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2020-03-18刘叶张静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12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刘叶 张静

【摘 要】为更好地了解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文章以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的跨境电商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调研。通过分析省内58家跨境电商企业的招聘信息发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特别青睐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需求分析;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724.6;C9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166-03

0 引言

在全球电子商务日渐成熟的趋势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依附于互联网发展的国际贸易新手段,发展潜力巨大。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10.5万亿元,较2018年的9万亿元同比增长16.66%。近年来,我国从制度和环境建设等多个层面出发,出台多部政策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试点工作。财政部等四部委在2013年颁布了《关于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海关总署在2014年增列“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电子商务法》。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務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密集出台的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 江西省跨境电商发展形势

江西省是唯一连接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省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绿色有机产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自2015年将电子商务列为江西省发展“互联网+”十大重点领域之一以来,全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的《关于全面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的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电子商务发展思路、支持政策和服务措施,并从资金、税收、用地、融资等方面对电子商务发展予以扶持。南昌、赣州、九江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余兴邦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居无忧商城)、萍乡互通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吉安万吉物流运输有限公司3家企业荣获商务部颁发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称号。南昌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线下平台建成。由于跨境电商的业务流程复杂,涉及关(海关)、检(检验检疫)、汇(外汇管理)、税(国税)、商(工商)、物(物流)、融(金融)等众多领域,因此对跨境电商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业者除了要熟悉平台运营、外贸规则、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掌握大数据、知识产权、国际营销、跨境物流等综合知识和技能,因此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江西省内虽然具有较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但操作技能型人才不足,运营管理型人才缺乏,战略规划型人才紧缺制约了电商产业发展。《2019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指出80%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

2 江西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才调研

针对江西省跨境电商生态链中的企业开展的人才需求调研主要从梳理国内招聘平台或网站上58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招聘信息入手,对江西省58家跨境电商企业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江西省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人才需求集中在以下几类岗位:操作技能类岗位,如运营、客服等;运营管理类岗位,如供应链、跨境物流等;战略规划型岗位,如新兴市场开发等。

2.1 企业性质、类型

被调查的58家企业中,84.5%的企业属于民营企业,6.9%属于合资企业,3.5%属于创业公司。上市公司、国企及外资企业数量较少。其中,31.03%属于工贸一体企业,有自己的工厂,56.9%属于商贸企业,即流通型外贸公司,还有5.2%属于电商平台企业,为以上两种类型的企业提供服务。从访谈中得知,以上讨论的企业规模都不是很大,但人才需求量比较大(见表1、表2)。

2.2 跨境电商岗位需求

被调研的企业中,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岗位中:运营营销类岗位,如运营、销售、客服等,占比为68.3%;商务管理类岗位,如采购、供应链、跨境物流等,占比为21%;专业技术类岗位,如文案策划、美工等,占比为10.2%;战略规划型岗位,如新兴市场开发等,占比为0.5%。说明目前江西省跨境电商企业最紧缺的是操作技能类人才,也就是能利用电商平台把公司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的人才,此外通晓英语、日语、德语等语种的销售人才也较为迫切(见表3)。

2.3 跨境电商人才学历要求

在被调查的58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学历层次需求很理性,高达75.9%的企业认为大专学历即可满足岗位需求。一是它们认为大专学历的基本知识能力就能初步满足岗位的需求,二是中高学历的人才招聘十分困难,相比学历,它们更看重行业内的工作经验。在被调查的199个岗位中,要求本科学历的比例仅达到8.5%。调研发现江西省跨境电商企业对中高端人才需求十分迫切,但碍于江西省跨境电商发展相对沿海地区速度较慢,创新创业氛围不如沿海地区浓烈,中高端跨境电商人才往往选择跨省发展,企业面临留不住人才的窘境。由于跨境电商本科专业是2020年最新批复的,江西省内尚未有跨境电商专业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企业的选择面相对较小,所以为了自身的发展,退而求其次,选择招聘学历层次较低的人才(见表4)。

2.4 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在跨境电商企业的岗位要求中,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根据招聘岗位的不同也略有不同。总体来看,58%的企业要求跨境电商人才必须掌握好跨境电商基础知识,即要求应聘者有相关专业的学习经历或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59%的企业要求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其中超过20%的企业要求应聘者英文水平达到熟练水准。36%的岗位(营销类和客服类岗位)要求应聘者有外贸函电的基础知识或实践经验。据调查,跨境电商企业对应聘者能力的要求较高,例如具有较强的网络营销能力、销售和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了解或熟悉亚马逊、速卖通、wish、eBay、shopee等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操作,了解电子支付模式,拥有一定的管理学基础知识或经验等。

3 江西省跨境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思路

3.1 立足江西,明确培养目标

针对本次调研结果和前文的分析,指出跨境电商作为一个跨学科专业,具有跨越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物流和法律的综合性专业方向的特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复合型的。江西省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受到地域、物流等方面的影响,与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区别,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上应当注意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不同的学历层次应当对应不同的岗位类型。各级院校应当根据各自的专业优势及培养特色,因地制宜,培养符合本地企业需要的跨境人才。

3.2 深入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明确目前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和院校目的不同及合作机制无法复制等问题。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寻找院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实现共赢的途径,将院校的专业优势、师资优势、生源优势等与企业的实践优势、导师优势等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把企业和院校的合作从低层次的软件实训等向创新创业的方向持续发力。

参 考 文 献

[1]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9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2020.

[2]陈浩,丁红朝.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3):78-81.

[3]陈长英.浙江省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贸,2015(2):184-187.

[4]胡娟.高职院校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62-66.

[5]胡雷芳.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电子商务,2017(2):58-59.

[6]胡文静.创业胜任力特征的研究进展及其趋势[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1):59-62.

[7]李蓉.“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运作机制优化研究——以跨境电商实战运营中心为例[J].电子商务,2017

(1):85-86.

[8]李政,胡中锋.“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人才能力需求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18(8):92-96.

[9]连远强.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生态化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379-380.

[10]孟亚娟.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28):94-95.

[11]蘇杭.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高校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对外经贸,2016(12):139-141.

[12]苏曼.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170-174.

[13]徐萌萌.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商业模式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