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利组织中隐性知识传递路径研究

2020-03-18蒲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合唱团

蒲乐

[提要] 主流的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较于已被编码、能够在个体与个体或组织与组织之间流畅传递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具有难以表述、高度个体化的特点。基于SECI模型,通过案例研究方法,以Z合唱团为研究对象,探究隐性知识在非营利性组织中的传递路径。

关键词:隐性知识;SECI模型;知识传递;合唱团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2月23日

一、引言

主流学者们习惯将组织中的知识划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Polanyi对这种划分进行了最早的阐述,他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达,它被称为显性知识;第二种知识是我们在做某件事时所拥有但未表达的知识,叫做隐性知识。Nonaka认为隐性知识包括个人的思维方式、信念和心智模式等,这些知识高度个性化,以至于人们往往无意识地接受它们的存在;同时这些知识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

对隐性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过程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日本学者Nonaka提出的SECI模型。根据该模型,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是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实现的,即共同化(S)、表出化(E)、联结化(C)、内在化(I)。(图1)

本文基于SECI模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合唱团为对象,对不同类型的隐性知识在非营利组织中的传递路径以及影响隐性知识传递效果的因素展开研究,以期对非营利组织知识管理提供实践性的参考和建议。

二、模型假设

(一)路径一:S路径。参考Collins(2010)隐性知识三相位模型,本文将隐性知识划分为强隐性知识和弱隐性知识。在合唱团中,音准控制、音色控制等隐性知识具有较强的内隐性。这类隐性知识在显性化过程中会受到更大的阻碍,因此在传递路径的选择上更倾向于S路径,即“共同化”路径。(图2)

因此,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H1:强隐性知识通过S路径传递

(二)路径二:ECI路径。在合唱团中,如何用声音表现谱面的标记(如强、弱等)等属于隐性知识,但具有较弱的内隐性,即更容易实现显性化。因此,这类隐性知识在传递时更倾向于选择ECI路径,即“表出化-联结化-内在化”路径。(图3)

本文对这一路径做出如下假设:

H2:弱隐性知识通过ECI路径传递

三、案例:S路径

(一)队形的调整。队形的调整是合唱团的“家常便饭”,看似简单,实则隐含着一些管理思想。在一次排练中,为解决合唱团音准问题,指挥要求团员们依次单独演唱某一唱段。每位团员演唱结束后,指挥会对其音准表现和声音能力进行简要记录。待所有团员演唱完毕后,指挥根据记录的内容对该声部队形进行了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指挥会再次要求个别团员进行发声,以检验队形调整的正确性。在新队形下进行排练,合唱团的音准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排练后的访谈中,指挥提出了调整队形的两个原则:第一,安排音准能力较弱的团员站在两名音准能力强的团员之间;第二,不可以将音准能力弱的同学安排在声部的边缘位置。

团员们表示,在调整队形后,“我能更清楚地听到本声部的正确旋律,同时也更不容易被其他声部的旋律所影响”,其原因在于“站在自己身边的同伴音准更好,我只需要跟着他的声音唱,就可以把音唱准”。

(二)案例分析。在合唱团中,经由S路径(“共同化”路径)传递的隐性知识具有较强的内隐性。在案例中,“音准能力”这一隐性知识无法直接转化成显性知识实现传递,其传递方式类似于经典的共同化案例“师徒制”,即通过模仿、实践他人的工作而实现隐性知识的习得。这印证了假设H1,即内隐性强的隐性知识可以通过S路径传递。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案例中,隐性知识是由一位团员传递给了另外的團员。

四、案例:ECI路径

(一)力度记号的讲授。在合唱团的训练中,将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中就包括将与力度相关的音乐理论符号与实际的演唱相结合的过程。指挥在向合唱团的同学们讲授力度记号时有自己独到的技巧:把晦涩难懂的音乐理论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首先,指挥分别用比平时讲话的力度略弱一点和略强一点的音量讲说“呦,您吃了吗”,要求大家用对应的力度跟读,定义这两个力度为“中弱”和“中强”。由于这两个力度与平时人们讲话的力度无差,便将它们归类为常态力度记号。随后,指挥模拟了另外两个场景:场景一,对远处的人将“您吃了吗”;第二个场景,在阅览室里讲“您吃了吗”,并要求大家用对应的力度跟读,定义这两个力度为“强”和“弱”。由于这两个力度是在特定情况下才会使用的,因而将这两个力度记号归类为非常态力度记号。至于“最弱”和“最强”,就按照其字面意思,定义为人声能够表现出来的最弱和最强的音量,同样归类为非常态力度记号。更进一步,指挥将非常态划分为弱的非常态(最弱、弱)和强的非常态(强、最强)。于是,六种力度记号便分别与生活中常用到的音量联系在了一起,并被归为弱的非常态、常态和强的非常态两类,见表1。(表1)

讲授完力度记号后,指挥将力度记号的要求带入到作品的联系中,要求合唱团按照正确的力度演唱。如果演唱的力度与力度记号的要求不相符,指挥会要求停止演唱,及时进行纠正。

(二)案例分析。按照力度记号的要求正确演唱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然而相较于案例中在团员之间传递的音准能力,力度记号更容易被表出为显性知识。在案例中,指挥首先通过类比的方法,实现了弱隐性知识的表出化。随后,指挥对这一系列显性知识进行了结构化的整理,实现了联结化过程。指挥组织团员们以按照力度记号要求演唱作品,实现了弱隐性知识的内在化。综上所述,弱隐性知识在合唱团中经过ECI路径由指挥传递给了团员,这印证了假设H2。

五、案例总结与讨论

本文从非营利组织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将合唱团中的隐性知识划分为强隐性知识和弱隐性知识,并基于SECI模型构建了非营利组织隐性知识传递路径模型,如图4所示。S路径(即“共同化”路径)能够有效应用于合唱团中强隐性知识的传递;弱隐性知识的传递则更倾向于采用ECI路径(即“表出化-联结化-内在化”路径)。(图4)

基于以上结论,笔者对非营利组织中的知识管理,特别是对隐性知识传递过程的管理提出如下意见:(1)加强对非营利组织内部隐性知识的认识和管理。不同内隐性的隐性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表出化难度,正确认识和选择传递路径将促进隐性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效率。(2)发挥实践在隐性知识传递中的作用。(3)重视新进员工培训。非营利组织应当充分分析组织内部的共有知识及其价值,并对新进员工围绕组织共有知识进行系统的入职培训,帮助其更快适应组织内的知识传递。

主要参考文献:

[1]Collins,H.Ta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M].Chicago,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0.

[2]Nonaka,I.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4.5(1).

[3]Nonaka,I,Takeuchi H.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e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Polanyi,M.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M].1958.

[5]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合唱团
合唱团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如何处理初中信息技术中的隐性知识
专业合唱指挥是非专业合唱团健康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