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示读书报告,提升思维品质

2020-03-18梁育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意义思维课堂

梁育瑞

【摘要】随着研究的深入,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的训练,学生具备了相对熟练的撰写读书报告的能力。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体现了课堂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课堂;读书报告;思维;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与参与传播建设相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1]基于这样的理论背景,笔者所参加的“通过撰写读书报告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课题从理论探讨进入到实验和应用阶段,就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后撰写读书报告在课堂上展示的实践,笔者浅谈相关的现实意义。

一、阅读文学作品,撰写读书报告,为课堂展示做准备

教师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文学作品的阅读,撰写好读书报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分享阅读。读书报告的样式明确,包括作品内容的简述,对主要人物的评价,拓展相关人物与事件的现实意义。读书报告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散思维的点。进行课堂展示,也是对作品内容的再现,让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进而更好地挖掘作品的艺术美。因而,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读书报告的展示与分享,需要做好前期的阅读,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读书报告,课堂更具开放性

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读书报告呈现出课堂的自主性与开放性,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展示自我。课堂可分成三个环节。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读书报告,对各小组的读书报告进行点评,指出学生读书报告中的优点与不足。然后,教师让2至3个优胜小组上讲台展示读书报告,先是简述所读的文学作品内容或者故事情节,其后对其中主人公和主题进行点评,读出自己的感受,并通过阐述作品,拓展对作文的素材积累与写作的关联。最后,小组的主讲人与学生互动,对作品内容进行答疑。此外,教师再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做好相关的笔记。这样的读书报告展示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丰富审美体验,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意义。

三、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读书报告,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意义重大

教师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让学生在课堂上举办读书报告分享会,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结合作品的学习和写作实践,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探究,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因此,对读书报告的展示与分享,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增强思维的逻辑性的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读书报告的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在课堂上展示读书报告,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提升语文学科素养的平台。通过读书报告展示,学生释放了自主探索的天性,不仅能表现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学习,加深了对语文阅读的探究,从而提升学科素养。

其次,在课堂上展示读书报告,能让学生更加投入到文学作品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在经过阅读作品与撰写读书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的态度会发生变化,是一种质的飞跃。从对作品内容抽象的想象到课堂上作品展示的情境再现,这让学生有一种深刻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内心对作品投入的自觉,对阅读的自觉。

最后,在课堂上展示读书报告,能挖掘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展示读书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对作品进行解读,对作品内容的阐述,对作品人物的评价,对作品主旨的探究,能够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认清事物的本質,提升理性的思维水平。学生在展示关于《人生》的读书报告中,对主人公的选择进行了由点到面的拓展,列举相关的人物与事件,以及在作文中的应用,做到了阅读积累素材和作文写作的良好结合。这也是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由审美体验到思维品质提升的过程,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具有深远意义。

四、结语

随着“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撰写读书报告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课题的进度发展,教师在学生阅读读书报告的研究从理论到教学实践有了一定的突破,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与学生都应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增强在课堂上展示读书报告的可行性,提供一个较稳定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的素养与思维品质,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

[2]喻希子.让读书笔记与读书报告会遍及中学课堂[J],理论创新,2014(6)

[3]柴永生.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对写作水平的促进,教育科学,2013(9)

[4]李研祥,孙志刚.十万人家尽读书——山东省诸城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报告[J],人民教育,2012,(15-16)

猜你喜欢

意义思维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有意义的一天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