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方法

2020-03-19刘娜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护理方法恶性肿瘤心理干预

刘娜

【摘 要】目的:探讨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心理干预和护理方法。方法:抽选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我院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中患者(70例)开展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35例,乙组35例。乙组常规护理干预,甲组在乙组基础上开展心理干预,总结汉密顿抑郁评分、汉密顿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甲组总护理满意度、汉密顿抑郁评分、汉密顿焦虑评分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恶性肿瘤;妇科;化疗;心理干预;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来说,属于女性较常见的一种肿瘤,其在全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13-16%之间,可见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性,在影响女性生育、健康、幸福的同时,还会危及到女性患者的生命安全[1]。全身化疗法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最有效、最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可改善患者健康状态,增加生存时间,但因化疗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疾病的影响,患者心态、情绪均不稳定,因此应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为探讨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心理干预和护理方法,抽选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我院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中患者(70例)开展研究,具体内容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我院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中患者(70例)开展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35例,乙组35例。甲组患者年龄在24-52岁之间,其平均是(38.19±2.60)岁;12例患者是卵巢癌、18例患者是宫颈癌、5例患者是子宫内膜癌。乙组患者年龄在25-53岁之间,其平均是(38.12±2.54)岁;14例患者是卵巢癌、17例患者是宫颈癌、4例患者是子宫内膜癌。通过比较两组的资料,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进行相关研究。

1.2 方法

乙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给予患者合理饮食指导,监测其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和体征。甲组在乙组基础上开展心理干预:在患者来院就诊时,同其多交流,了解其病情、评估其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针对不良情绪实施针对性的指导,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在患者化疗期间,每天同患者进行交流,更好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担心、疑惑等情绪,从而评估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针对性疏导。按患者的学历水平、认知水平、家庭背景等,为其制定心理疏导方案,且认真贯彻落实,消除不良情绪。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同不了解妇科恶性肿瘤存在一定关系,受到“以讹传讹”的影响,部分患者认为自身疾病已经无法治疗,使患者比較消极,降低了化疗依从性,而影响疗效。所以,应向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确保患者了解、掌握自身疾病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在化疗期间,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所以应强化胃肠道护理,按其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提高营养。同时,确保居住环境整洁、温馨、干净,从而愉悦患者的身心。

1.3 评价标准

护理后,经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两组的抑郁程度,无抑郁:低于8分;中度抑郁:8-35分;重度抑郁:35分以上。经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两组的焦虑程度,无焦虑:低于8分;中度焦虑:8-35分;重度焦虑:35分以上。且两评分量表的得分越高则抑郁、焦虑越严重[2]。

经我科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的总分是100分,并细分成不满意(0-50分)、较满意(50-80分)、很满意(80-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经SPSS21.0软件做分析,汉密顿抑郁评分、汉密顿焦虑评分表示,开展t检验,护理满意度(%)表示,开展检验,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总结汉密顿抑郁评分、汉密顿焦虑评分

乙组汉密顿抑郁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显著(t=7.705,P=0.000)。乙组汉密顿焦虑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显著(t=6.534,P=0.000)。

2.2 总结护理满意度

开展护理后,乙组对护理不满意、很满意以及很满意的例数是13例、10例、12例,其概率是37.14%、28.57%、34.29%,乙组总的护理满意度是63.84%(22/35);甲组对护理不满意、很满意以及很满意的例数是4例、15例、16例,其概率是11.43%、42.86%、45.71%,乙组总的护理满意度是88.57%(31/35)。乙组总护理满意度低于甲组,差异显著(=6.293,P=0.012)。

3 讨论

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来说,属于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随我国环境污染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其发率在持续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家庭生活以及身心健康。该病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较强的刺激,使患者心理受到较大的冲击,而出现不良心理,最终影响到疗效。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因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患者一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加重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程度。再加上患者对于自身疾病不了解,格外担心治疗效果,再次加重了心理负担,严重降低患者化疗的依从性,所以在化疗期间应强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

随临床医疗模式不断的转变,在疾病治疗中心理护理得到广泛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化疗依从性,提高疗效。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同患者有效交流,详细了解其心理特征,给予其足够的鼓励和支持,明显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加化疗依从性。并向患者讲解妇科恶性肿瘤知识,提高掌握疾病知识程度的同时,也可提高化疗的依从性;进胃肠道护理,缓解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机体营养,利于机体康复[3]。

总之,给予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张晓静.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30(16):160,189.

孙爱沙.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中的应用及效果[J].饮食保健,2019,6(24):190-191.

叶宇,张风贞,林玉霞.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心理护理方法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1):140-142.

猜你喜欢

护理方法恶性肿瘤心理干预
癌痛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综合防治的护理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