、强化敏感性与意志过程,具体研究集中领域如表1所示。

表1 强化敏感性理论的应用研究

3.1 强化敏感性与认知过程

RST与认知结合起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司机风险驾驶和大学生饮酒行为的领域。风险驾驶的研究主要是研究风险认知的不同对驾驶的影响。Kaye等[9]基于RST研究了驾驶员对道路安全信息认知处理的个体差异,结果表明,奖励敏感性和惩罚敏感性特质分别影响增益框架和损失框架信息内容的认知加工,随后影响信息有效性和行为意向评分。Harbeck等[10]研究了RST和感知风险对年轻司机风险驾驶的影响。有关大学生饮酒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对饮酒行为的认知以及强化敏感性对不良饮酒行为的预测两方面。2015年,Hasking等[11]基于RST和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了澳大利亚成年人的饮酒行为,并得出RST可以预测有害性饮酒发生的结论。同年,Keough等[12]通过RST对青少年饮酒行为进行了内隐和外显的认知测试,认为明确的认知可能与焦虑个体中的饮酒现象有关,而这些焦虑的个体一般有较高的BAS。

3.2 强化敏感性与情绪情感过程

强化敏感性与情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冲动和焦虑两方面,有关冲动的研究比较分散,研究形式和研究领域呈多样性,内容主要是体现在自控能力和过度消费等方面。有关焦虑的研究内容比较集中,主要体现在社交焦虑以及压力产生的焦虑等方面。

在有关冲动的研究中,Hamilton等[13]基于RST对566名成年人的压力与自控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冲动的个体可能优先从侧重于压力管理和提高自我控制的干预措施中受益。其后,Goodwin等[14]将视角转向消费行为领域,他们从冲动的二维结构(奖励冲动和鲁莽冲动)探讨了冲动与过度消费和成瘾的享乐行为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很多学者对RST与焦虑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Kimbrel等[15]对BAS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产生完整的社会焦虑的动机要同时包括BAS和BIS。Markarian等[16]对459名本科毕业生的BIS/BAS、情绪调节困难、抑郁、焦虑和应激症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管理困难与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有关。Kramer等[17]通过RST对社交焦虑和社会焦虑进行了研究,发现BAS和FFFS能够很好地测量社会焦虑中的个体差异。

3.3 强化敏感性与意志过程

3.3.1 强化敏感性与成瘾行为该领域的研究从2007年开始逐年增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酒精成瘾和互联网成瘾两方面,国内主要是集中在成瘾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对成瘾作用机制的探讨。

关于酒精成瘾,第一类是对酒精消费方面的研究。Bogg等[18]利用强化敏感性理论对酒精消费决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S和BIS可以对酒精消费做出预测。第二类是把饮酒与社会焦虑或动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Booth等[19]以454个成年人为样本进行了社会焦虑与饮酒关系的研究,发现对酒精的欲望和社会焦虑能够预测饮酒行为。Joseph等[20]把饮酒动机作为强化敏感性与酒精滥用问题的中介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强预防动机可能会降低高奖励敏感性的风险,从而降低酒精滥用的动机。第三类是针对学生群体的酒精不良使用进行了研究。Keough和O'Connor[12]以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BAS和BIS对大学生酒精滥用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仅仅在BAS水平较强时,较高的BIS水平才可能预测饮酒行为,相反,如果BAS水平较弱时,较高的BIS水平可能预测的不是饮酒行为。

关于互联网成瘾,主要研究对象集中在学生群体。国内学者关于强化敏感性与互联网成瘾的研究有以下内容:张利燕等[21]在初中生群体中对强化敏感性、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强化敏感性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有着明显的预测作用。李文迪[22]对大学生强化敏感性、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BIS和FFFS可以很好地预测网络成瘾行为,同时自我控制在路径中也能起到中介作用。2015年,国外学者Ko等[23]对上网和不上网时的强化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上网时学生们的强化敏感性更高;比起其他学生,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上网后在BAS和BIS上的得分更低;同时提出较高的BAS和BIS与网络成瘾的风险相关。

3.3.2 强化敏感性与不良应对行为强化敏感性与不良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的危险行为与自伤行为的领域。Hasking[24]研究了青少年的强化敏感性、应对方式与不良行为之间的关联,发现应对方式技能培训可能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有效干预。Jenkins等[25]把青少年的不良行为集中在了自伤行为上,研究了BAS和BIS在青少年自伤行为中的作用,发现BAS和BIS可能有助于帮助识别自我伤害中的危险个体。此外,我国学者应梦婷等[26]在研究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得出了与国外学者一致的结论,认为强化敏感性可以作为自伤行为的有效预测变量,除此之外,还提出由于不同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不一样,因而对自伤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十分必要。

3.3.3 强化敏感性与职业行为强化敏感性理论与职业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强化敏感性对员工满意度、风险决策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的影响,其中对于风险决策的研究使用了实验的方法,对其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Izadikhah等[27]基于RST以514名职工为样本,研究了行为系统如何预测日常生活,职工们在研究人员的直接监督下,完成了关于电子管理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BAS在报酬、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中起到预测作用。Lange等[28]在2012年探讨了在奖励期望不匹配的背景下,BAS和BIS中的负性反馈和个体差异,结果表明,拥有较高BAS的个体有更明显的奖励期望不匹配感觉。之后,我国学者周松娟[29]在2016年研究了大学生强化敏感性人格与反馈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低奖励敏感性高惩罚敏感性个体的风险决策倾向于最保守,具有高奖励敏感性高惩罚敏感性个体的风险决策倾向于最冒险,行为趋近系统和行为抑制系统联合发生作用,该结果表明强化敏感性对风险决策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4 研究展望

4.1 强化敏感性理论与医疗职业风险感知的关系研究

既往的文献中指出,风险决策与风险感知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可以从强化敏感性的视角对于风险感知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索。而作为风险感知的一种,职业风险感知近年来成为研究者对于医疗职业行为进行干预的着眼点,医疗职业风险感知是指医务人员对其执业过程中因各种因素所致,并由医务人员本人承受的损害大小及发生可能性的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30]。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格特质、心理压力、工作时间、职业晋升、工作环境质量、职业安全水平、疾病的类型等,其中人格特质和心理压力是影响职业风险感知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不同人格特质的群体对职业风险的感知不同,而强化敏感性本身就是一种人格特质,可以对其与职业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在BAS、BIS和FFFS三个系统中表现不同的群体在职业风险感知中的表现特征。Eklöf等[31]研究了医疗保健组织中的组织和社会心理状况及其对病人和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医务工作者认为心理压力引起的伤害是最突出的危险类型,从而影响医疗职业风险感知水平,进而导致错误和过失的发生。如前文所述,强化敏感性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是个体心理的基本过程,与心理压力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研究强化敏感性与职业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

关于强化敏感性理论,自Gra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相关研究数量在逐年提升,但是对象人群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中,对于其他群体的研究数量较少,未来可以把研究群体转向医务人员进行探讨。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会面临许多医疗职业风险。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对医疗职业风险的感知会作为中介因素,影响其心身健康和临床决策,进而影响工作质量[32]。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将强化敏感性与医务人员的医疗职业风险感知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强化敏感性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对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风险感知是否具有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人格特质的医务人员分别提供以强化风险信息为主或者以调控风险感知为主的不同形式的医疗职业风险培训,最大限度地改善医务人员医疗职业风险的感知水平。此外,还可以探究强化敏感性在心理压力方面对医疗职业风险感知的影响,从强化敏感性的角度探讨医务人员心理压力的干预措施,从而改善医务人员医疗职业风险的感知水平。

4.2 强化敏感性理论相关量表的本土化探讨

由于测量强化敏感性时所使用的问卷,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群,目前,我国已有学者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制订了适用于大学生的强化敏感性问卷,未来的研究有必要根据研究对象人群对强化敏感性问卷进行修订,制订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强化敏感性问卷。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制定本土化的问卷,研究医务人员强化敏感性的具体表现,并对其进行干预,为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提供可行的建议。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会面临种种风险,如能制订适用于医务人员的强化敏感性量表,就能根据量表研究医务人员的风险感知在奖励敏感性和惩罚敏感性上的差异,制定有效的医疗职业风险管理策略,缓解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负性或紧张情绪。医疗行业是个高风险行业,对医务人员而言,研究医务人员的风险感知在强化敏感性不同维度的表现,有助于其准确认识自身风险感知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正确判断和识别职业中的各种风险,提高规避风险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饮酒医务人员敏感性
《适量饮酒》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与猫狗共饮酒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