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发展视角下的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2020-03-19王敬涛刘凯宁

关键词:专任教师双师师资队伍

王敬涛,刘凯宁

(1.沈阳大学 人事处,辽宁 沈阳 110044;2.沈阳大学 国际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高等教育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的战略要求[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提出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019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过去一年,我国全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高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高等教育的创新驱动发展意味着对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知识讲授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新思考和审视。高校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形成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全面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融合,实现高校师资资源的合理整合和配置。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以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大学生毕业就业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一些学者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调查中发现,尽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强烈,但是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因素仍然存在[2],经验不足成为主要制约因素[3]。一部分高校依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识不足[4],仅将实践教学环节视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专业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是脱节的,而且创新创业实践导师也严重不足[5]。

地方本科院校占我国高校总数的90%以上,承担着为区域培养人才及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审视现有师资队伍的不足,不断深化内涵建设,积极打造新型师资队伍。关于如何准确界定新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方向及如何构建新型师资队伍,一些学者纷纷展开了有益的探讨。李德才指出,新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师资队伍,他们是能够胜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并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型师资团队。专任教师不应拘泥于课堂教学,而是更加关注实践技能,这意味着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不仅需要从理论基础、能力结构上着力,同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模式上都应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性师资队伍[6]。应雄指出,地方本科院校应探索构建“双向多元”型师资队伍,其中“双向”是指师资团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技术水平;“多元”是指师资队伍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应积极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日常的实训练习,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7]。张建芳等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应注重“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培养和构建[8]。

上述探讨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新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地方本科院校首要任务就是构建新型高校师资队伍,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新型师资队伍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过硬的实践经验[9]。地方本科院校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创新发展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不断深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新型师资队伍不仅注重“双师”资格,更要注重“双能”素质,加快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调查

关于什么是“双师”型教师,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都对其内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一些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双证”,即专任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同时,还应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考取相关行业资格证书。例如,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同时具有人力资源师、国际商务师或金融分析师等行业或职业资格证书。一些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能够胜任高校的理论教学环节,同时还能够出色地完成高校实践教学任务。例如,专任教师能够圆满完成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同时还能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营销策划这一实践环节。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不能仅仅强调专任教师的“双证”,还应同时关注专任教师的“双能”。

创新驱动发展视角下的本科教育不仅仅关注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基础知识,同时还应注重创新与创业教育[10]。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是合格的专任教师,同时还应该是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熟悉行业的规范、行业技术的最新动态,具有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能够胜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

为了进一步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被调查人是来自辽沈地区的10所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475份,有效调查问卷452份。通过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组织建设、教育培训、激励政策等方面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基于创新驱动发展视角的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现阶段,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已经明确“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学校长期发展中的重要性,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已经建立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表1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组织建设情况调查统计表

表2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情况调查统计表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现阶段,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能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定期赴行业企业或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或参加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表3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激励机制情况调查统计表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现阶段,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尚未将“双师”型教师资格纳入职称评审条件,相当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监督体系,针对“双师”型教师,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开放性问题,要求被调查人简单描述他们眼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德尔菲方法对其进行了三轮专家意见征询,旨在对地方本科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与补充。即采用“主观抽样”的方法,选定20位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咨询机构的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专家,通过电子函询的方式进行意见征询。在第一轮意见征询中,调查者要求专家依据李克特量表,按照“非常普遍”“普遍”“一般”“不普遍”“非常不普遍”进行评价,然后,按照专家给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值。如果该问题非常普遍地存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则赋值为5,如果该问题普遍存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则赋值为4,如果该问题存在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则赋值为3,如果该问题存在于一小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则赋值为2,如果该问题仅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则赋值为1。第一轮意见征询问卷的回收率为95%,通过综合每位专家的评分结果并计算各问题的加权算术平均值,筛选出9个当前存在于地方本科院校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在第二轮意见征询中,让专家们针对第一轮意见征询结果中筛选出的9个当前存在于地方本科院校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进行评价。第二轮意见征询问卷回收率为94%,通过综合每位专家的评价结果,筛选出5个当前存在于地方本科院校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第三轮意见征询问卷回收率为93%,最终确定当前存在于地方本科院校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3个主要问题,即“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识不全面、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评价监督体系和奖励制度缺失。本次调查通过Cronbach’s系数检验专家调查问卷的信度,三轮调查问卷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6、0.89、0.91,该调查问卷的信度良好。通常,专家的积极系数可视为问卷的回收率,本次调查的三轮问卷回收率平均值为94%,则专家的积极系数可视为94%。本次调查中三轮专家意见征询的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 0.5078、0.6456和0.8858。

二、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不难发现,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然而,地方本科院校虽然明确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识不全面

现阶段,在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强调了“双职称”,即专任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技术职称以外还应取得其他系列的职称。例如,教师已经具有水利水电专业的技术职称,还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取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学历学位,并取得相关的研究成果,获得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职称。还有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强调了“双素质”,即专任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和能力,还应该同样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和能力。

依据教育部2015年第7号文件精神,“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高校专任教师不仅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与素质,即熟练掌握各种专业实践技能。2017年2月,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我国的高等院校大体上可以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其中,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多为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以培养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为了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驱动发展和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亟须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于是,高校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上日程。

尽管学术界和教育界针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纷纷展开了广泛的探讨,但是,由于各地方本科院校对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不同,尚未形成统一的、完整的认定标准。而缺乏统一、规范化的认定标准,严重制约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和发展。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效仿国外大学办学成功的经验,如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提出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改革,效仿德国应用型高校的成功经验,在人才引进和人才招聘方案中,优先考虑具有三年以上相关行业从业经验的专任教师,鼓励专任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培训。上述这些措施从形式上效仿了国外大学的模式,却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未能从根本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行业或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直接视作“双师”型教师,但是这种评定标准只是从外在的形式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资格,却没能真正关注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一些专任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地方本科院校任职,很快考取“双师”证书,却因缺少相关工作经历而缺乏“双能”,无法胜任地方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10]。在本次调查中,一部分被调查人员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招聘方面界定三年以上的行业企业工作经验是否合理?究竟如何界定三年以上的行业工作经验?是在行业技术岗位上任职三年,还是仅仅在企业其他岗位上具有从业经验即可?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依然模糊不清、难以界定。

(二)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

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薄弱[11],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日常的专业课教学中,同时,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的相关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且缺乏相关的人才培养经验。因此,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应如何提升双能素质?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进行实践能力提升?如何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精髓落实到具体的能力和技能培养上?上述问题还存在疑问,而且教师针对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塑造和创新思维的培育更是无从下手。一般来说,专任教师培训包括入职前培训和入职后培训。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对教师入职前的培训侧重于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培训,缺乏针对实践操作经验和实务工作的培训,上岗后专任教师往往依旧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当前,尽管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大力鼓励和引导专任教师主动参加职业培训或企业挂职锻炼,但是短暂的职业培训并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专任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系统、熟练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流程。且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要求相对宽松,专任教师在教学工作量饱满的情况下缺乏继续学习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动力[10]。挂职培训最终变成“走形式”,而必要的实践技能并没有真正提升。

(三)评价监督体系和奖励制度缺失

评价监督制度是师资队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地方本科院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教师挂职培训,并积极选派专任教师进入企业进行观摩学习、积累经验,但是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却尚未建立健全,还未对专任教师的实践结果进行有效的考核。一方面,评价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评价指标模糊、单一,无法针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和评价;另一方面,针对进入企业挂职培训的专任教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专任教师缺乏投入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工作的动力,“走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针对“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尽管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将“双师”型教师资格纳入教师的评职聘岗量化考核中,但是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依旧强调以科研为主的量化考核方式,即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为主的评价标准[11];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挂职培训考核缺乏有效的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对专任教师在企业挂职培训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在薪酬待遇、评职聘岗、职位晋升等方面,“双师”型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各项激励政策的建立和机制的缺失,直接降低了专任教师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依据前文所述,创新驱动发展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开设相关课程,增加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更重要的是解决实践导师短缺的情况,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当前,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对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概念模糊、定位不准确以及相关培训制度、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而导致的专任教师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不强等主要问题,学校应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相关对策,即要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从短期发展目标上看,地方本科院校要关注个体专任教师的“双师”资格;从中期发展目标上看,地方本科院校要关注师资队伍整体实践能力的提升;从长期发展目标来看,要实现“双师”型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双能”。只有这样,高等教育才能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育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一)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地方本科院校应充分借鉴国际知名应用型高等院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改变以科研学术成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现状,在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目标。在理论教学方面,专任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背景,并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系统地帮助学生梳理专业课知识。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专任教师应具备必要的实践操作经验,熟悉企业实际生产流程,通过亲身示范、实际操作等方式[12],帮助学生增加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地方本科院校还可以合理借鉴应用型国外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13],明确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从业经历和学术经历的双素质。从专任教师的任职资格上看,除了关注教师的学历学位,还应强调教师的实践工作经历[14]。从师资队伍的结构上看,要力求改变教师来源单一的状况,除了专职教师,还应聘请来自企业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特聘教师[10],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还能有效改善校内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状况。

(二)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和培训机制

现阶段,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理论教学依然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主体部分。绝大多数专任教师仅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11],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了解具体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不懂得生产操作的基本原理,无法在教学环节中起到示范作用,课堂教学变成了“纸上谈兵”,创新创业教育难以为继。地方本科院校现有教师队伍虽然毕业前大多经历了毕业实习,但是短暂的、几个月的实习生涯还是远远不够的,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时,并不能完全胜任实践教学工作,无法给学生强有力的实践指导。

因此,为了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缺乏行业实践经验的现状,地方本科院校应在明确“双师”型教师培训目标的基础上,细化各项具体的培训措施,采用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式,集中挖掘教师发展的多元技能结构[1],将专任教师的企业挂职培训工作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日常规划中[12]。校企共建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15],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寻求适合的企业,通过股权合作、服务外包等形式进行深度合作,与企业共同建立教师培训和发展中心,为专任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培训的工作和实践机会,并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专任教师参加各类实践技能培训,从而为专任教师提供不间断的、持续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只需要三到五年的实际工作经历,生产一线的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升级,专任教师也要定期、不间断地进行挂职培训,因此动态的双向交流机制尤为重要。专任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状况,可以促进专任教师的专业和职业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本科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对校内的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在进一步强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基础上,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向兼职教师学习和了解更多的行业新动态,相互取长补短,寻求共同进步。此外,地方本科院校还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推动地方政府出台各类校企合作的资金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等全方位合作,提高企业参与教师培训和发展中心建设的积极性。

(三)完善具有“双师”导向的考评监督体系和激励机制

目前,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条件不够清晰和具体,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够完善。地方本科院校应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科研导向的考评体系逐渐转变为应用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12]。地方本科院校应在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于达到标准的“双师”型教师给予必要的奖励津贴。同时,地方本科院校应不仅仅将“双师”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纳入专任教师职称评定和聘岗的计分结果中,且在同等条件下,政策应向“双师”型教师倾斜。首先,在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评聘的标准中,学校应将教师的企业轮岗培训经历、挂职培训经历等企业从业经历作为必要条件,同时还应建立科研学术成果转化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针对“双师”型教师科研工作量的考核,要提高专任教师横向课题的计分标准,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最后,教师的考评体系还应包括教师在企业挂职培训的工作评价,即校企双方要根据教师在企业内部培训期间的业绩表现给出评价,包括教师在企业挂职培训期间内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实践情况等。

四、结语

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从专任教师的培养体系、考评监督和激励机制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专任教师的主动意识,加强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积极发展和壮大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双证”教师,更多的是应注重专任教师的“双能”培训。地方本科院校要鼓励全体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打造专任教师的成长环境,着力完善专任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制度。一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引入校外兼职教师,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其次,地方本科院校还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专任教师提供一个走出“象牙塔”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最后,地方本科院校应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一方面,鼓励教师钻研业务、加强理论教学环节的效果;另一方面,鼓励专任教师在自身实践技能和从业经历上不断寻求更高的标准。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双师师资队伍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