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20-03-19张洵君邢菁华

前线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

张洵君 邢菁华

[摘要] 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战略资源。海外人才归国创新创业是全球化背景下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来京创新创业的海外人才是首都人才队伍的关键力量,海外高层次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首都北京海外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设更加积极、开放、高效的首都海外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体系,提升国际化人力资源的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 海外人才;  创新创业;  人才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2-0068-03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按照《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一流、富于创新的人才队伍,确立支撑世界城市建设的人才竞争优势,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北京的人才强国战略不仅带动了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全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首都北京吸引、支持和鼓励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建设新时代首都海外人才服务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共识,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要具有国际人才发展的战略思維、战略定力和战略投入,深刻把握国际人才资源的战略性。要大力推动和提升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完善新时代首都海外创新创业人才的服务体系。

首都北京进一步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至关重要

海内外广大优秀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留学人员受益于海外优秀教育资源,拥有先进的技术、理念,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生力军。在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全社会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创业浪潮,新华侨华人和留学归国人员这个特殊的创业群体正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总体要求,为加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围绕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结合自身特点,北京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利好政策,其中包括人才认定的标准、评审人才的办法和资助细则等,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实施中关村“高聚工程”“海聚工程”和“高创计划”等,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北京已经打造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关村聚集了30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拥有外籍从业人员1万人左右,留学归国研究生3万多人,有1000多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北京已基本建立起了包括中关村国际孵化器、清华留学人员创业园、北大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为回国留学人员服务的创业园区体系。

毋庸讳言,首都海外创新创业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对于海外人才信息难以掌握,海外人才对企业的岗位需求也难以及时准确了解。信息不够畅通阻碍了市场对人才要素的资源配置作用。海外人才对国内的政策不了解,相关部门系统介绍和引导服务不足,一些政策缺乏实操性,难以落地实施。国内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大都市生活成本高,居住、子女择校、交通出行、绿卡、保险、医疗等一系列问题成为阻碍海外人才回国的重要因素。在北京办理回国手续所涉及到的政府部门众多,但缺乏对国际顶尖人才专项支持政策的统筹设计,对国际顶尖人才支持的政策合力有待加强。存在引进的海外人才水土不服,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仍需大力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科学家、顶尖人才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人才是第一核心竞争要素。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货物等要素全球流动的边界壁垒不断减弱,各国、各地区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国际化战略思维来看,我们应该放在全球人才竞争格局下来审视、建设和完善首都北京的国际人才服务体系。《2019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GTCI)显示,瑞士、新加坡和美国在人才竞争力方面继续领先,其次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挪威(第四)、丹麦(第五)、芬兰(第六)和瑞典(第七)。该报告指出,人才问题已成为企业、城市和国家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人才表现被视为增长和繁荣的关键因素。城市而非国家正在扮演更强大的人才中心角色,这对重塑全球人才格局将至关重要。城市的重要性增加的原因,是由于它们具有更强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新趋势、新模式的能力。如果国家和城市没有吸引人才的适当条件,就很可能面临人才和企业迁往别处寻找机会的风险。同时,该报告还指出,创新创业正日益被视为成功驾驭世界变化的一种方式,培育它是创造适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的培育为人才的繁荣和未来的成功埋下种子。

提升国际化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相关工作统筹,形成相关职能部门合力。聚焦北京产业方向,突出产业导向,集成协同发力,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加速创新、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作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市级层面各单位对国际顶尖人才的支持政策,减少职能交叉,对外“一个出口”,以达到高效集约利用政策资源的目的。条件成熟时,可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涉才工作,对全市人才政策和服务保障实现更好统筹。

既有全球视野又体现首都特色,拓宽首都海外人才的引才渠道。进一步调配、整合市级部门现有海外引才力量,扩大信息共享,建立市场化公司化机制引进国际顶尖人才。人才引进与使用密不可分,要充分调动跨国公司、外資研发机构和民营科技企业引进国际顶尖人才的积极性,对其引进和落地给予相关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国际猎头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积极性,搭建平台积极促成其与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加大对其引进顶尖人才的支持力度。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立海外研发中心就地开发人才资源为我所用。

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国际顶尖人才服务平台。例如可以利用现有的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千人计划”“海聚工程”人才的经验,整合人社、科技、教育、公安等多部门力量,建立国际顶尖人才线下服务平台,打造一个窗口受理,实现一站式服务,避免出现来京外籍人才和留学生因不熟悉办事流程多部门奔走的情况。借鉴“上海国际人才网”的经验,以北京人才工作网为基础,建立北京国际人才网站,整合北京市各部门针对国际人才的相关政策,实现网站中英文发布。

加强国际顶尖人才配套服务保障。优化服务是人才工作的突破口。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把握关键环节,注重服务细节,积极回应人才关切,让国际顶尖人才有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把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可以考虑借鉴国内一些省市经验,向国际顶尖人才发放确实有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绿卡”,凭卡在出入境、就医、金融服务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在社会保障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不少“千人计划”专家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问题上都心存疑虑,要在社保国际衔接、缴费保障、医疗保险国际结算等方面早日完善,免除海外人才的后顾之忧。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重点环节服务保障上,可考虑通过建设北京国际人才公寓、发放子女学费补助等方式加以解决,减少“一事一议”的情况。

落实处抓细节,不断推进人才发展从政策性开放向体制性开放转变。聚焦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中的体制性障碍,以问题为导向优化组织和流程建设,逐步完善人才服务的领导与组织体系,加快简政放权,与时俱进地健全“科技、学科、产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强化创新资源的共享效应效益,倡导人才跨领域高效合作,形成多元化的高层次人才培育发展投入机制。在育才、兴才过程中要注意政策的贯彻实施,落实处重细节,鼓励海外回国人才创新创业、高效协调解决问题,切实扭转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怕”的心态、“难”的情绪、“守”的观念,使海外优秀华侨华人和回国留学人员有志之士成为北京大众创业的引领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邢菁华,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侨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洵君,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 / 宋明晏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实验课教学探析
提升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探索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