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机制研究

2020-03-19姚海鑫张翘楚

关键词:相关者盈余会计信息

姚海鑫,张翘楚

(辽宁大学 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一、引言

会计信息披露了企业的资产负债、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情况,反映了企业目前的财务现状和经营成果,而且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和进行内外沟通的依据。第三方机构主要通过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出具投资报告、信用评估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投资者、债权人提供政策支持、投资和信贷的财务保障。作为基础数据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客观,直接导致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是否正确,所以,较高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才能保证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当前有些企业丑闻,其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忽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导致公众不信任,不信任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质疑。因此,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焦点发生了转移,开始研究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会计信息是否具有客观性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的企业和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客观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问题。

国家为了督促企业认真履行自身义务、承担应有的责任、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近年来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当代企业日益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法律的指导和地方法规的指引。自2002年以来,我国很多企业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与检查,在对外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一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同时,在保证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基础上,企业在战略布局、治理结构、公司选址等诸多方面主动地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外国学者在1916年就已经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比我国要早很多年,所以在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一课题上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不但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而且很多应用于企业实践。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才对该课题进行关注,由于起步较晚,没有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本文将重点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究竟如何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方面

在步入21世纪前,我国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探讨还很局限,先是忽视了企业对于社会义务的履行,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只对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应承担责任,而对于社会义务的履行,缺乏足够的认知。20世纪之后,我国企业对消费者和员工的责任从道德层面逐步上升到法律层面。现在很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有的学者主要研究理论框架,也有的从实际问题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随着实际工作的变化,该定义也随着实践变化而变化。

鲍文认为企业经营活动在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企业家应按照国家政策对企业的要求,制定并承担合乎法规的企业社会责任[1]。1960年,戴维斯指出企业经营者主要考虑企业经济利益是对的,但是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需要考虑到自身经营决策对社会的影响,因此,重视处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2]。1991年,卡罗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这一模型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金字塔共四层,从下到上分别是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3]。

1990年,我国最早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袁家方提出了国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他认为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要重视社会对企业的各种需求,并积极通过各种措施进行解决[4]。1999年,刘俊海对企业社会责任第一次做出了完整的定义: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不能单单是努力为股东创造利润,而且要考虑其他因素,社会利益也是企业经营目标的一部分。2001年,卢代福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给出了全新的定义:企业经营者不但要谋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还应履行社会慈善部分的义务[5]。2012年,洪旭的研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考虑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客户、政府和供应商等[6]。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方面

传统理论研究认为社会责任好的企业,一般不会出现盈余管理。但在2010年,Gargouri的研究结论却与之前大量研究结果大相径庭,和传统想法存在相反的结论[7]。对此他继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公司治理、员工和环保三个方面,将其分别与社会责任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显示,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相关性明显,而令人惊奇的发现是员工和环保方面责任的履行会极大地正向促进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强。

2012年,Kim等学者选择1991年到1999年美国共23 391家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负相关关系,即一个企业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他的财务信息越准确,即盈余管理程度越低[8]。我国学者在2010年才开始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近几年出了很多这方面的成果。2013年,季忠艳以采掘业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对两者是否存在影响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就越少地参与到操纵管理者盈余中。但是也会发生特别的情况,如有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为了建立良好社会形象,从而掩盖其操纵盈余的恶劣行为[9]。2014年,卢晓璇的研究有了一种全新的发现,即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质量是双向影响,也就是说,企业如果自觉地披露责任报告对于促进会计信息质量可能没有任何作用[10]。2014年,朱敏、施先旺等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明确显示出。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性越差的企业,为了让外界会计报表使用者相信财务数据,增加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往往会出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掩盖自己操纵财务报表的行为[11]。2016年,王帆对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负面报道关系进行细致研究与分析,发现企业的负面报道会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而企业此时为了消除负面报道的影响,在会计信息方面更加仔细谨慎,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反而起了促进作用[12]。2017年,侯晓红等实证分析了沪深两家上市公司企业的盈余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越来越会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导致信息质量降低[13]。Prior对不同国家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会越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14]。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利益相关者不会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怀疑,从而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对管理者而言,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减少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利益相关者的警惕与关注度,也可以为那些无法长期维持的盈余管理打掩护。金龙将会计信息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及时性、可靠性、相关性和稳健性这四个性质分别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是:如果一个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越好,他的会计信息质量越好[15]。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企业社会责任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即一个企业越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8]。持有第一种观点的学者是道德论的支持者,他们认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是道德水平较高的企业,他们因为道德水平较高,不会随意调整财务报告,所以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第二种观点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持有该观点的人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目的是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最后提高企业的利润或者提升企业的价值,而不是促进社会整体的财富增加[16]。这样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一个代理成本,该种观点认为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主要为操纵盈余质量。因为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越多,社会知名度越大,利益相关者对其越信任,会放松对其会计信息质量的警惕,使管理者有机会粉饰财务报表[17]。因此,本文提出假设:履行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

(二)变量设计

1.自变量——企业社会责任(CSR)。洪旭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指标,企业作为社会公民,他的目标不仅仅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保证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6]。根据与企业关系的亲密程度,他将利益相关者分为:紧密利益相关者(股东和员工),次要利益相关者(顾客、供应商和债权人),外围利益相关者(政府、社区和环境)。依据洪旭的观点,本文将社会责任相关者分为七个维度: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公益事业。

CSR=(支付职工的现金+分配股利或债券利息的现金+税费净支出+公益项目等)/上年末资产总额

2.因变量——会计信息质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80年发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八个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不管FASB还是我国会计准则都认为会计的第一准则是可靠性,可靠性是一切财务决策的基础,只有财务报告信息是可靠的,利益相关者做出的决策才可能正确[6]。盈余质量是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最重要的指标,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定义为真实盈余管理。

异常经营现金流。估计的经营现金流模型为:

其中,CFOt代表的第t年企业经营现金流,At-1为第上年企业总资产,St为第t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St为相比于上一年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化额。λ为截距项和估计系数,ε为残差。利用模型(1)计算出估计的经营现金流,然后用实际经营现金流减去估算的真实现金流得到异常现金流AB_CFOt[8]。

异常生产成本。估计的生产成本模型为:

其中,PRODt代表第t年的生产成本,等于第t年主营业务成本与第t年相对上年存货增加额之和。利用模型(2)对正常生产成本进行估计,实际的生产成本减去估计的生产成本等于异常的生产成本AB_PRODt。

异常酌量性费用。估计期间费用的模型为:

其中,DISEXP代表企业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实际酌量费用与估计酌量费用之差异常酌量费用AB_DISEXP。

在真实盈余管理中,异常现金流一般为负值[19]。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额,一般采取打折促销和宽松的信用政策,虽然销售收入会增加,但是因为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企业现金流不会随着销售额的增加而增加,异常现金流会表现为负值。异常生产成本为正值,企业为了正向操纵成本,会扩大生产总量,降低件均固定成本。虽然产量的扩大降低了件均成本,但会造成大量的产品积压,加大仓储成本,进而会增加件均总成本,异常生产成本为正值[20]。异常酌量费用一般为负值,企业正向操纵费用的方法是削减期间费用使得异常酌量费用为负值。

3.控制变量。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还受到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资本结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本文用企业总资产(SIZE)表示公司规模,用每股收益(EPS)表示公司业绩,用资产负债率(DEBT)表示资本结构,用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RE)表示成长能力,用应付账款周转率(TR)表示营运能力[21]。

本文变量、符号及含义如表1所示。

表1变量定义表

(三)模型构建

根据研究内容及设计的变量,构建以下模型:

(四)样本选取及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时间选取2016—2018年,为了剔除异常值,我们的样本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公司:(1)ST 及 ***ST 类型企业;(2) 相关数据无法获取的企业。

(五)实证检验

1.描述性统计

利用stata软件,对自变量企业社会责任、因变量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控制变量—总资产(SIZE)、每股收益(EPS)、资产负债率(DEBT)、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RE)和应付账款周转率(TR)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到的各项数据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全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3分年度均值统计

由表2和表3可知,真实盈余管理最小值为0.011,最大值为4.599,总体上均值为0.231,并且真实盈余管理自2015年到2018年分别为 0.331、0.225、0.221 和 0.213,在逐渐降低,说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情况较好,会计信息质量逐年提高,失真问题得到逐步改善。而真实盈余管理标准差为0.23,我们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质量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这说明在整体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情况下,有部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该结果符合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真实情况。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上,最小值-0.842,最大值26.914,均值0.823,自2015年到2018年,履行状况基本稳定保持在0.87左右,企业总体履行状况数据较小。标准差1.065,说明总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较差,而且部分企业履行得非常差。

2.相关性分析

在水利工程中存在农田面积大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使得很多地区的水资源不能更好的满足于农田灌溉的自身需求。

全样本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下表4所示。会计信息质量与社会责任和其他控制变量均在0.01的显著性水平存在相关关系。为进一步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回归分析。

表4全样本相关性分析

3.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获得变量之间准确的关系,全样本回归情况如表5所示。

表5全样本回归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这说明如果一个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越好,反而会计信息质量越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从而为操纵企业会计数据提供便利条件,本文假设成立。

4.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结论的可靠性,避免偶然性事件的发生导致我们结论错误。本文中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由异常现金流、异常期间费用和异常生产成本绝对值的总和构成,所以本文以这三个变量为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全样本稳健性检验如表6所示。

在分部回归中,企业社会责任与三项分部费用均为正相关。其中异常生产成本的系数最大,这说明异常生产成本对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最大,异常期间费用系数最小,这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力最小的是异常期间费用。

表6全样本稳健性检验

四、结论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提出了基本假设,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5—2018年符合要求的数据作为样本,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自变量,会计真实盈余管理为因变量,财务指标为控制变量,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我国创业板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信息质量为负相关。创业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目的并不是想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福利,而更多是想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提高自己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增加利益相关主体对自己的信任,对真实盈余管理进行操控,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达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的,从而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五、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企业管理层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是建立良好的声誉,让利益相关者相信自己,放松对企业的监督,使企业能够操控盈余管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实现管理层利益。但是这种利益的实现是以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损失为前提的。因此,作为监管部门,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各相关部门应监督好各种会计准则的执行,使管理层没有机会对财务报表进行操控,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第二,提高企业道德素养。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实现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但是有的企业粉饰财务报表,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缺失。我们在健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要通过讲座、激励等方式提高企业的道德素养,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第三,利益相关者不要盲目相信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是利益相关者,投资者证券投资的依据主要是财务报表,只有财务报表真实可靠,投资者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在利用财务信息面前,首先应该判断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然后再进行财务分析。利益相关者应当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通过各个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多角度了解外界对企业评价的信息,各个利益相关者如果都能从自己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监督,企业能够粉饰财务信息的机会就会减少。

第四,企业应该完善治理结构。管理层实现内部人控制、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前提就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或者虽然有相应的机构,但是不能发挥作用。如果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治理机构,并且能积极发挥相应的作用,管理层就无法根据自己的利益来操纵财务报告。

六、研究局限性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为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提出了建议。但本文还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做进一步研究:(1)没有全面判断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只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指标,会计信息可靠并不能证明会计信息质量很高。任何其他要素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质量较低,都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但是其他会计信息计量指标主观性强,还难以进行计量。(2)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期限的不确定性。在前文分析中,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后,信誉提高,企业不仅仅可以操纵当期的财务报表,而且可以对今后多期财务报表进行操纵,影响其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具体影响哪期的财务报表信息,是难以判断的。

猜你喜欢

相关者盈余会计信息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