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行行止”与“士贰其行”中“行”字音义新探

2020-03-18武国强

文教资料 2020年34期
关键词:音韵词义

武国强

摘   要: 《诗经》中所用“行”字颇多,“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町畽鹿场,熠耀宵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有关“行”字读音往往令人畏难。本文以“景行行止”与“士贰其行”为例,从音韵学、词义学等角度进行分析,探寻正确途径,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

关键词: 行   音韵   词义

一、“行”字简论

“行”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解字》“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属皆从行”。在古典文献中,“行”字的出现频率极高,据不完全统计,词义有近200种,读音亦有五种,即“háng”“hàng”“héng”“xíng”“xìng”。“xìng”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性能、性质和品性,当下此音已经消失,有些被“xíng”代替。“héng”音多用于“道行”一词,指僧道修行的功力、本领和境界。“hàng”是一种特殊用法,作形容词“行行”,为“刚强”之意。“háng”与“xíng”两种读音和词义最难区分,出现在具体语境中,常常令人费解,如《诗经》中一些诗句便是如此,“行有死人”“左右陈行,戒我师旅”“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勿士行枚”“熠耀宵行”“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等。由于《诗经》中有些篇目年代跨度较大,因此导致“行”的含义较为复杂,“行”在《诗经》中最原始意义是表现祭神婚配集会,有着正当的婚姻风俗之意,后又衍生出与战争集会相关具有军事意义的含义。现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及“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为例,做论述,以找到正确的阅读途径,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二、“景行行止”中“行”字读音

“高山景行”中“行”字读音,《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读“xíng”;另一部《中华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读“háng”;《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读“xíng”,后在校订的第6、7版中又加注“一说‘行读háng”。同一字,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工具书都模棱两可,普通读者更困惑不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舝》,《毛传》解释“景,大也”。《郑笺》释为“景,明也。诸大夫以为贤女既进,则王亦庶几,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玄认为“高山”即“高德”,“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孔疏》又言:“毛以为,若得贤女在王后之位,则谏王使之为善,庶几于古人有高显之德如山者则慕而仰之,有远大之行者则法而行之。”《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句话是司马迁用来赞美孔子的,大意是您高尚的品行像高山一样让人仰慕,您光明正大的行为让人不觉效仿,后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虽然达不到您的高度,可我心里却一直憧憬向往。司马迁在郑玄、孔颖达之前,离《诗经》时代相对较近,他开始将“高山”“景行”看作崇高的品行、光明正大的行为,明显是用了“高山”“景行”的比喻义。司马迁借《诗》评价孔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断章取义”,沿用了先秦时期“赋诗言志”的传统,二是受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解《诗》时多与政治美刺相关。后世学者可能受司马迁影响较大,故多取其比喻义。清代方玉润从道学家角度阐述诗意,在《诗经原始》中说:“其人学品既端,如高山之在望,景行之堪追,非得硕女,何堪来教?故于其乘车而往迎也,不啻饥渴之难待;其揽辔而来归也,愈见琴瑟之静好。遂不觉中藏而心写之,以为佳偶鲜觏,虽无旨酒,饮亦能甘;虽无嘉肴,食亦自饱。但恨无德可以称述于女,则唯有式歌且舞,以颂尔之新婚而已。”依据以上解释“景行”中的“行”应为“品行”之意,后一“行”则为“效法”之意。“品行”之“行”,在上古属于匣母阳韵开口二等,中古演变为《广韵·映韵》下更切,属于匣母映韵开口二等去声,后演变为“xìng”,二十世纪中叶改读为“xíng”。“效法”义之“行”,在上古亦属匣母阳韵开口二等,中古演变为《广韵·庚韵》户庚切,属于匣母庚韵开口二等平声,后演变为“xíng”。如此则“景行行止”中“行”均读为“xíng”。

然而,后世学者有不同意见,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闻一多在《诗经通义》中解释:“景亦读为迥,迥行犹远道,与高山对文。”二人均认为“景行”为“道路”之意。上海辞书出版社《先秦诗鉴赏辞典》中解释“景行”为“大路”①(481)。“道路”义之“行”,在上古属于匣母阳韵开口一等,中古演变为《广韵·唐韵》胡郎切,属于匣母唐韵开口一等平声,后演变为“háng”。“景行行止”中第二“行”在读作“xíng”,“行走”之意,不存在争议。如此“景行行止”中第一个“行”应读为“háng”。从诗意看,《毛诗序》言“《车舝》大夫刺幽王也。褒姒嫉妒,无道并进,谗巧败国,德泽不加于民。周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故作是诗也”。《毛诗序》的观点在后世受到质疑,如邹肇敏驳之云:“思得娈女以间其宠,则是张仪倾郑袖,陈平绐阏氏之计耳。以嬖易嬖,其何能淑?且赋《白华》者安在?岂真以不贤见黜?诗不讽王复故后,而讽以別选新昏,无论艳妻骄扇,宠不再移,其为倍义而伤教,亦已甚矣。”②邹氏观点颇为激烈,但未得到学人认同。朱熹《诗集传》说:“赋也。此燕乐新婚之诗。故言间关然设此车辖者,盖思彼娈然之季女,故来求此车往而迎之也。匪饥也,匪渴也,望其德音来括,而心如饥渴耳。虽无他人,亦当燕饮以相喜乐也。”③(109-110)时人褚斌杰在《诗经全注》中认为“《车舝》是一首迎宾曲”。当下多数学者认同朱熹之论,认为《车舝》是一首以男子口吻写新婚之喜的诗歌,主要写娶妻途中的喜乐及对佳偶的思慕之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指去迎亲的情形,“仰止”即仰望,“景行”即大道,意为“巍峨高山要仰视,平坦大道能纵驰”,“四牡马非马非,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四句可以看出男子迫不及待想要迎娶仰慕已久新娘的心情,故要在大道上快速行进。综上所论,“景行行止”读为jǐng háng xíng zhǐ更合理。

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行”字读音

有关《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行”字,在王恩宝主编的《中华古诗选》(2017年中国纺织出版社)中注读“xíng”,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1962年中华书局)中注为“háng”,究竟读“xíng”还是“háng”,说法不一,读者多惑。现从音韵、词义、句意等方面略加分析,以有益于读者赏鉴。

从音韵学角度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行”是“品行”“行为”之义,在上古属于匣母阳韵开口二等,中古演变为《广韵·映韵》下更切,属于匣母映韵开口二等去声。唐人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注“士贰其行”,“行,下孟反”。下孟反与下更切是同音。至现代“行”演变为“xìng”音。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减少多音字之需,表“品行”“行为”之“行”又改读为“xíng”。“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此章中在上古“陨、贫”押韵,“汤、裳、爽、行”亦押韵,等呼虽不同,但韵脚和谐,都属于匣母阳韵。发展至中古,前三字依旧押韵,《广韵》言“汤”式羊切,书母阳韵开口三等声;“裳”市羊切,禅母阳韵开口三等平声;“爽”竦两切,山母养韵开口三等上声。发展到今天,“汤、裳、爽”读为“shāng、cháng或shāng、shuǎng”,但依旧押韵。“行”字则不同,现在读为“xíng”,已不合音律。《诗经》中有诸多篇章,如按今音读已不合音律,如《诗经·齐风·载驱》“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汤、彭、荡、翔”都属韵脚字,今“汤、荡、翔”属ang韵,“彭”属eng韵。《诗经·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其中“螗、羹、丧、行、方”为韵脚字,今“螗、丧、方”属ang韵,“羹”属eng韵,“行”属ing韵。又如《诗经·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萧、周”是韵脚字,今“萧”字属ao韵,“周”字属“ou”韵。历代训诂学家为使音韵协调,于是采用了通转、叶韵(叶韵又称“协韵”“谐韵”。所谓“叶音者,改其本字之音,以叶他字之音叶”。)的方式,临时改变韵脚字音,故王力《古代汉语》注“士贰其行”为“háng”。叶韵在《诗经》中多有出现,如《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裳、兵、行”叶韵,“行”读“háng”。《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其中“行、英、翔、将、姜、忘”皆为韵脚字,“行”叶韵读“háng”。《诗经·秦风·蒹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其中“已、涘、右、沚”为韵脚,“右”古音为“已”,与其他叶韵。又如《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芼”与“乐”是韵脚字,“乐”读“lè”或“yuè”皆不合韵,叶韵读为“yào”或“lào”。综上所述,从音韵角度看,“士贰其行”读为“háng”较为合理,但要阐明其内涵,以免令人费解。

从词义辨析,“士贰其行”中“贰”字较难理解,古来注家训释颇多,王引之《经义述闻》④(129)说:“贰当为‘貣之讹,貣音他得反,即‘忒字借字也。”“忒”有三音,即“t蔓tēi”“tuī”,读“tè”时,有“差错、过失”之意,与“爽”字同义对举。可以解释为“女子行为没有什么过失,男子行为却出现差错”,这样解释更符合诗文原意。经学家郑玄解释“贰”为“二”,其言“我心于汝故无差贰,而复关之行有二意”。“复关”代指男子,郑玄认为男子有二心。唐人孔颖达在《毛詩正义》⑤(323)中说:“言我心于汝男子,也不为差贰,而士何谓二三其行于己也?”孔颖达认为“贰”为“二三”之意。郑、孔二人一致认为“贰”即“二”,语意虽同,但与前句难对。王力《古代汉语》⑥(483-484)云“贰,不专一。用如动词”。教材注释为“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爽,这里是差错的意思。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王力先生的解释虽被多数学者接受,但笔者认为这与《诗经》善用写作方式不符,如《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其中“苍苍”“凄凄”“采采”语意相近,均为同义对举。又如《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被之祁祁”,“僮僮”“祁祁”皆是“繁盛貌”,亦可看作同义对举。再如《诗经·召南·草虫》“忧心忡忡”“忧心惙惙”,都是形容愁苦的样子,仍可视为同义对举之法。总而言之,笔者认为王引之的说法更合理,“爽”与“贰”为同义对举。然无论“贰”为何意,“行”的含义,诸家解释是一致的,均为“品行”“行为”,在上古属于匣母阳韵开口二等,中古演变为《广韵·映韵》下更切,属于匣母映韵开口二等去声,后演变为“xìng”,现改读为“xíng”,为读《诗经》合韵,又叶韵“háng”。

注释:

①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②姚际恒.诗经通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8.

③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④王引之.经义述闻[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⑤孔颖达,等正义、阮元,校刻,毛诗正义[A].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2.

⑥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应用型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法探究(2017ZDX266)。

猜你喜欢

音韵词义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法律解释中的词义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孤独的刈麦女》的文体特征分析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试论汉日同形词词义的异同
字意与词义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