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2020-03-19王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火针急性期带状疱疹

王瑛

【摘 要】目的:探究于带状疱疹急性期使用火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本课题收集的带状疱疹病例共18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9年2月,根据患者入院序号均分小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联合使用火针治疗。结果:研究组经火针治疗后止疱用时、结痂用时、脱痂用时等指标均小于对照组指标,组间差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治疗前比对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具有相关性(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比对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比对对照组治疗后数值存差异(P<0.05)。结论:于带状疱疹急性期使用火针治疗,可于短时间改善皮损情况,促使疾病转归,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火针;带状疱疹;急性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R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我国传统医学将带状疱疹纳入“蛇串疮”“缠腰火丹”范畴,为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现代西医认为带状疱疹主要是由于机体感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以周围神经为主要分布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主要以神经痛及群集疱疹为病理特征[1]。本文为了探究火针于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特选取18例患者作为客观对象,执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收集的带状疱疹病例共18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9年2月,根据患者入院序号均分小组,其中研究组9例,男性与女性性别比0.47:0.53,患者年龄15岁~79岁,中位年龄(45.07±1.24)岁,最短病程1d,最长病程10d,中位病程(4.26±0.65)d,其中4例患者疱疹与神经痛同时表现;对照组9例,男性与女性性别比0.53:0.47,患者年龄16岁~74岁,中位年龄(47.02±1.31)岁,最短病程1d,最长病程9d,中位病程(4.19±0.71)d,其中3例患者疱疹与神经痛同时表现;客观将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基线资料进行比对,提示具有比对价值(P>0.05)。

纳入标准:(1)本课题收集的18例患者均满足《中医症候疾病诊疗标准》[2]中对带状疱疹的诊断依据,患者入院后皮肤表现为粟粒或绿豆样大小呈群集排列的大小丘疹样疱疹,可见基底颜色红,疱壁紧张,呈带状排列,多于单侧分布;皮损部分可见糜烂、血疱、坏死的症状,于皮损发生前可见烧灼感及刺痛感;并伴有机体高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自述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于疱疹消失之后仍感疼痛;(2)患者自愿参与研究;(3)本课题的实施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授权。

排除标准:(1)对本课题使用的药物不耐受、晕针患者;(2)特殊时期患者,包括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3)于观察前一个月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或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的患者;(4)既往原发性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器质性功能障碍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血友病及出血倾向患者;(5)精神状况异常患者[3]。

1.2 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实施治疗干预,予以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阿昔洛韦片0.2g/次,5次/d;甲钴胺分散片0.5mg/次,3次/d;双氯芬酸钠缓释片0.1g/次,1次/d;药物持续治疗10d。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火针治疗,指导患者体位,采用75%浓度的酒精,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针对酒精过敏患者可更换为安尔碘,选取患侧夹脊穴、双侧支沟穴、后溪穴,采用点燃的酒精棉球将火针燃烧呈白亮,采用快速进针的方式于穴位进行点刺,2~3次/穴,每个针刺点间隔0.1cm,进针到出针时间约为0.1s,呈垂直进针,要求进针快,进针深度以达到疱疹皮损皮肤的基底部为宜,先点刺早发的疱疹,采用直径较粗的火针点刺直径0.5cm及以上的疱疹;然后选取相应的夹脊穴,采用斜刺(针尖朝向脊柱方向),点刺治疗后采用75%浓度的酒精(过敏患者采用安尔碘)进行针孔及火针的消毒。

1.3 评价标准

(1)記录比对两组患者止疱、结痂、脱痂用时。

(2)借助数字模拟疼痛量表(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本进行所得数据客观分析,P<0.05作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分析

研究组经火针治疗后止疱用时、结痂用时、脱痂用时等指标均小于对照组指标,组间差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性相较

治疗前比对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具有相关性,组间差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比对治疗前降低,组间差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比对对照组治疗后数值,组间差经统计学分析表意义(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临床致病因素较多,多基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状况下,导致病毒大量繁殖,进而侵袭神经节诱发炎性及坏死,伴有显著的神经痛,皮损消失后部分患者仍会表现为疼痛,好见于中老年人,疼痛感觉常持续到数年之后。现代西医针对带状疱疹多采用药物干预,药物见效较慢,疗程较长,患者疼痛症状缓解较慢,临床治疗效果不甚显著[4]。随着我国传统医学不断发展,临床于带状疱疹治疗中加入火针干预,可于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使疾病转归,规避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发病主要是由于火毒湿邪侵入机体表面导致疱疹的形成,由于经络不通导致疼痛情况[5]。火针作为中医特色治疗措施,采用以热泻热的原则,促使火热毒邪外泄;借助机体刺激及热传导的作用,有效改善血脉通畅,缓解神经兴奋情况,有效改善机体免疫机制,控制病毒繁殖,起到疏通经络、凝滞的作用;同时临床应用中反馈,火针可有效抑制炎性痛觉等传导,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6]。

综上,于带状疱疹急性期使用火针治疗,可于短时间改善皮损情况,促使疾病转归,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马子媛,刁婧文,马忠等.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5,33(2):70-73.

张英,李世华,杨玲等.火针赞刺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疼痛和血清中P物质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8,43(8):492-494.

李卫国.神经阻滞结合火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及后遗症的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28-29.

王明明,杨颖.火针结合放血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38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1):51-52.

张英,梁作辉,刘秀红等.火针赞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6,39(1):50-53.

祁宏超,张春林,李生鹏等.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0):109-110.

猜你喜欢

火针急性期带状疱疹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观察及护理
中药配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结节性痒疹67例临床观察
火针加艾灸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