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X线平片和CT表现

2020-03-19褚成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X线腰椎

褚成平

【摘 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对腰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的平片和CT资料,分别对腰椎序列、椎体及附件的形态和骨质结构,滑脱相应部位椎体和附件、硬脊膜囊、神经根和韧带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能直观地显示腰椎退变性滑脱全貌,在显示腰椎序列、椎体及附件的形态和骨质结构等方面比CT优越,而CT在显示椎间盘、硬膜囊、关节突和椎管内外结构的变化等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X线平片与CT结合能提高腰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准确率,对腰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腰椎;退变;滑脱;X线;CT

【中图分类号】R8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

本文收集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有完整平片和CT资料的4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病例,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9例,女39例,年龄34~82岁,平均63岁。病史9个月---20多年不等。临床症状主要有腰痛,腰痛并腿痛,腰酸,腿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其中以腰腿痛所占比例最大。典型体征包括腰椎前屈范围加大,背部可触到因棘突前移而造成的“阶梯”征。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全部摄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及腰椎CT检查,其中36例加摄过曲过伸位片,对滑脱的椎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所用X线机为柏斯DR系统,CT机为飞利浦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CT检查选择层距和层厚均为0.975 mm、120KV、250mAs、平行于椎间隙对滑脱椎体部位包括上下两个椎体进行扫描。

2 结果

腰椎退变滑脱的部位、程度和方向4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中,均发生在L3以下椎体,其中L3滑脱2个,L4滑脱35个,L5滑脫11个,用Meyerding四度分级法[1],将下位椎体的上缘分为四等份,上位椎体每前移一份为I°。作为腰椎滑脱程度判断标准,其中Ⅰ度滑脱45个,Ⅱ度滑脱3个。L3前滑脱2个, L4前滑脱33个,后滑脱2个。L5前滑脱11个。共计前滑脱46个,后滑脱2个。

3 讨论

3.1 腰椎退变性滑脱的临床与发病机制

腰椎退变性滑脱常发生在40岁以上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4:1,好发于腰4~5节段,以前滑脱多见[2],本组病例中前滑脱46例(占95.8%)。本组病例年龄相对偏高,48例中最年轻者34岁,其中60岁以上29例(占60.4%),本症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椎间关节和椎间盘的退变以及其它因素异常,包括椎间关节面的发育异常、椎体周围软组织和腹盆部肌肉松弛等,导致的一个或多个椎体连同椎弓的移位,而椎弓保持完整,椎体移位导致继发性椎管、椎间孔和侧隐窝狭窄。椎体的不稳可导致腰椎小关节有过度运动,久之可产生小关节的磨损和反应性骨增生,最后发生骨性关节炎,这样既减低了制约椎体的前屈功能,又加重了椎体的不稳,从而引起椎体滑脱,下部腰椎受重力的影响大,是腰椎退变和滑脱的好发部位。本组48个椎体滑脱中,L4滑脱35个,L5滑脱11个,占95.8%。

3.2 腰椎退变滑脱的X线表现

(1)椎体滑脱表现:滑脱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 椎体前后缘序列连线不连续呈阶梯状。(2)滑脱腰椎退变表现: 腰椎椎体邻近部位椎体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部骨质增生,椎体相邻面骨质硬化等。本组48例中,椎间隙变窄26例。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28例, 椎小关节面增生硬化并小关节间隙变窄8例。(3)椎管和椎间孔改变: 表现为滑脱椎体不同程度的骨性椎管前后径变小, 椎间孔狭窄变形。

3.3 腰椎退变滑脱的CT表现

(1)椎体滑脱表现:横断面上可见“双椎体缘”,并可见相对性椎间盘膨出。(2)椎间盘退变表现: 椎间盘向周围均一性膨隆,本组48例均有不同程度椎间盘膨出,以L4~5为多见33例。椎间盘真空征16例,表现为椎间盘内有气体影。(3)椎体和小关节退变表现:腰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及腰椎骨质疏松。小关节均有不同程度退变,表现为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下囊变、关节间隙狭窄或不对称和关节囊钙化,其中13例有一侧或两侧小关节真空征。椎体边缘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位于前后缘和侧缘。多数腰椎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黄韧带增厚8例,前纵韧带钙化5例。(4)椎管、侧隐窝和椎间孔改变:表现为滑椎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央性椎管狭窄以及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

3.4 退变性腰椎滑脱类型

根据滑脱发生的部位、方向、形态及数目可分为3型,即前滑脱、后滑脱和侧方滑脱3型,其中前滑脱包括单椎体前滑脱和多椎体梯形前滑脱。后滑脱包括单椎体后滑脱和多椎体梯形后滑脱。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部位最好发于L4,其次为L5。本组L4,L5的滑脱46个占95.8%。滑脱方向以前滑脱为多91.6%,也是多见于L4,后滑脱2例见于L4。前后滑脱好发部位的差异原因与解剖结构有关,主要与腰椎曲度有关,即与每单个腰椎所处位置有关。正常成人腰椎生理曲度以L3为中心前突,L4为最前有关,L4及其以下椎体存在向前下移位的倾向,而L3以上椎体则有向后下移位的趋势。由于腰椎椎小关节突及椎间盘退变导致腰椎不稳,引起椎体前移。滑脱时由于椎弓完整,移位的椎弓峡部到达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后缘时,滑脱即被阻挡,所以滑脱一般在I度以内。本组退变性腰椎滑脱Ⅰ度者46个,约占95.8%。退变性腰椎后滑脱一般较轻,一般不超过1 cm,平均4 mm 左右。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断存在差异,X线平片是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的最简单的检查方法,平片可了解所摄范围的全貌,显示滑脱的部位和程度清楚、可靠,但在显示椎体的后部结构及椎管内异常较困难。CT可见腰椎退变性滑脱上完整的椎体骨环,双椎体缘即“双终板‘征,可显示相应椎间盘膨出、硬膜囊狭窄、关节突退变和椎管内外结构的变化。

综上所述,在诊断腰椎退变性滑脱方面,需进一步的协调和充分发挥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势及互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5-767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主编.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34-1736

李松年,唐光建 主编.现代全身CT诊断学[M]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353-357

猜你喜欢

X线腰椎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X线下输卵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合并不孕症中的应用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