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岩井俊二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2020-03-19■
■
“文化反映出‘国情’与‘国民性’,日本文化就是日本人,因此在研究日本传统文化时,不仅要找寻决定性的物质因素,更要探讨起关键作用的精神因素,不是只得出抽象模式,而且要发现具体典型。”岩井俊二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受他本人经历以及汲取日本民族文化营养双重影响后,予以纸上塑形以及影像化表达的结果。他的作品完整地反映出了日本人真实的生活方式、情感传达、审美模式以及思维取向。当然,这也与其一直以来的成长历程有着深切的关系。
许多导演可能导完现代的,下一部作品就是古代的,可是岩井俊二却十分钟爱现代题材,描绘出了一个“现代日本的青春”。岩井俊二生于1963 年,他一出生,日本就已然较为现代,灾后重建等诸多事宜已经解决完毕,日本从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从一个战败国到后来的发达国家、经济强国只用了短短数十年,可以说日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年轻的岩井俊二刚好赶上了九十年代的“黄金期”,从1994年凭借电视短片《爱的捆绑》获得柏林电影节的NETPAC 奖后便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
古代日本十分崇拜自然,这或许也与他们国家所处大海上的一座小岛这一地理位置有关,自然的力量太过于强大,海啸、台风、地震诸如此类的这些灾害非常多,所以日本人认为人只是大自然中最为渺小的一部分,要敬畏神明,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日本的植物覆盖率非常高,森林面积大约占据整个国家面积的三分之二,木制品大量依赖进口。日本人的传统服饰——“和服”的面料是用棉、麻等天然的植物材料制成,搭配和服的鞋叫做木屐,听名字就知道又是植物为素材。最有特色的还是日本的榻榻米,包括日常看日剧或者动漫中,人物通常都喜欢睡在地上,似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岩井俊二的作品中喜爱用大量的篇幅展现真实的自然画面。例如《情书》中开篇远景的大片雪景,博子冲向这大片的白,无声的对话与呐喊、大量的留白与女主角的清新秀丽相得益彰;《四月物语》中漫天的樱花飞舞,不仅极富美感而且也加入了日本本身的民族特色;《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透过蓝天与白云,直越而上红底白间的风筝摇摆不定,在高塔前跳动;《燕尾蝶》中的蝴蝶在风雨中无数次奋然向前,哪怕此刻正在经历着雨打风吹、狂风骤雨,也依然向往着漫漫前路。《烟花》作为一部动漫电影,从开头展翅飞翔的小鸟飞过波光粼粼的水面便可看出其“岩井美学”的处处用心。
比起鲜艳的色彩,日本人更偏爱清新恬淡的颜色,少女穿着白、绿色的棉麻长裙,身上毫无装饰,站在树荫下,周围森林茂密,一束阳光从树梢间插入,正好映射在少女的脸上,形成一条光斑,这样的图片我们现在经常能见到,所谓“森女”也是首先在日本开始流行起来的“氧气少女”。在这样清新的岛国风情渲染下,日本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喜爱淡淡忧伤的恬静美,喜爱瞬间绽放的美,即使绽放过后会很快消逝,但他们也十分享受这种“生死间的美”,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也可以经常见到这种哀愁美。影片《烟花》中,阿芥和典道想要私奔,镜头一直是一个空旷铁轨的空镜头,两条平行的铁轨没有交点,似乎是一个隐喻蒙太奇,暗示两个人的感情无疾而终,这种哀愁与忧郁已不仅仅是人物的情感类型,甚至渗透到了影片的整体风格。作为观众,听着影片中抒情的钢琴曲,感受着主人公们细腻的情感,很能体会到岩井俊二影片中所体现的忧伤美。
岩井俊二电影艺术中的女性形象
悉德·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编剧,制作人,他曾在自己的书《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提出:“人物设置不可小觑,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决定了脚本能否取得成功。在影视叙事过程中,角色的塑造与安排为重中之重。”电影都是想讲述一个故事,可讲好一个故事的关键就在于塑造好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多样,且个性鲜明,性格突出。这些女孩往往被放在一个比较悲伤的大环境中,人物善于用自身的特质应对周遭残酷的危机,有四两拨千斤之效,这是一种处事的态度,是美好少女对抗世界的方式。
(一)纯真的邻家小妹
女性自古以来就是水的代表,“柔弱无骨、清淡如菊”已经成为女性的标签。可是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柔美的柔不是柔弱、不是软弱,而是重点放在美上,他擅长刻画一个柔美、羞涩甚至略带自卑的青春少女,他很怀念青春年少时光喜欢一个女生甚至会故意不理她的懵懂、天真,他十分渴望在自己的影片中再现那种带着细细哀伤的唯美爱情。这种女性形象如果浅浅解读或许是岩井俊二年轻时喜欢的类型,从深层解读,或许是为了重回童真。
《四月物语》中的“语”,就是榆野的“榆”,所以理所应当的,这部影片主要是围绕榆野——一个普通女高中生展开的。榆野是一个胆小又自卑的姑娘,大学自我介绍的时候支支吾吾、含含糊糊的就是表达不出来,这也是她生活中的常态,第一次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试图融入周围人的圈子里,尝试着向周围人打招呼释放善意,可是却遭到了冷漠都市的拒绝,榆野因此大受打击。就因为在雨中跌跌撞撞地找学长借了一把伞,她开始陷入一场漫长的暗恋中。之后的榆野尽管慢慢变得勇敢了一些,可是骨子里依然是那个敏感羞涩的她,可是她的羞涩映射出的都是少女心事,不仅让人觉得十分可爱,还让每个人想到了自己的青春时光。
在岩井俊二导演的电影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不是绝对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每个人物也都不会是“扁平”的,而是“圆形”的,有优点就一定有缺点,有阴暗的一面就一定有阳光的一面。七海也是如此,她的性格在后期变得豁达与开朗,这都说明导演对其的怜爱与赞赏。
(二)张扬的个性少女
在极端悲痛的大环境中,对于女性而言,除开内心细腻柔美的情感,岩井俊二同时想借此来唤醒女性心底里渴望追求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原始感情。甚至很多时候岩井俊二都希望女性表现出超过男性的坚毅勇敢,拥有撼动全局的力量。在岩井俊二所有电影中的女性其实都是普通人,没有特别与众不同的力量,可是每一位女性又都不普通,她们或胆小自卑,或积极勇敢,或两者也不是一定的,许多胆小自卑的少女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会选择勇敢地面对生命中遇到的困难,也许这正符合他想要表达的——实现完美的蜕变。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九野阳子是典型的黑长直女孩,这位沉默寡言、干干净净的女孩,其日常表现就是高冷与冷漠,但她也足够有才气,这样的女孩注定是很吸引人的目光的。影片中星野喜欢她,莲见也喜欢她,在这样一个男生喜欢,女生就注定讨厌的环境中,她被骗到工厂强暴了,可与一般女生的选择完全不同,她没有沉沦堕落,也没有放弃生命,她的选择是剃光了自己的秀发,坑坑洼洼的十分难看,她用这种方法来拒绝强势的外力,这样的表达也体现出导演对于女性反抗逆境的态度,一定要勇敢地面对这一切苦痛。
(三)封闭的极端女孩
“成长”是一直以来的热门主题之一,不管是日本的热血少年漫画也好,还是青春校园恋情也好,其一切情节、困难的设定都是为了让主人公逐步走向成熟,这种题材的主人公通常都是青少年,青少年特有的焦虑与紧张为这类题材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完美成长的沃土。斯坦利·塔维尔更加直白地认为“青春和成长是电影的本体论特征”,青少年从幼稚逐步步入成熟的阶段,势必会对自己产生诸多疑问与焦虑,看不清眼前的方向,也不明白现在所做到底有何意义。岩井俊二影片中的成长,分为了两种极致的概念,唯美系的会从年少的羞涩步入成熟后的稳重与淡然,暗黑系的会经历一切生命中的黑暗面,最终步入死亡,也正如岩井俊二所追求的“唯美就要唯美到极端,黑暗就要黑暗到极端”。
《梦旅人》这部电影在岩井俊二的创作中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抛弃掉青春的纯爱,转而转向残酷的另一面。在可可和卷毛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斥着残酷、暴力、毒品和性,每个人都在追求名利、追求欲望,可可和卷毛似乎都是这个世界的牺牲品。可可想成为一个最特别的自己,最独特的存在,可是在《梦旅人》中,导演偏偏就给可可安排了一个长相一样、穿着打扮一样,什么都一样的双胞胎妹妹,两个人就跟照镜子一样,可可希望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而掐死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她一直都希望自己的独特可以引起周遭人的关注,可是这种极端又矛盾的心理只能被人当作精神病人给关起来,就好像一个死循环一样,待在精神病院只会更加折磨她,加剧她的病情。影片最后,黑色羽衣的可可对着无比湛蓝的大海举枪自杀。蓝色的压抑与忧郁感被许多导演运用在自己的影片中,例如《肖申克的救赎》的前部分,安迪被冤枉入狱的时候,整部影片都是阴暗的蓝色;还有鸟人的整体蓝色调与沉闷、压抑的服装色彩搭配。可可的黑色与蓝色交织在一起就和她一生中的噩梦一样,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
岩井俊二的女性意识
近年来,大量日本动画、影片进入中国市场,影片中的许多女性形象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受众喜爱。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女性角色的地位与男性角色不可相提并论,尤其是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女性角色呈现出极其复杂的矛盾性。总的来看,日本影片中的女性基本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唯唯诺诺的“小媳妇”形象,深入探究下去会发现,女性多为极端的类型,且深受“型文化”的影响。
“型文化”指的是不管做什么都规规矩矩的,日本民族十分讲究礼节,坐着要怎样,站着要怎样,对长辈、平辈、小辈的说话尾缀不同,甚至连鞠躬行礼的角度都有讲究,在我看来,日本是个极度压抑与自制的国家。因此,在日本人拍摄的影片中,这种“型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女性角色,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压抑与喷发的结合、温顺与爆发的结合,使得日本影片中的女性角色是复杂的,更是矛盾的。往上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时代,日本由于政治改革的原因,一众才女可以进入皇宫大展文采,故而那个时间段是日本女性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源氏物语》是那个鼎盛时期的作品,以日本平安王朝作为背景来讲述主人公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主人公源氏虽说是皇室成员,可一直以来对于政治一点兴趣都没有,一生所好是处处留情,对母亲的怀念,对藤壶的不得,让悲伤贯穿他情爱的一生。《源氏物语》也是全文贯穿着“悲”的风格,书中所刻画的女子相貌不同、性情不同,要么不惧权贵、风骨非常;要么气度高雅、亲切可爱。但同样,她们都是高雅美丽的女性形象,正值芳华却年华易逝,几个女子悲剧的一生让所有人对“芳华易老”有了独特的怜惜情结。因着这种对女性的怜惜之情,日本影片中的女性大多是柔弱的,是被边缘化的,作为男性的陪衬而存在的“花瓶”式形象。可是在岩井俊二的影片中,女性角色都为主角,女性开始渐渐地独立出来,甚至是凸显出来,是超越男性的存在,相反男性角色反而没那么重要。在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概念被深深烙印进骨子里的民族,岩井俊二思想的先进性显得尤为特别。
不仅仅是单纯的刻画少女,岩井俊二镜头中的每个女性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人”都是有两面的,每个人物都不是“扁平”的,而是“圆形”的。岩井俊二电影中的女性最难得的是她们都会有成长的过程,或是从青涩到成熟,或是从自卑到自信,观众能看到每一个人物的成长过程,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
岩井俊二希望每个女性都是独立的、自由的、解放的,不管是什么性格,不管经历过什么的女性都会变得勇敢,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并勇于追求。他在电影中表达了许多为女性喊出自由飞翔的心愿,他希望身先士卒,成为女性走向自由道路的灯塔,为她们争取到应得的权利。
注释:
[1]金克木:《<日本外交史>读后感》,《读书》1983 年第9期,第107-112页。
[2](日)清真人著,洪旗译:《现代日本的青春——岩井俊二的影像世界》,《世界电影》2002年第4期。
[3][美]悉德·菲尔德著,鲍玉珩等译:《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页。
[4]斯坦利·塔维尔.看见的世界[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103
[5]何淑英.《梦旅人》与《梦尾蝶》的成长主题[J].电影文学:2013(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