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策略

2020-03-18李正俊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职业危害防护策略手术室

李正俊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防护策略。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并选取本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关于护士手术室的危害情况,并这针对相关危害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可以更好的适应护理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3-007-01

在社会生活职业包括很多,而每个职业的工作环境都会有一定的职业危害存在,更不用说在医院这样的工作场所,而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医护人员,而本次我们主要就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所要面临的职业危害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制订系列有效的处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1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空气污染

(1)药物造成的空气污染。

首先是麻醉剂,因为在手术室会使用麻醉剂,麻醉剂会产生麻醉气体,而这些气体会弥散在空气当中。据报道:长期吸入该气体可引起肝脏损害,对机体的免疫机制进行抑制,特别是对女性护理人员在怀孕期间工作时会造成的伤害更大,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流产、早产甚至是胎儿畸形。

其次是化学消毒剂,因手术室要求无菌操作,不管是整个手术室环境还是各种手术所需要的器械都需要达到无菌条件,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大部分会挥发出有害气体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带来伤害,其中所产生的甲醛还具有致敏诱变致癌的作用。

(2)电刀的使用造成的空气污染。

手术室在进行手术时基本上会使用高频电刀,而高频电刀的使用会出现烟雾和焦味,如果长期吸入会有致癌的危险存在。

(3)紫外线的使用造成的空气污染。

手术室基本上都是有紫外线设备,但是经常使用紫外线消毒空气会产生一定量的有毒臭氧,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4)患者患有呼吸类传染性疾病造成空气污染。

现在越来越多的传染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很多时候在治疗急诊抢救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患者是否有相关的传染性疾病,因此容易造成护理人员的感染,比如肺结核等疾病。

1.2 物理因素

(1)电离辐射伤。

现代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除了常规的手术室,有些医院已经开展了介入治疗,就会有专门的介入手术室,这类手术室因为使用放射设备而增加护理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而长期的辐射会造成诸多危害,比如局部皮肤变硬,乏力、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在妊娠时会引起自然流产、死胎、先天性畸形和发育障碍等。

(2)噪声。

在手术室里因为使用一些高频器械,就会产生噪声,一般在使用高频电刀、电动吸引器、麻醉机、监护仪等时就会产生噪音,其次工作人员对话声、患者的呻吟声等都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变成噪音。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噪音环境下,可能就容易出现疲劳感,从而导致判断力和持续记忆力减退,如果在手术期间出现护理人员问题,肯定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

1.3 意外损伤以及疾病感染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锐利器械较多,易导致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刀、剪、针等传递频繁,极易误伤自己和他人等。如果只是器械使用造成的意外伤害危险性还小,但是很多疾病正是通过血液传播,其中还有可怕的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一旦不小心感染上,那后果不堪设想。

1.5 心理因素 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量大,随时要配合急诊手术,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这样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焦虑、头疼、不满等一些不良情绪。

2 防护策略

针对以上直接或者间接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订了下列一些相应的措施。

(1) 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防护。

为手术室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使用密闭性好的麻醉机,术中使用负压吸引随时抽排废气,并定期检查。尽量选择焦烟少、声音低的电刀。紫外线灯管可采用无臭氧石英紫外线杀菌灯,严格掌握消毒时间,严禁人员出入。

(2)掌握消毒剂的正确配制和使用方法。

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自我防护意识。消毒时戴好防护面具和帽子口罩,配制标本固定液或接触戊二醛时应戴好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消毒剂使用后及时盖好瓶口,合理掌握用量。

(3)物理因素的防护。

对具有电离辐射伤的手术室来说,术中必须要求穿铅衣、铅帽等防护用具,手术室内尽量少留人,孕期拒绝安排此类手术。定期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辐射计量检测。

手术期间要尽量减少噪音的发生,不能大声喧哗,选择噪音小,功能好的先进设备和仪器,并且定期检修。

(4)意外损伤以及传染病防护。

患者用过的器械物品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如急诊无法确诊的一律按污染手术处理,手术室人员定期检查肝功能以及乙肝五项。术中刀、剪、针等锐器放在弯盘中传递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并做到及时收回,术后所用锐器要做到安全处理。

在手术前尽量完善术前检查,对患者的肝功能、乙肝抗原、抗体、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进行血液检查,并做完术前访视,检查患者是否患有有血液性传染病,并及时进行汇报。术中一定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如果不小心皮肤受伤,一定要立即脱去手套,采用"一挤,二冲洗,三消毒"的原则马上采取紧急措施。

(5)负重伤的防护。

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体力锻炼,合理安排工作,如有重物可以安排多个护理人员进行搬运,此外手术室护士应穿弹力袜,以防静脉曲张。

(6)心理防护。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手术配合的准确性,提高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自身也应学会正确调整心态,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结论

虽然医疗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是手术室的危害也不曾降低,随着调查分析发现,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些职业危害,而这些职业危害不仅仅是来自患者的传染、医闹,更多的还有空气污染、物理危险、以及一些严重疾病的感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医院应该高度重视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问题,可以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正确认识手术室工作环境中现存及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防护意识,采取规范的有效防护措施,这样不仅仅能有效保證护理工作开展的顺利和质量问题,还能维护了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手术室管理者积极做好职业安全教育,全面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率。同时要多理解手术室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可以更好的适应护理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管乐敏,孙刚毅.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16-117.

[2] 王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袁2000袁35(5)院209-212.

[3] 赵敏,李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107.

猜你喜欢

职业危害防护策略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介入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简述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与防护策略
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