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重构路径研究
2020-03-18张丹绮
张丹绮
【摘 要】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核心任务是构建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信念是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四真”教师;要具备专业本体性知识、专业条件性知识、专业实践性和通识知识四大类专业知识;要不断提升和完善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学术能力四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构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0)01-0052-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里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但是,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与这一新定位完全相适应,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高度重视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因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直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关系到能否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构建的动因
(一)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构建和提升专业素质
未来世界高等教育将完全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中国将是全世界高等学校中在读大学生最多的国家,并且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而高等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地区)的在校大学生增长放缓或略有下降。面对这一趋势,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一方面,大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持续攀升,给原本缺乏的思政课教师增加了压力,单个教师承担的工作量会加大;另一方面,在未来,中国由一个高等教育数量上的大国向一个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强国迈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承担较大的工作量,而且要在提升高校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上下功夫了,唯有具备了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够应对这一高速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强国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构建和提升专业素质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看到,党和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核心任务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目标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是建设“双一流”,核心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其中,与思政课教师直接相关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发展专业来提高教师的人才培养能力。
(三)思政课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的发展要求他们建构和提升专业素质
教育部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对全国高校开展了一次覆盖面广的调研听课和教学指导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专家们发现了思政课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到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和构建是一件极为重要、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反思
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即教师专业素质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从心理和行为两个维度来考察的。具体而言又包括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所谓专业理念是指教师在对其教学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教育的理性信念,是对所从事专业在观念、理想、信念和感情上的认识,这些认识直接或间接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谓专业知识是指教师从事专业教學工作所要具备的一系列知识,它是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活动、保证较高教学质量所不可或缺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四大类。所谓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专业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监控能力、操作能力和教学学术能力。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的重构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众多专业教师的一个特定群体,专业素质的基本构成与其他专业的教师没有差别,但其内涵却有很大的不同。
(一)专业信念
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信念是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要成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四真”教师。真学就是要原原本本地、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当代马克思主义,而不是零散地、教条地和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真懂就是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到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素质,为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真信就是思政课教师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要有足够的理论自觉,有决心也有信心站在三尺讲台上讲授;真用是指思政课教师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仅自己要真用,而且要引导广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美好生活,服务国家和人民。
(二)专业知识
我们把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划分为专业本体性知识、专业条件性知识、专业实践性知识和通识知识四大类。
1.专业本体性知识。思政学科的专业本体性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有的知识,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专业实践知识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知识。
2.专业条件性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为思政课教师进行专业教学和活动创造更好条件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如何教学、如何学习、教什么、学什么等等,这些知识从表面上看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关系不大,但是没有这些知识的话,专业知识肯定教不好。
3.专业实践性知识。此处所指的实践性知识是指具有广泛性意义的教学实践,重点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关于教师备课、授课、作业批改、教学反思等一列教学行为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思政课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拥有这样知识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整个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4.通识知识。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通识性知识,专业知识讲的是“专”和“深”,而通识知识讲的是“广”和“博”,大体包括社科人文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两大部分,掌握这些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回答他们提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三)专业能力
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由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学术能力四个方面构成。
1.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能力,它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系列教学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要素,克服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由此看来,教学设计是把整个教学活动视为一个由诸多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是指向一个确定的教学目的的,以防教学活动随意性的发生。首先,教师要有对高校思政课较强的设计能力,科学的教学设计有助于突出大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体性地位,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还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亲和力。
2.教学操作能力。所谓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导引下,依照教学设计的安排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解决一系列教学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就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形而言,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操作能力重点在于:第一,对高校思政课统编教材的改造和使用的能力。这对实际从事课堂教学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对统编教材进行改造的任務,这是一种要求较高的教学操作能力,要在原有教材体例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通俗化、形象化改造,使其更适合在高校课堂上讲解,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亲和力。第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能力。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命线,不断改进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是当前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而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操作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重在培养如下几种操作能力:一是高质量教学讲义的编写能力。教学讲义是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编写的讲稿。它的特点是:“内容丰富但不是教材的复原和延伸,而是着力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表述形式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以理论结构体系中的重要观点为主轴大开大合,既能放得开,把道理讲深讲透,又能收得住,避免偏离主轴;通篇不是用大量的概念来推论,而是用富有针对性和鲜活的实例来阐明道理;话语体系不是书面语言和文件语言,而是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教学讲义的编写宗旨、目标和流程,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如何编写讲义和使用讲义,在不断编写讲义、使用讲义和修改讲义的过程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二是思政课课堂管理问题。思政课教学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课堂管理的能力欠缺所致,所谓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主动积极承担起课堂管理者的职责,通过制定并实施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课堂管理制度,提高思政课教学绩效以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课堂管理得好,教学效果就好;课堂管理得差,教学质量就低。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把课堂管理好,这是一种教学操作能力,需要长期的摸索和总结,找到适合教师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的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方式。
3.教学监控能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是教师自我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监控,目的在于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思政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有国家统编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监控的重点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因为思政课的教学对象是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整个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取决于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领会程度,必须对最终的教学效果进行监控。
4.教学学术能力。尽管思政课教师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但还要开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术研究,要进行学术研究就必须要有研究能力。过去,学术界一般把这种能力称为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其实这个称呼并不准确,国际上一般叫教学学术研究,是指教师对教学各种活动的反思及分享,包括教学及其研究、整合与应用等。教学学术研究能力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讲是层次较高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依次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一是对思政课教与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和反思;二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或者是发表;三是这些研究成果可以被同事评价和使用。这就是说教学研究能力不仅仅是关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问题,而且还涉及到课堂教学中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发表和推广问题。通过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其专业化发展,这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1).
[2]别敦荣,易梦春.面向2030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战略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8(1):57-63.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逄锦聚.提高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13-17.
[5]韩光道.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建设之判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85-87.
[6]俞步松.质量年视域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管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88-90,104.
[7]张润枝,陈艳飞.“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及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6):67-71.
[8]武东生.注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及其教学的科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61-63.
[9]徐维凡.以教学讲义为突破口 打赢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攻坚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18-21.
[10]何晓雷.美国大学教学学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