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2020-03-19黄进芝李苗苗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护理干预影响

黄进芝 李苗苗

【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接受足底筛查采血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200例接受足底筛查采血新生儿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不良反应具有明显降低作用,且能够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不良反应;影响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在新生儿常见筛查方法中,足底采血十分多见,该种方式能够有效、快速筛查新生儿疾病,能够预防新生儿出现生长发育异常、脏器不可逆损伤等等,而早期发现遗传性、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能够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1]。而根据研究显示,新生儿足底采血过程中,存在较多意外情况,比如:标本不合格、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低、出血少等,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而在此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能够使标本合格率以及新生儿舒适度均得到提高[2]。本研究通过分析护理干预的优势,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详情见下文描述。

1 资料/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接受足底筛查采血新生儿列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收治200例,收治年限在2017年度至2018年度间,观察组共100例、对照组100例,前者实施护理干预、后者实施常规护理。

纳入标准:均为足月儿;出生时间在72小时以上;患儿家属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巨大儿、早产儿;伴有窒息史。

100例观察组中,男72例、女28例,日龄段在1天-10天之间,平均日龄(5.52±1.02)天。

100例对照组中,男71例、女29例,日龄段在2天-10天之间,平均日龄(6.02±1.85)天。

二者各项资料无差异,用P>0.05表示能够比较。

1.2 方法

足底采血方法:将室内温度调整为26摄氏度-28摄氏度,选择同种采血针,在新生儿外侧足踝前缘做一道垂直线,而足底最佳采血位置则在与足底外侧缘交界部位,将针头与新生儿皮肤呈45度角后进针,进针深度在1.5厘米-2.0厘米。

对照组100例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100例护理干预。

①心理护理:在实施采血工作前,应逗乐新生儿,并加强与新生儿家属交流,使其能够维持平稳心境,并减少新生儿哭闹情绪,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②健康教育:在采血前,告知新生儿家属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其能够对足底采血的理解度以及认可加强,提高家属配合度。③不良反应护理:对于存在针眼出血者,应在采血后指导家属对采血部位进行正确按压,而对于按压后出血不止新生儿,应将无名指、中指以及食指并拢,将进针部位作为起点,向上进行按压,再进行简易包扎;对于存在局部皮肤损伤者,护理人员应对操作技巧进行充分掌握,从而减少穿刺次数,避免穿刺对新生儿足底皮肤造成损伤,穿刺过程中应尽量避开血肿、淤斑部位,在发生局部血肿后,应立即实施冷敷[3]。在给予新生儿母乳喂养前,应给予其皮肤抚触,并在采血前2分钟给予其10mL葡萄糖水,家属坐在床边陪伴;待采血结束后,给予新生儿非营养性吸吮安抚奶嘴,做好新生儿的安抚工作,直至结束后15分钟。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指标包含: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涉及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涉及计量资料,用±表示/T值检验,两组各项指标中(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差异,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

观察组接受足底筛查采血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95.00%、标本合格率96.00%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100例接受足底筛查采血新生儿和对照组100例接受足底筛查采血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前者更低,P<0.05。

3 讨论

足底采血过程中,由于针刺易增加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减少外周血量,继而对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造成影响。而在采血过程中,应通过多种形式给予新生儿安抚,比如:抚触、奶嘴吸吮葡萄糖、语言安慰等等,不仅能够使新生儿的吸吮要求得到满足,同时能够减轻其疼痛感,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得以提高。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接受足底筛查采血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95.00%、标本合格率96.00%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100例接受足底筛查采血新生儿和对照组100例接受足底筛查采血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前者更低,P<0.05。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不良反应具有明显降低作用,且能够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蒋海丽, 苏雅洁, 阿仙,等. 新疆南部地区基层新生儿疾病筛查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2):160-163.

李紅碧.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部采血后瘀血减少的影响[J]. 双足与保健, 2017, 26(4):3-5.

宋成荣, 于雯雯, 张潇强. 足底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84):124.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护理干预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