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民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探析

2020-03-20栾劲松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民众心理健康

栾劲松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增大,社会心理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民众出现相对剥夺感增强、社会焦虑蔓延、自我保护心理过度、生活满意度幸福感降低、心理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等现象。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3月的统计,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一种常见病,有超过3亿名患者,预计将在2030年上升为世界疾病负担首位。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发病率高达17.5%,其中1 600万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其余大多数是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患者,每年大约有28万国人死于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指标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

虽然对心理疾病已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国仅约有20%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且在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相当比例的民众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逐年上升。单纯依靠专科医院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现有民众日益增长的心理服务需要,将承载社会功能、直接服务于个体的社区纳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1],开展相关服务,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服务重点人群、提高民众的心理健康素养与幸福感,成为新时期提高我国民众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国家对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视源于民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钟文娟等[2]对武汉市3个社区的1 167名民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民众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0.2%。刘影等[3]对6个沿海城市1 300名民众进行调查,其中约60%的民众选择偶尔定期或经常需要心理健康服务。张曼华等[4]对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社区650名民众进行调查,58%以上的民众表示需要心理健康服务。郑春雨[5]对辽宁省25个社区居民和干部进行社区心理建设现状调查发现,21%的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强烈需求,38%的居民表示比较需要。本研究通过调研沈阳市民众心理素养水平及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沈阳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19年4—6月,在沈阳市大东区、铁西区、浑南新区3个行政区7个社区随机发放5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5%。调查对象为本市城市户籍、常住人口、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无重大身心疾病的民众。

1.2 调查方法

对民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查共10个条目,包括对精神疾病病因的认识、对精神疾病治疗的认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求助意愿、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求助对象、对自身心理状态的满意程度、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接受程度、希望获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途径、希望获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以及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建议。其中对精神疾病病因及治疗的认识考察民众心理素养水平,条目设置参考2007年卫生部制订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29份问卷中,男性238人(45.0%),女性291人(55.0%);年龄 14~72岁,平均年龄(41.8±14.9)岁;大专以下学历 362人(68.4%),大专以上学历167人(31.6%);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3人(0.6%)。

2.2 对精神疾病病因及治疗的认识

对精神疾病病因的理解,仅有35.0%的民众认为“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有29.1%的民众认为“精神疾病就是因为受了刺激”;有24.6%的民众认为“有些人的性格不好,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11.3%的民众认为“精神疾病就是思想上出了问题”。

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有60.1%的民众同意“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但也有12.9%的民众认为“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是治不好的”;27.0%的民众认为“即使诊断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吃一段时间的药就可以了,没必要长期不间断地服药”。

2.3 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求助意愿、求助对象

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18.0%的民众表示肯定会求助,可能会求助的占33.0%,不清楚的占10.9%,可能不会求助的占28.9%,肯定不会求助的占9.2%。对求助对象,32.1%的人选择了亲属朋友,11.2%选择精神卫生专科医院,28.2%选择综合医院心理门诊,15.9%选择社会心理咨询机构,9.0%选择网络咨询,仅有3.6%选择社区医院或服务站。访谈中多数民众并不清楚精神卫生中心、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社区康复服务等精神健康服务提供部门的服务内容和地址。

2.4 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满意度及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对自身目前心理健康状态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的占23.3%,比较满意的占31.2%,不清楚的占8.1%,不太满意的占32.7%,非常不满意的占4.7%。其中青年人(14~34岁)和老年人(60岁以上)对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1.2%和45.2%(见表1),但3个年龄段之间满意度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对“您或您的家人是否需要专门机构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共有44.2%的民众表示非常需要或比较需要,仅有17.8%的民众表示不需要(见表2)。

2.5 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接受程度

表1 不同年龄段民众心理健康状态满意度情况[n(%)]

表2 不同年龄段民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情况[n(%)]

如果有心理咨询或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37.0%的民众愿意选择接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38.4%的民众不确定,24.6%的民众表示不愿接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2.6 希望获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途径

如果社区能够提供完备的心理健康服务,41.0%的民众希望能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5.2%的民众希望获得个体咨询,11.2%的民众希望获得网络咨询服务,8.1%的民众希望设立热线电话,4.5%的民众希望获得团体心理辅导。

2.7 希望获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

从社区获得的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希望获得情绪与压力管理服务的民众占42.2%,希望获得亲子关系指导的占25.9%,希望获得婚姻家庭指导的占14.0%,希望获得人际交往技巧的占10.9%,希望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占5.0%,希望获得了解自我的占2.0%。

2.8 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建议

52.2%的民众认为增加专业工作人员是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3.0%的民众认为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与加强场地建设,15.9%的民众认为需要加强与专业机构、高校等的合作,8.9%的民众认为增加宣传渠道与方式比较必要。

3 讨论

3.1 民众日益增强的心理服务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通过调查发现,沈阳市普通民众心理健康服务需要迫切,仅有54.5%的民众满意自身心理健康状态。44.2%的民众认为自己或家人需要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其中青年人与老年人对自身心理状态满意度较低,青年人需要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较强。而各年龄段民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普遍不充分,心理素养水平不高。选择专业服务时,民众对综合医院的信任程度最高,专科医院其次,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信任度、满意度不高,但如果社区能够提供完备的心理健康服务,尤其是提供一些发展型心理健康服务,如情绪改善、亲子关系改善、婚姻咨询等服务,民众还是愿意选择社区服务的。

3.2 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新格局有利于切实保障民众身心健康

在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单纯依靠综合医院或专科门诊已经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调节技能训练,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理念、平和的心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关系和谐,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能直接了解民众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开展多元化服务,如个体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同时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失业者、精神疾病康复者等,可以开展专题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因此各地需尽快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借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较好地区的先进经验,以“健康中国”建设为指导,以建设幸福社区为目标,以民众心理素质提升为核心,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民众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民众心理健康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对于单髁人工膝关节10年疗效的影响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