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优势

2020-03-19随远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结合治疗效果

随远

【摘 要】目的:探讨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实际治疗当中,将鼓膜穿刺与鼓室注射药物相结合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加以分析,将其随机均分成对比组和实验组,给予对比组患者鼓膜穿刺常规治疗,实验组则需同时接受鼓室注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之后的实际疗效。结果:实验组对象接受治疗后的具体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数据分析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在鼓膜穿刺治疗的同时,让其接受鼓室注射药物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应用。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鼓室注射药物;鼓膜穿刺;治疗效果;结合

【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分泌性中耳炎是目前临床耳鼻喉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患病的原因相对较为复杂,且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听力不同程度下降、鼓室出现积液等[1]。绝大多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发病与咽鼓管功能出现异常、中耳黏膜气体交换机制异常等相关,如果患者无法接受有效的治疗,其听力会不断受损,且听力能力出现严重损失,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失聪等[2-3]。此次研究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分别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现结合具体情况论述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时间段内耳鼻喉科收治的患者中择取5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观察,将入组对象随机均匀分成对比组及实验组,每组各27例。对比组男性为15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21—67岁,病程10d—2个月,单侧发病为22例,双侧病变5例;实验组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20—65岁,病程9d—3个月,单侧病变23例,双侧病变4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后无任何差异存在(P>0.05)。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需接受常规鼓膜穿刺治疗,患者治疗前,医生需要为其讲解治疗的注意事项,并且告知患者如何配合治疗。患者以坐位接受治疗,医生佩戴好额镜,暴露患者的患耳,将其多余的头发固定好。对患者的耳周、外耳道部位进行消毒,蘸取少量的麻醉剂涂抹在患者鼓膜的正下方以及前后下方部位,10min之后,利用无菌操作方式对其鼓膜鼓室进行穿刺,将鼓室积液抽出,之后选择无菌棉签进行擦拭。患者治疗后,需要让其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1周后接受复查,如无好转则继续治疗。

实验组对象则需同时接受鼓膜穿刺与鼓室注射药物治疗,患者鼓膜穿刺方式与对比组一致,医生在其积液抽出后,在患者鼓膜的上方进行第2次穿刺,穿刺成功之后将气体注入患者鼓室,确保残留的积液被完全挤出,直至鼓室内的积液流干净位置。之后,医生经第2次穿刺的针口,为其注入药液,主要组成为5mg地塞米松、4000IU糜蛋白酶与4ml盐酸氨溴索。注射之后,医生将针头拔出,并且对其耳屏进行轻轻按压,确保药液完全吸收,治疗后接受1周抗感染,并接受复查。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合其症状缓解程度将疗效分成无效、显效与痊愈,患者总有效表示为显效+痊愈。无效: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无任何好转,部分患者症状更为严重;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症状得到较好控制,听力出现显著恢复,但未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痊愈:患者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小时,个人听力恢复至患病之前水平或者正常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中的相关数据代入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接受t值处理,若P<0.05,可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实际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数据分析后差异存在意义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耳部疾病,患者的主要类型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如果急性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病情可转为慢性[4]。分泌性中耳炎会导致患者的耳部功能受到损伤,患者的听力也会出现明显下降,且还会出现耳鸣、耳闷等症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5]。在此背景下,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关键。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常规治疗方式主要为鼓膜穿刺,但是这种治疗方案无法将患者鼓室当中的积液完全抽取干净,会导致少部分的残留积液堵塞患者的耳孔,并且让外部气体无法进入患者的鼓室。我院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选择在鼓膜穿刺基础上加入鼓室注射药物,所注入的地塞米松等药物有很好的抗炎效果,也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功效,对于血管渗出等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也能避免患者出现瘢痕等。患者同时接受这两种方式治疗后,鼓室残留分泌液会被完全清除,且外部气体可以到达咽鼓管部位,确保咽鼓管功能得到有效修复,避免症状加重。

在此次研究当中,两组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入院后分别接受不同类型方案治疗。在对比相关数据之后可看出,接受两种方案治疗的患者整体疗效更好。

结语: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来讲,让其同时接受鼓膜穿刺与鼓室注射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两药联用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模式进行推广,可行性较高。

参考文献

滕珊珊.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1):7+9.

马科.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J].实用医药杂志,2019,36(03):251-253.

罗高青.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4):114-115.

刘怡君.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优势及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8,39(10):1962-1963.

潘永奎.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74-175.

猜你喜欢

分泌性中耳炎结合治疗效果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分析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