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相关性
2020-03-20朱雅琴董文静张伟伟
朱雅琴,董文静,张伟伟
研究发现,许多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患者极易发生冠心病、脑卒中[1]。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和抵抗素(resistin,RSTN)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已证实ADPN、RSTN与糖尿病、脑卒中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1-4]。但关于ADPN、RSTN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代谢情况以及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群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对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中ADPN、RSTN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DPN和RSTN的代谢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提供直接的研究证据,为早期预测及防治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出现冠心病及脑卒中等终点事件提供研究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6-01至2017-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住院诊断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且病程在10年以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标准:112例,男58例,女54例,年龄60~82岁。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恶性肿瘤,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分为正常组(IMT<0.90 mm)、内膜增厚组(0.90 mm≤IMT≤1.20 mm)、斑块组(IMT>1.20 mm,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突起,但未造成管腔狭窄)。正常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70.52±7.81)岁;内膜增厚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69.87±9.95)岁;斑块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平均(71.32±10.50)岁。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由专人收集记录各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身高、血压及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等。血压采用汞式标准袖带血压计测量右臂肱动脉的血压。
1.2.2 IMT的测量 在安静、室温恒定的检查室内,采用西门子C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超声科医师对所有受检者进行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尽量后伸,偏向需检查部位的对侧,从颈动脉起始部开始对颈总动脉全段及颈内外动脉起始段进行纵向及横切面扫查,于颈总动脉分叉近端 1 cm 处后壁或颈动脉IMT最厚处进行测量,左右颈总动脉各测量3次,取平均值,同时观察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1.2.3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受检者空腹至少12 h后,于次日清晨收集肘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H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ADPN、RSTN的含量,ELISA试剂盒购自安迪生物技术上海公司。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采用化学发光法/固相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 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PGA-IR抗)/22.5。
2 结 果
2.1 各组临床资料对比 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吸烟、饮酒、SBP、DBP、 BMI等一般临床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项目正常组 (n=32)内膜增厚组 (n=42)斑块组 (n=38)男/女 (n)18/1420/2218/20年龄 (岁)70.52±7.8169.87±9.9571.32±10.50病程 (年)11.57±4.6513.49±6.2314.01±7.52吸烟(n;%)7 (21.88)9 (21.43)10 (26.32)饮酒(n;%)6 (18.75)8 (19.05)9 (23.68)SBP (mmHg)150.47±9.25154.25±6.31158.34±7.65DBP (mmHg)92.37±8.0596.98±5.9097.00±8.79BMI (kg/m2)26.45±2.1627.19±5.3628.29±7.51
2.2 生化指标对比 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的血清TC水平依次升高(P<0.05),内膜增厚组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斑块组TG水平与内膜增厚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之间的血清LDL-C水平、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组的血清ADPN水平依次降低,RSTN水平依次升高(P<0.05)。三组的血清FPG水平无显著差异,FINS水平依次升高,HOMA-IR水平也依次增加(P<0.05),见表2。
项目正常组 (n=32)内膜增厚组 (n=42)斑块组(n=38)TC (mmol/L)4.04±0.694.70±0.99①5.00±0.77②TG(mmol/L)1.57±0.231.87±0.57①1.85±0.66LDL-C(mmol/L)3.13±0.453.21±0.673.21±0.55HDL-C(mmol/L)1.23±0.071.17±0.151.06±0.11ADPN(mg/L)18.58±3.45 15.47±2.21①9.99±2.32②RSTN(mg/L)16.02±1.4617.98±3.12①22.53±3.67②FPG(mmol/L)4.51/0.564.57/0.564.60/0.56FINS(mU/L)8.97L±0.9510.27±1.53①15.64±2.15②HOMA-IR1.55±0.343.86±0.77①5.24±0.65②IMT (mm)0.89±0.051.07±0.10①1.22±0.15②
注:与正常组比较,①P<0.05;与内膜增厚组比较,②P<0.05
2.3 IMT与ADPN、RSTN的相关性分析 IMT的值与血清中ADPN含量呈负相关(r=-0.562,P<0.05),IMT的值与血清中RSTN含量呈正相关(r=0.621,P<0.05)。
2.4 IMT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IMT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病程、吸烟、饮酒、SBP、DBP、BMI、TC、TG、 LDL-C、HDL-C、FPG、FINS、HOMA-IR、ADPN、RSTN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OMA-IR、RSTN为老年高血压患者IMT的危险因素,而ADPN则是其保护因素,其他IMT的危险因素分别是性别、吸烟、饮酒、BMI、TC、FPG,而HDL-C也是IMT的保护因素(表3)。
表3 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危险因素分析
3 讨 论
ADPN、RSTN均为脂肪因子,但两者在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中却发挥着截然相反的作用[5]。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反应,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炎性因子的参与,且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密切相关。ADPN能够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炎性反应,还可抑制单核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进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6-8]。RSTN能够促进炎性因子的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炎症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9],还能够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0]。因此,同样作为脂肪因子,ADPN、RSTN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相互作用,同时ADPN、RSTN的平衡决定血管炎症的状况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11]。
高血压患者本身存在抗炎和促炎机制的平衡失调,本研究结果发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DPN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RSTN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体内胰岛素抵抗(HOMA-IR)、RSTN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DPN则是其保护因素。之前有研究发现高ADPN水平的男性较ADPN中低水平的男性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下降,这种关系独立于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存在[12]。关于ADPN与冠心病的研究认为,ADPN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冠脉严重程度的重要预测因子[13,14]。王欣[15]研究则认为冠心病的炎性反应标志物之一就是血清RSTN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监测ADPN、RSTN水平对预防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ADPN可以保护心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而RSTN则有致病作用,因此ADPN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的保护剂。研究ADPN、RSTN代谢的影响因素以及寻找安全有效的提高ADPN、降低RSTN的方法也是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值得研究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