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考试管理系统的建设
2020-03-18邓小芳张金顺罗丽燕郑霖石柳月
邓小芳 张金顺 罗丽燕 郑霖 石柳月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考试管理模式暴露出许多不足和问题,与高等学校教学发展、教学方式信息化、网络化的规划目标不相匹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考试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文章分析了传统考试管理模式在实践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B/S系统的架构,包含组织安排到在线考试、命题组卷到试题评判、成绩统计到结果分析、质量评估到反馈优化的远程考试管理模式,它具有实时、公正和高效的优点,有效地促进了考试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操作进程。
【关键词】网络考试;远程管理系统;信息化教育;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047-03
0 引言
考试管理是高校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高效的考试管理系统则是实现考试公平公正、真实客观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障,提高考试管理质量是高校发展的主旋律之一[1]。目前,传统的考试管理模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已经跟不上高校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进程。同时,随着高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给教学与考试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对考试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各高校纷纷改革与创新,顺应教育改革趋势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建设远程考试管理系统成为趋势。建设远程考试管理系统的目标为实现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2]的高等教育在线考试管理,促进考试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进程和教学质量,营造高效灵活和公平公开的教学模式和考试环境。
2016年,《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开放性、可扩展的信息技术系统平台。完善课程学习考试制度,建设数字化题库、学习测评系统、电子试题保密机制、远程监控系统等,确保考试科学、安全”[3]。在以“大云移物智”为特征的信息时代,远程考试管理系统作为传统考场的延伸逐渐发展成熟。目前,国家及各地省级电大及其他传统高校已引进或自主开发了本校的远程网络考试与管理系统,纷纷投入开展基于本校课程的网络考试与管理工作。一些高校例如清华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浙江电大、江西电大等都进行了考试管理模式的改革[4]。在线考试系统的成熟应用既可以简化考试管理工作过程,减少各方面的投入成本,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人性化和公平化的考试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效率,推动了教育事业朝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1 传统考试管理系统现状
1.1 人力、物力、时间等成本高
传统考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成本较高,从命题、组卷、印刷,到监考、收卷,再到阅卷、登分和分析反馈整个过程都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落实,存在步骤多、周期長、工作量大、出错概率高、泄密风险大和成本高等弊端和瓶颈。
1.2 考试失信现象屡见不鲜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考试失信惩戒制度不完善。虽然许多高校对考试失信有明确且严格的处理规定和对应的处罚措施,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却很少。传统考试管理系统存在考场安排不合理、监考管理松懈、学生诚信意识薄弱等各种问题,导致学生的作弊手段从私带小抄、互传答案、交头接耳、旁窥等,到现在借助如智能手机、无线耳塞、纽扣式摄像头和LED格尺等电子工具[5],隐蔽性越来越高。由此可见,高校考试失信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反而呈现出多元性、隐秘性和先进性等特点。考试成绩存在不真实性,因此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获得客观真实的评价和反馈,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考试管理工作的开展。
1.3 未健全考后管理与反馈体系
部分高校的考后管理与反馈工作没有做到位,忽略了考试后各个关键环节的重要性。教师将评分阅卷视为教学任务简单地完成,进行登分后就完成了任务。没有根据考试结果进行深度剖析,根据学生的得分情况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未来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考后管理与反馈体系建设不完善,考试暴露的许多问题和不足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该类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管理中继续出现,阻碍教育改革进程。
1.4 命题和阅卷管理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目前,部分高校教考不分离[6],考前泄题现象严重。由于考试多数实行的是出题、监考、评阅到登分由任课教师全程负责制,因此有些教师为了期末的教评,在考前复习时给学生画出重点和范围,存在考前“透明”现象。在进行阅卷评分的过程中,一些未能实现教评分离、流水阅卷的高校,评分时容易出现教师以自我利益为目的或与学生的亲疏关系,给学生放水或给人情分。同时,教师之间专业水平、学术志趣及偏好、评判标准各不相同,很难实现统一的标准,因此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见,主观因素和不规范因素存在于传统教学与考试管理工作过程中。
2 远程考试管理系统的建设
远程考试管理系统的建设目前采用比较流行和先进的B/S架构体系进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利用Java技术开发和实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B/S体系采用数据库体系的三层结构,在服务器端进行各种数据处理和系统功能的实现。在Internet模式下系统的用户交互界面友好、便捷灵活、安全可靠且投入成本低。能够更好地实现连通性和共享性,且适应于异构系统,不同平台的用户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具有方便部署和维护、易于扩展、时间灵活、空间开放等优点。
本文所建设的远程考试管理系统在计算机和网络等基础配置到位的前提下,设计了包括题库建设、试卷生成、考试组织、过程监控、评分阅卷、考试结果分析和反馈与优化等完整的远程考试管理模块。
2.1 题库建设
题库系统主要包括六大功能模块:新增试题信息、题库修正、试题审核、试题入库、试题查询和试题更新。题库主要由主观题和客观题构成。根据专业和课程不同,进行不同类型、内容和难易程度的设置,涵盖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其更符合现实,同时可以客观和全面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知识点和题型的不同对题库中的试题进行分类缓存,以便组卷和管理。每道题都有对应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试题库的建立使试题库管理工作实现智能化、规范化和简便化,有助于考教分离的实施,更能有效避免题目泄露和考前透题现象,避免教师讲课不规范和学生掌握知识不全面,使考试趋向于公正公开、客观合理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成绩。省略了传统考试中人工出题的步骤,简化了考试管理过程,实现了将教师从繁重的考试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的目的,高效完成工作的同时也保障了考试的质量。
2.2 试卷生成
该模块包括组卷基本参数输入模块,该模块涉及考试时间、试题总分、考试涵盖章节、知识点关键词和题型数等。题型难度组卷模块,即每个题型的题数、分值及平均难度。知识点详细组卷模块,即各知识点的题数、分值及难度。最后为试卷检查和最终生成模块。试卷生成模块能够满足题型分布、知识点分布、难度分布与区分度等要求,提升出卷水平,达到科学、合理和规范组卷的目标,保证考试数据的真实、安全、有效,更能实事求是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此外,考试管理系统根据设置的约束条件,随机自动抽取试题和生成试卷,避免泄题风险和作弊现象的发生,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的同时,也使试卷内容更多元化。此外,降低了传统考试模式中试卷的排版、打印和装订成本。
2.3 考试组织
考试组织模块主要包括考试发布和试题抽取模块。具体对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场等项目实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远程考试突破了传统考试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时间灵活、空间开放,简化了传统考试管理模式复杂、烦琐的程序,节约各方面的投入成本,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体现考试的公平和客观,是对传统考试的发展和创新。远程考试管理系统实现了考生考试自动化,学生只需要输入个人信息,即可进入考试界面,选定对应的考试科目后计时开始考试。在答题结束后,提交试卷至远程数据库服务器保存。随后由系统自动评分。
2.4 过程监控
在传统考试管理模式中,需要安排监考老师和设立巡检小组对考试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查,由于部分监考教师缺乏责任心,教室监控设备存在死角等,所以不能避免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远程考试管理系统不需要人工监考,设计了专门的监控系统,利用身份认证、人脸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等防作弊信息技术对考试的整个过程进行全广角监控。为了防止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工具作弊,可采取禁止浏览器右键、快捷键和禁止窗口切换等手段。利用数据备份、防账号异地登录技术,避免试卷被恶意刷新和替考现象。考试过程的智能化监控使考试失信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监控视频自动保存,可随时查看,提升了考试管理水平。
2.5 试卷评阅
远程考试管理系統对客观题、主观题和操作题进行自动评阅,将人工干预降到最低限度。计算机判卷以客观为依据,且工作容量大,提高了批卷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了错判、漏判、计错的概率,提升了阅卷的公正性、实时性和成绩的正确率,同时缓解了批卷老师的工作压力。此外,主观题可在词语语义相似度计算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考生答案与得分点的关键词匹配程度实现评阅结果。阅卷过程的规范化,能够防止给人情分的现象。系统可马上输出学生的成绩,并传送至数据库服务器保存,并且可以生成相应的成绩统计和分析结果。学生可以登录系统查询成绩、排名情况及考试分析报告。
2.6 构建反馈与优化机制
远程考试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对试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深度分析,其主要以考生成绩的分布情况、不同题型的得分情况为数据基础,依据试题的正确率进行分析,得出对哪些试题的难度属性进行了不合理的估计。了解和掌握试题的难度,确保测试内容在合理的范围内,规范试题,提高组卷的科学性。对题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主要以不同学生的题型得分情况作为数据基础,根据题量分析结果,得知题量设置是否合适,以便在日后的考试中合理安排题量。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度,从而及时反馈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知识点是否完善、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技能获取是否达到学科目标。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功能非常高效和适用,实现了考试过程的信息化,教师可以根据科学分析结果进行教学方法及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学生可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考试分析报告,清楚认知到自己的得失分之处,从而了解自己真实水平,以便督促和反省自己,及时调整和优化学习规划,提高学习效率。科学与高效的反馈与优化机制,为日后教学与考试管理工作的良性开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了高校信息化进程,使考试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3 结语
高校考试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但每个环节对于学生培养来说都至关重要。传统考试管理模式在教育改革进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和瓶颈,远程考试管理系统的建设则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创新型改革,其智能性、公正性和规范性的特性促进了考试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减少高校在考试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投入成本,使考试管理这项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智慧管理和教育现代信息化建设。
参 考 文 献
[1]郭子铎,王丽丽,张利,等.高校考试管理工作优化策略探索[J].大学教育,2020(4):189-191.
[2]徐丁丁.试论智慧校园大数据的安全技术防范[J].科技与创新,2019(1):128-129.
[3]何苗,冯立,李川川,等.远程巨型大学网络考试:现状、困境与超越——基于四川电大的应用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7,35(5):88-96.
[4]何苗,王昌金,林亮亮.“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网络考试模型分析与优化探索——基于四川电大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继续教育,2018,36(2):84-91.
[5]谢红梅.浅谈高校考试管理现状——以理工科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20,47(1):175.
[6]朱伟霞.分析高校考试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