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编制与应用
2020-03-19王江洋梁祎婷高亚华
王江洋,梁祎婷,关 强,高亚华
(1.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院长办公室,辽宁 抚顺 113000;3.辽宁省光明学校 心理研究室,辽宁 沈阳 110169)
一、引言
21世纪初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以研究人的美德和品格优势为核心。Peterson和Seligman指出,品格优势是指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映出来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是个体获得美德的一种途径。他们通过考察一系列文化产品中提到的人物品格优势,归纳总结出人的24种品格优势,即“创造力”“好奇心”“ 开 放性 思 维 ”“好 学 ”“洞 察 力 ”“爱 ”“ 仁善”“社 交 能力”“勇 敢 ”“毅 力 ”“ 真 诚 ”“热 情”“团队 合 作 ”“公 平 ”“领 导 力 ”“ 宽 恕 ”“谦 虚 ”“谨慎”“自我管理”“对美和卓越的欣赏”“感恩”“希望”“幽默”“信仰”,并将其进一步归类到“智慧”“勇气”“仁慈”“公正”“节制”“升华”6 大核心美德中[1]。
基于这种理论上的分类,Peterson等人编制出测量成年人24种品格优势的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alues in ActionInventory of Strengths,VIA-IS)、情境诱导优势行为价值问卷(Valuesin Action Rising to the Occasion Inventory,VIA-RTO)[1][2]。情境诱导优势行为价值问卷与优势行动价值问卷相比,更容易测量出个体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展现的优势。由于这两个量表的施测对象主要是成年人,并不适用于青少年,因此,Steen等人在成人版优势行动价值问卷的基础上采用适合10-17岁儿童青少年生活经验的措辞编制出青少年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alues in ActionInventory of Strengths for Youth,VIA-Youth)[3]。该问卷可测量儿童青少年的24种品格优势。国内学者段文杰等人利用VIA-IS对品格优势进行了中国样本和西方样本之间跨文化研究,结果发现,优势行动价值问卷基本结构存在跨文化不稳定性等问题[4]。他们以兼顾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为逻辑起点对优势行动价值问卷原版问卷进行修订,形成了中文版长处问卷[5],将24种品格优势归结为适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三大长处“亲和力”“生命力”“意志力”,用于测量国内成年个体的品格优势。此外,孟万金等人根据Peterson和Seligman的24种品格优势分类编制了《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6]。研究发现,中国普通中学生一共有思维与洞察力、爱学习、创造性、社交智力、友善、爱、执着、真诚、勇敢、持重、宽容、谦虚、合作力、领导力、幽默、信念与希望、心灵触动17项积极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拥有品格优势,可以使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并对自己遇到的问题重新做出解释,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健康[7]。因此,品格优势的发展状况对个体生活至关重要。按照Peterson和Seligman提出的品格优势界定标准[1],品格优势的发展有所预兆,会较早地出现在一些儿童和青年身上。虽然如此,但是儿童发展的不成熟性决定儿童期品格优势不同于成人,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品格优势特质,同一特质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表征。而且品格优势的发展也可能存在选择性缺失,即一部分人身上可能没有某个优势,于是特殊人群与普通人群所拥有的品格优势可能不同,例如,父母缺失的孤儿与父母双全的儿童的品格优势发展程度可能不同。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编制适合于不同年龄儿童且适用范围更广、兼顾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本土化品格优势测量工具。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7-12年级中学生品格优势的特质构成,通过品格优势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开发出一套适用于中学阶段、兼顾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本土化《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并应用该问卷考察孤儿中学生与普通中学生品格优势发展的差异。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样本1:从辽宁省光明学校随机抽取16名7-8年级初中生作为前期孤儿学生品格优势调查访谈样本,以收集孤儿学生品格优势建构的实证标准。
样本2:在辽宁省抚顺市14所普通中学7-12年级、辽宁省光明学校7-8年级中,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总计抽取1 470名中学生(男718人,女752人)被试作为《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编制的预测样本。其中,7年级345人、8年级303人、9年级218人、10年级215人、11年级192人、12年级197人。
样本3:在辽宁省抚顺市14所普通中学7-12年级、辽宁省光明学校7-8年级中,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总计抽取1 398名中学生(男651人,女747人)被试作为《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编制的正式施测样本。其中,7年级337人、8年级273人、9年级228人、10年级175人、11年级171人、12年级214人。同时,为了方便取样,从辽宁省光明学校的该样本中又随机抽取8年级中学生54人,于3个月后,向其再次发放问卷,作为计算《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重测信度的样本。
样本4: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从样本3中抽取767名7-8年级普通初中生和孤儿初中生作为中学生品格优势学生类型差异比较分析样本。其中,普通初中生465人(男235人、女230人,7年级262人、8年级203人);孤儿初中生302人(男191人、女111人,7年级149人、8年级153人)。
(二)研究工具
1.开放式调查工具
由于自编问卷的使用范围需要兼顾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为了使项目内容更加贴近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的生活,就需要去了解各类学生品格优势的表现。已有研究已经明确了普通学生品格优势的表现行为,但是以孤儿学生为代表的特殊学生在品格优势的表现上是否存在特殊性仍需要探查。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份由“你认为自己身上有什么性格优点(品格优势)?”“能不能说一下你身边比较熟悉、了解的同学有什么性格优点(品格优势)?有什么具体的事例吗?(请列举出3-5个同学)”三个问题组成的孤儿学生品格优势访谈提纲,以收集孤儿学生品格优势的实证标准。
2.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
自编的《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为自陈量表。每个项目的设计是在一个描述句之后,提供5个选择项,对选项采用5点量表式记分法,即从“非常不像我”记1分,到“非常像我”记5分。正式问卷由升华自我、慎行、领导者特质、公正合作、好奇心、坚毅勇敢、好学、洞察力、仁善9个分特质,41个项目构成。
3.效标问卷
选用由Connor和Davidson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8],Yu 和 Zhang翻译并修订[9]。原量表共计25个项目,包括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3个因素。采用5点量表式记分方法,从“完全不是这样”记1分,到“几乎总是这样”记5分。在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
(三)问卷的编制过程
1.问卷的理论建构
《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编制的理论推导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以Peterson和Seligman提出的24种品格优势理论作为问卷总体理论建构和普通学生品格优势表现的理论依据;其次,通过对孤儿学生访谈获得孤儿学生品格优势行为表现的实证标准。通过访谈编码可以看出,孤儿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品格优势与Peterson和Seligman提出的24种品格优势基本相同,说明后期的实证标准与前期的理论依据大致符合。
2.问卷初始项目的编制
编制《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初始项目,其具体来源如下。
其一,部分项目直接选自国内外已有测验。通过对已有的可以有效测量个体品格优势的测验进行归纳和比对,选取了优势行动价值调查问卷[1][2]、青少年优势行动价值问卷[3]、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6]等3个适用范围较广的测验作为本研究的参考测验。选取的测题项目均是贴合中学生身心特点及生活环境的,如“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或“在我的生活中,我可以找到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
其二,部分项目修改自前人测验中的有关测题。修改项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为了让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对测题的文字描述更易读懂、更易理解,如将“我很少试图报复别人”改为“同学对我做了不好的事情,我也不会想去报复他(她)”;第二,让测题的描述更贴近研究对象的生活,如将“别人相信我能帮他们保守秘密”改为“我能够帮朋友保守他们的秘密”。
其三,根据开放性工具的调查结果和笔者在实习期对学生的了解,自己编写测题。自己编写的项目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以孤儿学生为代表的特殊学生,所编写的项目内容均是从访谈结果中选取的符合品格优势界定标准的典型行为描述,如“如果我的朋友犯错了,我是不会包庇他(她)的”和“即使我很生气,我也不会向周围人乱发脾气”等。
在进行问卷的项目编制时,每一个特质内编制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设计是在一个描述句之后,提供5个选择项,对选项采用5点量表式记分法。请1名心理学教授与10名应用心理学研究生就问卷初始项目内容、可读性、适当性与科学性给出建议。笔者根据每个项目的建议,对初始项目进行修改,并再次请大家评议,评议通过后,形成《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预测问卷(含有126个项目)。
3.预测问卷的项目分析与结构探索
使用《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预测问卷对样本2进行调查。其中根据实际情况,辽宁省抚顺市的学校通过网络方式发放问卷,辽宁省光明学校直接发放纸质版问卷,所有学生均是在经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问卷,在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先对收集数据的质量进行审查。根据以往回收网络问卷的经验,填写问卷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收集数据的质量。填写时间过短可能是由于填写对象不认真作答,填写时间过长则可能是填写对象在网络环境下出现分心情况或者是填写对象存在认知问题。因此,本研究剔除填写问卷时间小于500秒或大于5 400秒的被试,剔除选项全部一致的被试及其他奇异值,然后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项目分析,计算项目的经校正的题总相关值,删除经校正的题总相关值低于0.5的项目,对剩余项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斜交旋转的方法进行结构的探索,删除因素载荷低于0.3、因素内题目数少于3的项目及与理论建构不相符的项目后,将余下项目重新编排,形成《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正式问卷。
4.正式施测问卷的结构验证
使用《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正式问卷对样本3进行调查,辽宁省抚顺市的学校通过网络方式发放问卷,辽宁省光明学校直接发放纸质版问卷,有效数据的筛查方式与预测版一致。采用M-Plus 7.0软件对数据做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数据与理论的吻合程度,修正品格优势结构模型,最终确立中学生品格优势结构。
5.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用样本3收集的数据直接计算《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正式问卷的信度(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和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效度)。
6.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在不同类型学生中的应用
应用《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施测于孤儿初中生与普通初中生,通过SPSS22.0软件对样本4收集上来的数据做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孤儿初中生与普通初中生品格优势发展水平的差异,以此检验该问卷在不同类型中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
三、结果与分析
(一)初始问卷的项目分析
采用《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预测问卷对样本2收集的数据做项目分析,通过相关法计算项目的经校正的题的总相关值,删除相关值低于0.5的项目。结果删除43个项目、保留83个项目(相关值在0.50-0.69之间)。将剩余问卷项目用于结构探索。
(二)预测问卷的结构探索
首先,用样本2收集的数据(N=1470)对剩余问卷项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rtlett’s球形检验 χ2 值为 66299.90(df=3403,p<0.001),KMO值为0.98,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强,适合做因素分析。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斜交旋转方法,按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抽取因素,结果共抽取出10个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素。在这10个因素所包含的项目中,有2个项目由于载荷低于0.3被删除;有12个项目在两个因素上载荷相当,因无法区分而被删除。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最终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10个因素解释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5.41%。其表明,抽取的10个因素较为理想地解释了中学生的品格优势。最后,结合各个因素包含的项目内容,对10个因素进行命名和解释。发现探索出的10个因素结构与最初理论建构的24个特质内容基本符合。将F1命名为“升华自我”,将F2命名为“慎行”,将F3命名为“领导者特质”,将F4命名为“公正合作”,将F5命名为“好奇心”,将F6命名为“坚毅勇敢”,将F7命名为“好学”,将F8命名为“洞察力”,将F9命名为“善良”,将F10命名为“仁善”。
表1《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三)正式问卷的结构验证
对样本3中收集的数据(N=1398)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首先,计算《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中各个项目的偏态和峰态系数,各项目的偏态系数(绝对值)在0.01-1.47之间,峰态系数(绝对值)在0.01-2.03之间,说明数据呈正态分布。通常当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的绝对值分别小于2和7时,采用ML估计是稳健的[10],所以,处理数据时采用ML估计是有效的。其次,本研究使用M-Plus7.0,采用固定负荷法,对编写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语句进行分析,所得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初始模型M1的CFI、TLI拟合指数较低,所以需要对初始模型进行修正。
根据M1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结合理论意义和修正指数,对M1进行修正。首先,根据理论意义和修正指数的提示,调整部分与理论维度意义不符的项目,然后删除剩余与理论维度意义不符且没有提示修正的项目7项。其次,根据模型M1结果中的修正指数,发现有11个项目在多个维度上均提示载荷,推测此项目的测量内容不够独立,予以删除。根据M1结果中的修正指数,提示部分项目之间存在误差相关,核对题目后发现其项目语句的表述相似,对比之后删除项目2项。最后,发现F9因素中的剩余3个项目理论联系的紧密性不够,因此考虑将之前探索出来的10因素模型换成9因素模型,将原F9因素的一个项目调整至F10因素中,删除剩余2个项目。最终,以剩余的41个项目作为修正模型M2,再次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中的M2。由模型M2的拟合指数信息可知,中学生品格优势9因素模型拟合较好。
表2《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结合各个因素包含的项目内容,对验证后的9个因素进行命名和解释。将F1命名为“升华自我”,指中学生个体与高于其自身的意义和目标信念的联系,努力发现并实现生命中的潜在意义。将F2命名为“慎行”,指中学生个体对待事情有审慎的态度,会采用理性的想法进行自我管理,去实现个体目标。将F3命名为“领导者特质”,指中学生个体在与同伴交往中,经常会不自觉地扮演强势角色,会为同伴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并帮助他们易化实现目标的过程。将F4命名为“公正合作”,指中学生个体在进行团队活动时,对自己分内的工作和集体负责,愿意为团队努力,工作时也会秉持公平正义这一理念,推崇团队中的所有人平等。将F5命名为“好奇心”,指中学生个体对新知识或新事物有发自内心的渴望,喜欢探索新事物或解决新问题。将F6命名为“坚毅勇敢”,指中学生个体自觉自发地为达到预定的目标,在遇到困难时仍不退缩,真诚地面对自己,不懈努力的完成目标。将F7命名为“好学”,指中学生个体在学习生活中,渴望学到新知识,会自愿地全身心投入其中。将F8命名为“洞察力”,指中学生个体拥有出众的学识、判断力,能为自己或他人提供建议并带来利益。将F9命名为“仁善”,指中学生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慷慨,对他人经历的体谅,并经常做出一些不求回报的善行。
(四)正式问卷的信度检验
用样本3直接计算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用重测样本的数据计算问卷的重测信度。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9个分特质问卷和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在0.61-0.95之间,分半信度在0.53-0.94之间,重测信度在0.48-0.95之间,问卷的信度系数均符合测量学要求。
表3《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信度检验
(五)正式问卷的效度检验
在问卷初始项目编制过程中,请专家对问卷项目内容的可读性、科学性、适用性做了评定,从而在质的角度上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计算9个分特质问卷与总问卷的相关值在0.71-0.85之间、各个分特质问卷在0.44-0.73之间。分特质问卷与总问卷之间均有中高度正相关,分特质问卷之间呈中低度正相关,从而在量的角度上也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通过对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问卷的结构和数据拟合良好,获得了项目因素载荷较高、误差较小的结构模型,从而保证了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如表4-1、表4-2、表4-3所示。此外,用样本3收集的数据计算效标效度,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各分特质问卷和问卷总分与心理韧性量表均呈显著正相关,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因此,问卷的各项效度系数均符合测量学要求。
表4-1《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各项目因素载荷和误差
表4-2《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各项目因素载荷和误差
表4-3《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各项目因素载荷和误差
表5《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效标效度
(六)不同类型初中生品格优势发展的差异比较
用样本4对不同类型初中生的品格优势各特质得分和问卷总分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孤儿初中生在升华自我、领导者特质、好学三种品格优势特质得分和问卷总分上显著低于普通初中生。
表6普通初中生与孤儿初中生品格优势发展的差异检验
四、讨论
(一)中学生品格优势的测量结构
研究发现,《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测量结构由“升华自我”“慎行”“领导者特质”“公正合作”“好奇心”“坚毅勇敢”“好学”“洞察力”“仁善”9种特质构成。这与Peterson和Seligman的24种品格优势分类理论及优势行动价值调查问卷[1][2]、青少年优势行动价值问卷[3]、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6]的测量结构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特质数量上的减少和特质内容涵盖混合的变化,使得对中学生品格优势的测量结构更为简化。
其中,“升华自我”涵盖初始问卷理论建构的希望、幽默、信仰特质的内容。“慎行”涵盖初始问卷理论建构的谨慎、喜爱学习、毅力、开放性思维特质的内容。”领导者特质”涵盖初始问卷理论建构的领导力、热情、勇敢、洞察力特质的内容。“公正合作”涵盖初始问卷理论建构的公平、团队合作特质的内容。“好奇心”涵盖初始问卷理论建构的好奇心特质的内容。“坚毅勇敢”涵盖初始问卷理论建构的毅力、真诚、勇敢特质的内容。“好学”涵盖初始问卷理论建构的喜爱学习、创造力特质的内容。“洞察力”涵盖初始问卷理论建构的开放性思维、洞察力、社交能力特质的内容。“仁善”涵盖初始问卷理论建构的善良、勇敢、幽默、宽恕、爱特质的内容。
导致这种测量结构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社会文化的不同。品格优势属于积极人格特质。跨文化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结构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历史发展下个体适应各自文化环境要求所出现的必然结果[11],在某一文化下人们所独有的人格成分,是通过该文化下人们的遗传因素和为适应生存压力形成的。例如,受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中学生品格优势中的“领导者特质”“公正合作”“仁善”特质正是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在集体中需与人为善的思想、集体中善于合作的思想及乐于奉献的思想的体现。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实行的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使中国学生品格优势出现并行整合发展的现象,这使中国中学生品格优势中的“慎行”“升华自我”“坚毅勇敢”等特质合并包含了原理论建构的多种品格优势特质。
(二)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在不同类型学生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孤儿初中生在“升华自我”“领导者特质”“好学”3种品格优势特质得分和问卷总分上显著低于普通初中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孤儿初中生缺失父母依恋及福利院早期生活经历有关。李改的研究发现,影响领导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自我概念和家庭环境[12]。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儿童在与照料者(主要是父母)之间的互动中会形成最初的自我概念,并对人际交往的形式和规则有了初步的理解与学习,从中发展出一定的领导能力。孤儿初中生早期缺失父母依恋这种特殊家庭环境制约了他们自我概念的发展,进而其“升华自我”优势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也会影响到其领导者特质的展现。孤儿学校有大部分学生早期生活在福利院中,进入孤儿学校就读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而这样的儿童倾向于在适应正式学校生活上表现较差,容易出现注意力障碍、学习成绩差等情况,这就造成孤儿学生在“好学”特质上的发展弱于普通学生。总体来看,孤儿初中生品格优势总体发展水平弱于普通初中生。应用自编的《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可以很好地把孤儿初中生与普通初中生品格优势发展水平的差异测量出来,表明该问卷可作为测量我国普通及特殊学校中学生品格优势的有效工具。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第一,本研究由于人力、财力所限,研究对象取样仅局限于辽宁省的学校,未涉及国内其他省市,这就限制了样本的代表性。日后需要在研究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扩充被试,重复验证。第二,本研究在对特殊儿童进行取样时,只选取了孤儿学生,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也不太一样,所以说,本问卷是否适用于其他特殊儿童(例如,离异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等)还需要日后通过对合适的样本取样后再加以验证。
五、结论
自编的《中学生品格优势问卷》的测量结构由“升华自我”“慎行”“领导者特质”“公正合作 ”“好 奇 心 ”“ 坚 毅 勇敢”“好 学”“洞 察力 ”“ 仁善”9种特质构成,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该问卷可作为测量我国普通及特殊学校中学生品格优势的有效工具,应用该问卷可以测量出孤儿初中生与普通初中生品格优势发展水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