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之交臂的“亚洲第一海龙”
——记贵州省博物馆“白骨”乌沙安顺龙化石标本

2020-03-19

化石 2020年1期
关键词:兴义市兴义海龙

曾 嵘

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古生物王国”展厅里,陈列着一件罕见的化石标本——白色的乌沙安顺龙。贵州三叠纪的海生爬行动物绝大多数均产自浅灰色的灰岩,化石骨骼呈灰黑色,而该标本围岩却被赤铁矿浸染成红色,全身骨骼完全硅化成白色,甚为独特。这件“白龙”化石早在1979年便由兴义地区的村民发现,后移交至贵州省博物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研究,错失“亚洲第一海龙”的桂冠,否则将使亚洲海龙类的首次发现提前二十年。贵州省博物馆新馆于2017年9月30日正式开馆,首次向公众展出了这件珍贵的化石标本。

白龙现世——标本现状

该标本由贵州省博物馆1979年6月收集入藏,是贵州发现的第一件海龙类化石。化石产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乌沙镇泥麦古村中三叠统法郎组竹竿坡段,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距今约2.3亿年。标本出露于中厚层灰岩中,围岩上下两面均含化石,劈开形成正负模,显露化石较多的一面为身体右侧视,颈部扭曲,使头骨呈顶视,下颌脱落位于头骨右侧。化石除末端尾椎稍有残缺以外,身体其余各部骨骼几乎完整保存。这件海龙类化石全长166厘米,头长18厘米,颈长32厘米,躯干长54厘米,尾残长62厘米。标本为长颈型海龙,头骨狭窄而长,吻部长而尖突,四肢爪状。化石分别保存在22块灰岩碎块中,拼合后围岩最大长120厘米,最大宽82厘米,厚10厘米。化石以出土时的原始状态保存,后期未经过任何加工修理。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的硅化的乌沙安顺龙化石标本

产地寻踪——标本来历

2019年8月,我们有幸联系到泥麦古村的老村支书陈明兴,才有机会了解到40年前这件标本出土时的情况。陈支书先带领我们考察了化石的发现地点,给我们指出化石出土的具体位置。据陈支书回忆,当时泥墨古大队第一小队的项应友、蒋文才承包此处石灰窑,1979年6月的一天,他们在该地点采石烧石灰时发现了此化石。当泥墨古发现龙化石的消息传开后,方圆二、三十公里的人们都赶来观看,有的是从兴义附近来的,还有的甚至是从云南过来的。附近学校的老师还特意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大家见到家乡发现了“龙化石”都非常高兴!后来,泥墨古大队的队长将此事报告给当时的乌沙公社,由乌沙公社报告给兴义县文化馆。最后,贵州省博物馆接到兴义县文化馆的电话,于是派了两名同志前往兴义将化石带回博物馆收藏。我们在结束化石点的考察后,来到陈支书家里。他拿出1988年9月出版的《兴义县志》,在1979年的大事记中明确记载了化石的出土时间和地点,当时人们把它叫做“鸭嘴恐龙”。

何许海龙——标本研究情况

化石的发现地点,老村支书陈明兴将帽子放到了当初发现化石的位置,而当年的石灰窑早已不复存在

《兴义县志》有关化石出土情况的记载

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的这件“白龙”化石标本,2015年经专家鉴定为乌沙安顺龙(Anshunsaurus wushaensis)。1999年,我国古生物学家报道了产自贵州关岭的黄果树安顺龙(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认为是亚洲首次发现的海龙类。可惜这件“白龙”标本在1979年发现时并未得到及时研究,近年来才为世人所重新知晓。

乌沙安顺龙是国家首批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在古生物分类中属爬行动物纲(Reptilia),海龙超目(Thalattosauria),谜龙科(Askeptosauridae),安顺龙属(Anshunsaurus)。安顺龙的特点是:头骨扁平,呈三角形,吻部长度大约为头长的一半,牙齿比较尖锐,颈部和尾部均较长。

2006年中外学者根据贵州兴义乌沙出土的一件完整骨架,研究命名为安顺龙一新种——乌沙安顺龙,属海龙类。标本产自中三叠统法郎组竹竿坡段,时代为中三叠世拉丁期,距今约2.3亿年。正型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海龙仅生存于三叠纪海洋中,最初产自北美洲西部以及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一带。中国的海龙类以前仅发现于贵州关岭地区的法郎组瓦窑段,即黄果树安顺龙,后来在贵州兴义地区的法郎组竹竿坡段也发现了此类化石,即乌沙安顺龙,将我国海龙类的化石记录又向更古老的地层推进了约一千万年。

乌沙龙渊——标本产地概况

乌沙镇是兴义市的下辖镇,位于兴义市西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兴义市中心12公里,距省会贵阳约360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39.32平方公里,有90余平方公里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化石保护区。

贵州以关岭动物群、兴义动物群、盘县动物群为代表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驰名中外。乌沙是兴义动物群的重要产地之一,其境内的泥麦古、岔江、谢米等地产出数量众多、保存精美、属种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目前已知属种包括鳍龙类(贵州龙、幻龙、欧龙等)、鱼龙类(贵州鱼龙、黔鱼龙、混鱼龙等)、海龙类(乌沙安顺龙、黄泥河安顺龙、兴义新铺龙)、原龙类(长颈龙、巨胫龙)。同时还伴生了丰富的鱼类化石、海百合、菊石、双壳类、虾等无脊椎动物化石,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这些化石为研究兴义动物群的组成面貌、多样性、演化以及古地理、古环境、古生态面貌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乌沙安顺龙正型标本(引自《贵州中三叠世安顺龙(爬行纲:海龙目)一新种》,Olivier Rieppel,刘俊,李淳,2006,《古脊椎动物学报》)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

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

贵州省兴义市乌沙镇现已建成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对该地区的化石保护起到显著的作用。博物馆内主要展示了兴义动物群的古生物化石,用来对广大观众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原位保护馆是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合作研究基地,化石发掘场地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化石发掘工作面面积600平方米,挖掘出各类脊椎动物化石标本779件,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化石4件,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化石250件,展示了一个连续、完整的三叠纪法郎组竹竿坡段地层剖面,系统揭示了兴义动物群的化石组合、产出特征和资源规模等重要数据,为深入认识兴义动物群的多样性面貌和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致谢:感谢兴义市乌沙镇泥麦古村张安金、张韦,帮助我们联系村支书陈明兴;感谢兴义市乌沙镇泥麦古村原村支书(1986年至2014年期间担任)陈明兴带领我们考察化石出土地点并介绍化石的出土情况;感谢王维博士对本文的修改建议。

说明:兴义县现在已改为兴义市,泥墨古大队现在已改为泥麦古村。

猜你喜欢

兴义市兴义海龙
贵州兴义矮脚鸡的研究进展
笔山书院与贵州近代化的关系探究
重返三叠纪——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兴义的美景多
奇妙的“中华海龙”
海龙与海马
兴义市旱地主要作物复种系统增产增效技术研究
兴义市关工委关爱残疾儿童
晴隆县老年大学与兴义市老年合唱团举办文艺联欢活动
兴义市举行“老师您好 我的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