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皮质激素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2020-03-19李爱华张辉连郭坊蒋渝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恶性肿瘤安全性

李爱华 张辉连 郭坊 蒋渝

【摘 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60mg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20-40mg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23.33%,观察组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采取20-40mg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更高,临床医师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尽量选择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恶性肿瘤;临床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

肿瘤是指机体局部细胞出现的异常增生,主要是由各种致癌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所引起[1]。肿瘤科根据其恶化程度被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健康存在极大威胁,同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临床上对于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其中保守治疗又包括放疗和化疗,其可对患者的癌细胞进行一定程度的清除,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多,痛苦极大[3]。为了减轻肿瘤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带来的痛苦,临床上会加用糖皮质激素。但由于糖皮质激素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包括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昏迷等,临床上对于该药的使用剂量尚存在争议[4]。

故而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以得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高的治疗方案。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且同意。观察组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52.04±4.82)岁;对照组中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51.35±4.1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以及年龄分布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接下来的对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遵医嘱进行放化疗治疗,同时口服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片,生产厂家:Pfizer Italia Srl;批准文号:H20110064;规格:4mg*30片)。

对照组患者采取60mg/d甲泼尼龙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20-40mg/d甲泼尼龙治疗方案,所有患者连续治疗5-7d。

1.3 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评定:①有效:患者出现食欲减少不超过30%,或用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为0-Ⅰ级,或肿瘤局部出现的水肿明显消失或减轻,或不存在过敏反应,或未出现骨髓抑制反应;②无效:患者出现食欲减少超过305,或用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为Ⅱ-Ⅴ级,或肿瘤局部出现的水肿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或出现过敏反应以及骨髓抑制反应。

(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糖、低血钙、肺内感染以及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表示为(%),采用2检验。当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23.33%,观察组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恶性呕吐、食欲不振、头昏等多种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对治疗过程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心理,治疗依从性下降。糖皮质激素属于固醇類激素中的一种,其抗炎、抗过敏效果明显,可对三大能源物质(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的合成以及代谢进行调节,并抑制细胞增殖、诱发细胞凋亡,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5],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糖皮质激素存在较多的药物毒性,不同剂量会有不同的药物反应,需要严格控制其用量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后,通过对不同组别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结果为:采取20-40mg剂量的观察组和采取60mg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23.33%,观察组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对恶性肿瘤患者采取20-40mg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其治疗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对恶性肿瘤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时,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尽量选择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从而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能得到更好得疗效。

参考文献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20):136-137.

王维琼. 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19):48.

方晓瑞. 糖皮质激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3):2401-2402.

王德元. 糖皮质激素对肿瘤内科患者治疗的干预[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63):12443-12443.

彭宜波.糖皮质激素在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2):127-130.

猜你喜欢

糖皮质激素恶性肿瘤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