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生成与传播的运思逻辑窥解
2020-03-18高也宁
摘 要: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战队,在中美合作抗日期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仅成都附近就修建了四个供其起降的飞机场,战时B-29多往返于四川境内。由于日军频繁空袭,坠机事件频发。根据谣言传播理论,从谣言生成、谣言破解、成因探蹟三个维度解析由坠机引发的超堡队员彝区遇险谣言事件。辨析探究得到谣言的立与破与大众心理、时代语境、他者立场及政治现象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谣言;民国时期;化生机制,传播逻辑;学理
这是一起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疑案:1946年,重庆一知名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称有一美国空军飞行员,在飞机坠毁后被盐源的彝族人捉去当了娃子,此消息经转载后,很快传到了美国。美国参众两院得知这一消息,立刻向杜鲁门总统提出质问,杜鲁门对此事十分重视,立即下令对此事进行调查[1]320。同年9月21日南京也转载了美联社发布的相關信息。美联社在报道中是这样描述这一事件的:“来自于中国西部非官方但是可靠的报道指出,两年前美国B-29①机组成员,在靠近缅甸北部边界地的野外部落被掳为奴。在四川省西部的‘Lolo②部落,至少曾看见三个美国人被强迫放牧、砍柴或做一些其他的无意义的工作,他们正处于一种卑微的奴役③状态下”。来自于美国航空部队的飞行员,怎么会和四川聚集区产生瓜葛,甚至成为“呷西”④被人奴役呢?问题的答案就要追溯到1944年的“马特霍恩”计划。“马特霍恩”是一项以美国为首的战时同盟国针对日本本土的航空作战计划。1943年1月14日至24日同盟国在卡萨布兰卡召开会议。罗斯福与邱吉尔讨论了轰炸日本本土的可能性。根据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意见,马歇尔将军在会上宣称:“日本工业经不起空军力量的打击,猛烈的轰炸将摧毁日本保持战争的能力。”罗斯福对上述说法表示赞同,同时认为“早日轰炸日本本土,将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士气产生巨大精神鼓舞。”[1]2实施对日本本土的轰炸计划迫在眉睫,如何轰炸?就成了接下来要研究探讨的重点问题。在多方协商之下,选定美国最新生产的B-29远程轰炸机作为空袭武器。由于B-29的标准航程为4200英里,这就要求用以承载飞机起降的航空基地,与日本本土的航线距离不能过远。从地理位置可以看出,中国是整个太平洋战区最有利的根据地。因此,中国进入了这项远程轰炸计划执行之中。而选择哪里作为B-29超级堡垒战队的基地,就需要做进一步详细规划。经综合考虑思量,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成都成为了实施超堡轰炸计划的重要一环。由印度加尔各答作为后方的补给站,经由中国成都中转,形成一条印度——中国——日本的驼峰航线,太平洋战区的“空中打击”行动就此拉开序幕。成都附近方圆30英里的平原上,共维修扩建了新津、彭山、邛崃和广汉四个机场,与后方基地加尔各答相互配合,联动运输。而新闻事件中的四川“Lolo”部落就这样与B-29超堡战队产生了联系。
一、谣言之立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许多基本理论进行过研究。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他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并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或要素(即著名的“5W”:谁说、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以5W维度疏析上述新闻报道:其媒介传播源为重庆一知名报刊,传播内容为:美军被川内野蛮部落俘虏为奴。通过报纸这一渠道对外界进行大众传播,产生的效果就是引起了美联社关注,最终导致这场涉及中美两国的事件风波。由中美两方刊登出的新闻可见,美联社发布信息时的用词颇为巧妙,以“中国西部非官方但是可靠的信息”交代信源的归属并将信息锁定在中国本身。“非官方但可靠的”这一修饰限定词更是值得仔细斟酌,“非官方”说明其所刊载的信息不一定经过了确切的证实,未经确切证实的信息又怎么会“可靠”?后经由美军专案调查组证实此信息确为虚假信息。
从美军飞行员被掳为奴的消息传播来看,它更符合新闻界对谣言的归属定义,即没有根据的传闻或凭空捏造的假话。传统的谣言传播方式基本为链状传播及树状传播,在以口头传播为主的时代,环环相扣、口口相传是谣言传播的重要条件。相较于链状传播的一对一模式,树状传播的对象更为扩散,它是以一对多的方式大倍数、滚雪球般传播开来。据刊登于1946年9月《申报》第二版的《美军人员飞西昌调查失落飞行员》显示:“为美国官方提供直接信息的是成都教会人士。据某‘成都可靠人士称,某传教士曾经进入彝区边缘地带,亲眼看见三名‘白种人在捣谷成粉,亦有人看见五人在为彝人看守牛羊”。同年10月,中国报纸也刊登了题为“五名飞行员确信在Lolo国”的报道。报道中显示,消息是来自于一位中国神父,其声称自己亲眼看见五名飞行员被严密看管,并且以奴隶的身份从事放羊、搬运木材和磨玉米等工作。由上述发文可见,消息传播方式确是以口头传播为媒介的链状传播,进而由链状扩展为树状,最终延伸成以报刊为载体的大众传播模式。
谣言总是在表现人们的恐惧、希望和期待,这些感受又希望有人分担。当人恐惧和不安时,如果没有合适和及时的发泄渠道,谣言就是一个常见的替代品,尤其是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更是如此。因为谣言可以提供一种排解紧张情绪的发泄途径,并为这些情绪的存在做辩解[2]。从个体心理出发,谣言的存在可以帮助人们排解当下内心的焦躁和不安;结合时代语境分析,刚从硝烟战火中走出来的人们,面对满目狼藉、残灰未尽的当下社会,内心肯定是极不平静的,一点儿风吹草动都可能形成其恐慌心理以至成为谣言肆意生长的环境温床。从群体心理出发,人们的情感结构更偏向于弱者,在一场身份与话语的叙事中,当事人的身份、情境是关键要素。因为一旦涉及敏感身份(如官与民、警与匪、富与穷等),情境标签(如腐败、包庇、殴打、狂妄、虐待等)就很容易引起公众的悲情、愤怒、同情、绝情等情绪[3]。此事件涉及中美两国的特殊群体,“野蛮部落”和“超堡队员”,这两种身份标签已然十分瞩目。而通过苦役、为奴等明显划分阶级的用词以及放羊、捣谷成粉等细节化信息描述,都将此事件构建成最易激活公众兴奋点的情境型信息,这些都是谣言发酵的重要因素。
二、谣言之破
谣言产生的诱因是多样化的,既有社会大背景的重要前提,也包括当时社会个体、群体的心理特征及谣言制造者的动机、目的等。如何破解、控制“虚假性”、“有害性”谣言的传播值得深思。此时总能想起那句耳熟能详的名言——“谣言止于智者”。好像我们只要提高认识、加强理性,谣言就能不攻自破。从传谣者角度来看,谣言经常成为“智者们”追逐名利的手段,由此被称为“智者的阳谋”。从信谣者的角度来看,信谣并不仅仅因为不够聪慧。人在焦虑、恐慌与愤怒时,同样容易丧失理性而信谣。从谣言的形成过程来看,谣言与人性有关。由于人本性中的趋利避害倾向,人们在信息交流时,会有选择性地接收他们想要的信息,或者更倾向于接受和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4]1。从多维度分析,产生诱因的条件是可变性因素,它们受不同时间、身份、环境及心理作用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反馈,所以仅利用“智者止谣”这种传统的办法恐难以应对谣言的攻击性。法国学者卡普费雷就曾指出,破解谣言的神秘方法是没有的,只有对情况有了确切肯定的了解,才能做出判断、提供建议。谣言的破解可能首先要源于了解:只有深入具体了解谣言存在的实际情况,用更为准确、真实的调查信息或数据,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分析手段才能形成具有说服力的辟谣效果。1946年9月25日,成都新聞报刊转载了美联社就此事的后续报道。报道称美国已经派遣了一支调查小组入川,调查美国飞行员于两年前是否真的做了的囚犯。1947年9月23日,中国报纸对美国的最终调查结果刊载公示:“昨日上午,美军John P· Lucas少将在南京举行了新闻记者招待会,会议宣布经过15个月连续地不松懈地调查,证实没有失踪的美国飞行员被部落俘获”。被掳为奴事件就此有了最终的答案。面对已经造成恐慌感和愤怒感的谣言,控制民众情绪,把握好处理节奏是最佳应对方式。政府出面进行公正的调查和公开的声明是消减舆论的有利策略。谣言的破解有赖于良好的社会治理,它既需要政府重拳出击,也需要借用社会民间力量,协同合作[4]2。在美方成立专案小组实地调查过程中,为避免川康地区险峻多变的地理环境和集聚混杂的部落冲突对调查造成阻碍,川康当地政府以及彝区关键性人物都给予美方帮助与协作,故此,历时一年多的搜救调查才能得以进行并取得最终成果。
三、破立逻辑探蹟
美国官方给出的最终调查结果已经可以证实此次事件就是虚假性的谣言。对此谣言掀起的轩然大波,其成因值得探蹟。作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谣言,其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认识[5]17。成因与谣言的诱惑性特点有关。诱惑就像宙斯大神严厉命令侍女潘多拉不准打开的那个神秘的小盒子,只要人们稍不冷静或出于某种好奇,就可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不幸和灾难[5]23!人类对未知且充满神秘感的事物有着天生的猎奇心理,人们不会对周围随手可得的面包感兴趣,但对远方的露珠却可能产生异样的饱腹感。事件中的Lolo于美国民众而言就是遥远、未知且神秘的事物,在一个异国他乡的野外部落,美国人在那里被囚禁为奴,并且奴役事件被描绘得极具画面感,放牧、砍柴等细节都显得生动形象。这对于美国民众,尤其是经历过黑人奴隶制解放的美国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件“惊天奇事”,无论是出于猎奇还是人权,都是一件震撼性新闻。
美国传播学家乔治·格伯纳曾经指出,任何新闻,同时也是一种见解[6]。他者立场可能是另一个成因,从传播渠道来看,在西方传媒的报道中,发展中国家不但存在感弱,而且往往受歪曲性报道影响。不少学者指出,西方传媒往往把发展中国家与动乱、战争、落后、愚昧、专制等消极的概念和印象联系到一起。结合整体社会大环境,西方国家对中国是存在一定的负面印象的。这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历了长久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在早已经宣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社会看来,多半是陈旧和落后的。西方俯视中国,也不是一日之短。这在很多游历东方的外国人对中国记述中就已见端倪。调查组人员阿特·瑞德在回忆中写道:“在西昌,有两件事情令我们非常吃惊。我们坐着一辆中国卡车,这辆卡车没有邮箱,只有55加仑的油桶放在后面。一个中国士兵骑在车前保险杠上,把一种类似酒精的液体一滴一滴地加到燃烧着的化油器内。许多酒精都没有用到发动机上,……然后我们全都晕了车,这条路上的U形急弯简直是一场噩梦。”“另一件事发生在我们的旅馆,在距跑道约一英里的一个山上,一个中国士兵伸进纸糊的窗户想取一包烟,当被盗者看见一只正抓着烟的手往回缩时,便大声呐喊起来。在我们向中方干涉前,那名中国士兵就被杀了,对此我们深表歉意。”从超堡队成员的回忆中,不难看出战时西昌之于美国人的困惑不解。在他们看来中国也是羸弱的一个东方个体,而偏远杂居的LoLo族群可能就是一个“谜”一样的野外部落。远离文明和制度的野外部落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
谣言能折射出所处社会的政治生态,是对病态社会的反映,是一种集体精神病;它如同病菌,只能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滋生繁殖。因此谣言既是社会现象,也是政治现象[7]。一个从遥远异族传来的消息能造成如此轩然大波,引发中美两国的关注,从更深层来看,与当时政治时局有所关联。太平洋战事爆发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关系紧密。从整体战争格局来看,美国是全力支持中国的抗战斗争,但从蒋介石日记公开后的研究表明,一切绝不是表面上的风过无痕。中美关系的变幻莫测、权术较量早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从美国在欧亚战略的部署到史迪威事件的内政危机,都可见中美关系早已不复当初。国际关系中谣言可起到维护本国利益及打击他国的作用。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处于“外焦内患”的双重压力之下,据蒋介石1944年日记记载,8月28日蒋午夜醒来后便“辗转不能成眠,考虑对美外交以后之艰难与不堪忍受之情势。”由此可见,来自美的第三方压力不可小觑。内战时期,蒋欲脱美而寻求更为自主的掌控权,也采取了诸多外交制衡政策。美国就当时的中美外交利益,当然要采取施压利己的外交手段。涉及民主的话题和事件,是当时中国政治的关键敏感词,南京政府的独断专行让原本寄希望于国民政权的民主派人士逐渐心灰意冷。彝区飞机遇险事件引起的美国飞行员被掳为奴的传言,正好可以将中国国内的民主权利问题放大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让原本已经“满目疮痍”的中国形象再一次受到国际质疑。与此同时,西南地区的地方矛盾也初现端倪,西康宁属地方社会彝汉资源竞争、互相抢夺压制已然成为一种常态。超堡队被掳彝区为奴的谣言完全满足汉族士绅对于彝族社群的认知心理,并且有利于向中央政府提出剿彝申请,地方汉人在谣言发酵传播中起到的助推力也不可轻易忽视。由此使得国民政府本就漏洞百出的边疆治理体制暴露在民众的视野之下,加剧了国民对其审视与批判,使反蒋集团更为团结,来势更加凶猛。所以无论是出于国际观瞻还是国内政争,美对这次谣言的应对举措给了南京政权巨大的舆论压力。
四、结语
凡事都有利弊两面,战时坠机风波所带来的谣言使得中国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更加立体多面地展现于世界镜像之中。从中折射出的地方风俗、人文制度、宗教信仰等引起了西方再次瞩目,这也让川康等少数民族聚集区联结进入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
注释:
①B-29:美国研制出的一种重型长程轰炸机,是二战期间用来空战的主要机型。
②四川省西部的“Lolo”是现今彝族的他称,译为 。
③奴役:指充当奴隶进行劳作。
④‘呷西:最低等级,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打骂、买卖和屠杀。
参考文献:
[1]李肖伟.美国陆军第二十航空队赴华作战史料集[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6.
[2]桑斯坦.网络共和国[M].黄维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郭小安.当代中国网络谣言的社会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郭小安.谣言止于智者[N].中国青年报,2016-04-08(2).
[5]江万秀.谣言透视[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9.
[7]卡普费雷.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M].郑若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高也宁,贵州大学2017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