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数学素养
2020-03-19楼俊霞
楼俊霞
数学是科学大门的钥匙,没有哪门学科能够比数学更为清晰地阐明自然界的和谐性,这是数学学科所表现出来的重要性;数学学科还具有趣味性。数学的这两种特性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因此,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他们在课堂上接触的实践活动比较少。然而“理论+实践”的学习方式应该更适合小学生,实践活动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例如,当学生学习完整数和小数的加减乘除法之后,教师可以开展有关数学与购物的实践活动,该实践过程有三个流程:第一,请学生在上课前准备此次活动需要进行买卖的物品(最终还会归还给学生自己)。第二,请学生给自己准备买卖的物品标上价格,每个同学都拥有100元(总共有10张小纸条,分别为“1元”“5元”“10元”“20元”)。第三,同学之间自由买卖,最终拥有商品最多的学生获胜。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就会用到加、减、乘、除的运算,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因为这种买卖的情景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数学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其次,这个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拥有的纸条的数量是一样的,每张纸条的面值也不相同,在进行买卖时,“卖家”可能没有足够的钱找给“买家”,这就需要同学之间形成货币的流通和转换。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带给了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整个活动的气氛也十分活跃,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少同学认为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但是如果愿意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的话,数学学科也很简单。
二、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学生如何去看待一个问题、分析一个问题和解决一个问题。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养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思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开展了“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想一想”的实践活动。教师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积木块儿,然后设置了以下几个实践活动:第一,请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长方体,和同桌说一说它们的面、棱和顶点。第二,请学生找到长方体的棱,猜想一下長方体的棱之间有什么特点,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去验证自己的结论。第三,请学生找到长方体的面,猜想一下长方体的面积之间有什么特点,分别用尺子量出面的长和宽,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探究长方体的特点,得出长方体总共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对于长方体的面来说,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一般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对于长方体的棱来说,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学生把自己探究的现象抽象为一个结论表述出来,这样就分别考查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思维,这两项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一边动手,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收获较为丰富。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告诉了学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特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显然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例如,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师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通过折叠和画画的方式分别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称轴:长方形总共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总共有四条对称轴。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创新活动:请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通过折叠拼接的方式设计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将长轴形和正方形的两条垂直于长的对称轴重合,组成一个新的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中心点重合,再把正方形沿顺时针的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一个组合图形也是轴对称。有的学生经过多次折叠,把正方形和长方形折成了两个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将它们拼接成为一个新的等腰三角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教师应对每个人的创新作品提出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几分钟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因此,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
总之,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催化剂,促使着数学教学朝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广大数学教师应当大力支持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