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源性直肠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0-03-19冯颖田婧赵宇玲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源性脊髓直肠

冯颖 田婧 赵宇玲

【摘 要】目的:探讨直肠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選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住我院康复医学科脊髓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比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盆底肌训练、手指环形刺激肛门等肠道功能综合训练,观察两组患者自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2周后排便的效果经检验比较,对比组患者的排便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对比组应用缓泻剂少于常规组,经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常规的护理加上神经源性直肠功能综合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排便功能,帮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直肠肠道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8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

神经源性直肠(Neuorgeniccoloerctal):是指由于支配肠道的神经组织失去支配或由于神经因子诱发神经调控障碍所导致的排便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便秘、大便失禁或大便排空困难[1]。目前存在的主要治疗手段为:饮食结构调整、针灸、按摩、润滑液润肠等方式,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自我排便的效果。本科对脊髓损伤后导致直肠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从而找出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单纯由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直肠功能障碍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5例和对比组35例。常规组采用心理护理、药物疗法、饮食结构调整等常规护理,对比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源性直肠功能训练。2组患者随机分组,在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直肠功能训练。常规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结构调整、药物润滑肠道等护理模式,对比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加上直肠功能综合训练。

1.2.1 训练前做好评定工作

1.2.1.1 病史资料包括发病前的肠道功能和排便模式,如排便时间、排便体位、每天排便次数、大便的性状、有无胃肠道疾病。询问脊髓神经受损部位的病史有助于确定障碍类型,预测患者的症状和可能发生的临床并发症;评估肠道症状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1.2.1.2 体格检查观察肛门外括约肌的形态,观察患者紧张、打喷嚏、咳嗽时能否促进大便排出、是否有便意、有无大便紧急感等。双手放在肛门周围感受肛门括约肌的力量及患者的配合度。

1.2.2 饮食管理

1.2.2.1 合理安排饮食;便秘患者:饮食应为高纤维素、易消化、高热量的饮食。每日还需进食蔬菜或水果,或每日两次一小勺芝麻油。便秘时多吃柿子、香蕉等食物。失禁患者:观察每日大便排出情况,补充每日所需的盐分及水分,进食清淡、温凉、易消化的食物。

1.2.2.2 运动疗法身体耐力训练可加强肠道蠕动动力。对于长期卧床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予以必要的被动运动时,还要鼓励其根据个人能力进行一定量的主动运动。。

1.2.3 肠道功能训练:①腹部按摩: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单手或双手食指、中指和环指自右沿结肠解剖位置向左环形按摩,即按肠道行走的方向:由升结肠一横结肠一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形按摩。每次5~10min,每日3次[2]。②盆底肌训练腹式呼吸,将手放在患者腹部,嘱患者大口吸气后缓慢缩唇呼吸,使腹部充分隆起,反复多次。肛门肌肉收缩训练,在肢体不动情况下,通过收缩肛门周围肌肉,增加括约肌控制能力。③肛门刺激 患者取左侧卧位,外科手套涂上石蜡油,充分润滑手指后,先润滑肛门周围,再轻轻插入肛门,抽出检查有无肛周出血,如无出血再轻轻插入3~4cm,沿顺时针方向用食指指腹刺激直肠壁做环形运动后抽出再次检查有无出血及宿便,再插入4~5cm行点状刺激即沿肛门12:00-3:00-6:00-9:00方向点状刺激两圈,刺激时注意观察患者反映。

1.3 疗效评定标准:在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显效:1~2天内排便、排便耗时15min内;有效:3天内排便、排便耗时30min内;无效:4天以上排便、耗时30min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过各自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后排便情况比较:对比组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训练,可使盆底神经改变,增加括约肌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肌肉收缩力量和张力加强,有效缓冲肛门内外括约肌痉挛,诱发肠反射。腹式呼吸训练可使腹部肌肉得到训练,加速肠蠕动。

肛门刺激:有利于骶部排便反射的建立。我们在应用手指定时对直肠黏膜进行接触刺激,一方面激发结肠产生强烈推进蠕动,另一方面使肛门外括约肌松弛,引起排便。

健康教育:随着脊髓损伤患者的不断增多,导致许多患者因为便秘或失禁的问题苦恼不堪,很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活动。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我们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朱世琼艾艳四川省专科护士培训教材(试用)版第四篇第三章

蒋丽萍廖明珍罗丹唐娟陈密思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2012-05-260例神经原性直肠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猜你喜欢

源性脊髓直肠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必须的吗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关于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思考
新手术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希望
直肠滴入疗法 不可滥用 王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