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预防中风的发生,减少卒中的风险

2020-03-19蒲琴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脑缺血戒烟中风

蒲琴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发性,发展迅速的急性脑缺血或脑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中老年人多发,是当今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是危及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病,其病理生理过程很难逆转,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多。最近,美国有研究表明,如果每个人都得到合理预防,脑卒中发生率将减少31%,平均寿命将增加1.3年,生活质量也较目前有所提高,因此,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至关重要。那么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呢?

脑卒中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对存在脑卒中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生脑卒中的人群进行干预,通过教育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二级预防:是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即对已有脑卒中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的个体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在脑卒中的预防中,无论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都能明显减低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

一、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

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不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吸烟、酗酒、肥胖、缺乏体育活动等。二级预防应从急性期就开始实施,关键在于对脑卒中病因的诊断和危险因素的认识。患者应积极治疗病因,预防危险因素,远离不良生活方式等。

1.1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公认的引发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生呈正相关,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控制高血压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调节。药物治疗应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以最小有效剂量,并根据整体情况联合用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平稳降压,防止靶器官损害。生活调节包括,有规律的有氧运动,限制食盐摄入,减轻体重,增加蔬菜、水果等低脂高纤维饮食的摄入量,适度饮酒且戒烟。

1.2 控制体重

体重超标和肥胖的人群很容易发生中风,为了预防中风,必须控制体重,防止肥胖。要控制体重,应建立良好的饮食和锻炼习惯。饮食需清淡、有节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应坚持适当运动,控制好运动强度,最好是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均可增加热能消耗;也可与朋友一起前往专业的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每周至少应该坚持5天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如果一次完成半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可以将其分为3次来完成,每次锻炼10分钟。

1.3 戒烟、适量饮酒

吸烟增加血液中纤维蛋白浓度和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增加血液粘度,促进血栓形成;吸烟还加速脑动脉硬化,使血管舒张功能降低,脑血流降低,是缺血性脑卒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报道,戒烟2年后卒中发生率有所下降,5年左右达到非吸烟者同等水平。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建议脑卒中患者戒烟,积极宣传吸烟危害性,增加民众自我戒烟的意识和责任心。

长期大量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酒精可通过升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痉挛和血清高凝状态,降低脑血容量,提高脑卒中风险。长期酗酒者脑卒中风险比不饮酒者高1.6-1.8倍。消除酗酒无疑可以降低卒中的发病率,但有研究报道,少量饮酒可能有保护脑组织作用,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可适量喝少许红酒。所以,建议适度饮酒,不要酗酒。

1.4 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II型糖尿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5倍。临床反复发作的脑梗死患者中10-30%患有糖尿病。糖尿病也是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应注重控制血糖,根据医生的指导控制血糖指数。同时注重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必要时通过相应药物来控制血糖,血糖建议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1.5 保持情绪平稳

人体感受压力及情绪激动时,会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增加动脉硬化和形成血栓的机会,过度劳累、生气、紧张、抑郁等刺激,不仅与脑卒中的发展有关,而且与脑卒中的预后有关,因此保持良好情绪和充足的睡眠,适当减缓社会生活压力,可防止和减少脑卒中发生。建议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

1.6 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

现代人养成了很多不良生活习惯,存在很多不节制的现象,如长期伏案工作、玩手机、看电脑、玩游戏、熬夜等,使中风的几率大大增高。一部分患者在中风发作前常有先兆,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血压升高或波动大、出现幻觉、视物模糊、口眼歪斜、大舌头、流口水、吞咽困难、面瘫、大小脸、表情冷淡、手脚麻木、不灵活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1.7 有效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当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1.8 注意气候因素的影响

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定,血压波動,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二、中风后应注意什么,避免中风加重?

2.1 轻微中风后,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营养,提高身体素质。但不提倡绝对卧床休息,可适当运动,这样可缓解患者情绪。

2.2 不要喝凉水、吃冷饮、吹空调和风扇等,这都可能会导致中风疾病病情加重。并且还应该注意预防热伤风,一旦脑组织、血管反复舒张,很可能会发生卒中意外。所以应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和中暑。

2.3 不要去茶馆、酒吧等人多、环境嘈杂、拥挤、空气不流畅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往往比较混浊,且有可能较多的人吸烟,患者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很容易出现缺氧、缺血,从而增加卒中的风险。

2.4 夏天吹空调应将室内外温差控制在7℃以内,且减少进出空调房的次数,如果出现大汗淋漓,绝对不要立刻用凉水冲洗身体,避免一冷一热,致使患者脑部组织血管反复出现舒张,发生卒中意外。

2.5 中风后,不要熬夜,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更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千万不能硬撑、熬夜。老年患者不要在烈日下活动,避免因为大量出汗而致使患者血液浓度升高,血液流动减缓,从而增加卒中风险。

猜你喜欢

脑缺血戒烟中风
蒙药嘎日迪-13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研究*
帮忙戒烟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七氟烷预处理后对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颈动脉重度狭窄脑缺血支架术后CT灌注变化
戒烟
Good Angel(1)
晕厥的紧急处理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