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

2020-03-19吴凌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高龄围手术期

吴凌

【摘 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3例,入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对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常规处理方法,研究组对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实施干预。结果:研究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实施干预,能够极大的降低围术期患者的疼痛,能够使患者的关节功能获得很好改善,促进骨折的快速修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理论;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5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多发的疾病,老年人由于平衡能力较弱,疏松的骨质、身体机能的各方面下降,如果遭受外力非常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1]。最近这些年来,股骨颈骨折的人数逐渐增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加速康复外科又被称作术后的促康复程序,主要指的是对围手术处理应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可以降低或减少手术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使患者的康复得到加速[2]。本次主要研究对高龄股骨颈骨折处于围手术期的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的效果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3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61~76岁,平均(68.5±1.8)岁,病程20~69小时,平均(44.5±1.5)小时,左侧骨折18例、右侧骨折15例。研究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62~77岁,平均(69.5±1.7)岁,病程19~72小时,平均(45.5±1.4)小时,右侧骨折17例、左侧骨折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可比性差异(P>0.05),自愿加入本研究且已签订知情同意书,获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常规处理方法,术前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风险以及术后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入院时进行常规的疼痛评估,在患者疼痛剧烈无法忍受时,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昂丹司琼+曲马多),完成手术后48小时进行VAS评分。手术后第2天将伤口负压引流管予以拔除,下床活动随患者意愿进行无特别要求。

1.2.2 研究组对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实施干预,利用宣传手册或多媒体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快速康复的宣传,如住院时间的长短,手术及出院后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前2小时让患者口服200ml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应用腰硬联合实施麻醉,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入量,尤其是晶体液的输入。术中对患者应用巾单或棉被覆盖保温,在进行麻醉时避免皮肤外露,术中对患者体温进行定时监测。切口均采取常规后外侧,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管。患者术后应用COX-2抑制剂进行镇痛。在麻醉消退后让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等功能锻炼,引流管在术后第2天拔出,用助步器辅助行走,下床活动1次最少2小时,后逐步延长活动时间。两组患者均应用电动气压肢体循环促进仪和口服利伐沙班(100毫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每日1次,持续到术后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应用Harris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包括关节活动评分、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畸形评分,满分为100分。小于70分为差,70~79分为中,80~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分数越高则表示功能恢复的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用(%)检验,计量行t检测()检验,有差异P<0.05。

2 结果

研究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式,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对高龄患者的影响特别大。加速康复外科通过在患者的围手术期应用各种理念与技术,包括优化的控制疼痛的方法、微创技术、多方式麻醉止痛等。降低器官功能障碍和相关的手术应激反应,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是一项的复杂处理过程,需要康复理疗师、护理人员、麻醉师和外科医生等多方协助合作,优化临床的护理路径,促使患者快速康复[3]。

加速康复理论中术前宣教的应用,处理方式较传统的有许多改变,术前详细充分的宣教能够很好的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使患者更能够忍受疼痛。高龄患者由于其对环境应变能力较差,因此术中良好的保温显得格外重要。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监测好患者术中的体温。良好的疼痛管理在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的降低锻炼和应激反应造成的不适[4]。加速康复理论在围术期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使关节活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患肢功能获得了极大的改善,有效的减轻了疼痛,降低了畸形的发生,结果显示 ,研究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实施干预,能够极大的降低围术期患者的疼痛,能够使患者的关节功能获得很好改善,促进骨折的快速修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參考文献

荆警提,张卫红.股骨颈骨折THA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v.33(04):52-54.

卢国平,戴杰,洪晓亮,etal.老年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2):728-734.

范俊凤,沈喜玉,范小铁,etal.快速康复护理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实用骨科杂志,2017,2(03):98-100.

王宇,张攀,韩文锋,etal.快速康复理念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17,2(02):18-21.

猜你喜欢

股骨颈骨折高龄围手术期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石台行
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康复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