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18金东烈
金东烈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032)
0 引言
在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现代社会,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渴望催促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这样才会实现教育的目的.目前,高校排球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教师只注重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水平的差距,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发展需要,与最新的教学要求之间相距甚远.高校排球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有水平,进而学到一定的排球运动技能.本文中将分层次教学法应用到排球教学中,探讨该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高校排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关于高校排球教学的相关文献,初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通过归纳梳理文献为后期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1.2 教学实验法
实验被试选取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共计200人,其中男女生各100人,对所有被试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男生50人、女生50人,教学时长为一学期.对照组继续采用现在的普通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根据教师课上观察及对学生所掌握技术动作水平的评价,将实验组按不同水平分成小组,形成分层,并向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排球技能.记录两组实验前后的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排球基本技术,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得出不同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
1.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个测试指标进行组内前后测结果对比,对不同组之间相同时期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测结果
实验前测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被试在各个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证明分组得当.
表1 两组男生实验前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表2 两组女生实验前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2.2 实验后测结果
2.2.1 组内对比
2.2.1.1 对照组
教学实验后,对对照组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排球基本技术指标进行后测,并与前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对照组男生实验前后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由表3和表4看出:身体形态方面,人成年后骨骼钙化停止生长,因此运动对身高不足以产生显著的影响,男生体重变化比较大,分析认为垫球与传球运动强度虽小,但男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比较积极,锻炼机会更多,使得体重下降略为明显,但也不足以产生显著性改变,所以体重没有发生阳性改变;传统教学法使得部分学生得到充分锻炼,但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得到充分锻炼,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变化男生要小于女生,前后测结果总体虽然有改变,但没发生显著性变化;排球基本技术方面,尽管采用了传统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男、女生垫球和传球数量都有了很大增幅,学生排球技术进步明显.
表4 对照组女生实验前后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2.2.1.2 实验组
由表5和表6可以看出,男、女生在耐力测试指标上与前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排球垫球、传球基本技术与前测结果对比,呈现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他方面无明显不同(P>0.05).
表5 实验组男生实验前后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表6 实验组女生实验前后各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在身体形态方面,如前所述,身高到这个年龄不会有明显的改变,小强度的运动对学生体重的改变也不是十分明显;通过分层次教学法,耐力素质发生了显著变化,男生1000 m跑测试成绩显著提升,女生50 m跑和800 m跑均有了显著性提高,分析认为分层次教学法很好地照顾到了每一位学生,使得所有学生都得到了相应充分的锻炼;在排球基本技术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垫球技术及传球技术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垫球和传球的数量明显增加.姜艳[1]在其研究中发现,分层次教学法更加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领会,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进而才能追随着教学目标去努力,最终因努力而实现目标,体验到成就感,增加了学习动机.刘占锋[2]在研究中同样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分层教学法中得到了更好地发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2.2.2 组间对比
在一学期的排球教学结束之后,对各个指标进行后测以考查教学效果的差异,对比结果如表7和表8.
表7 实验后男生组间对比结果
表8 实验后女生组间对比结果
可以看出,分层次教学法对男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和排球基本技术的提高更显著一些(P<0.05),对女生的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和排球基本技术方面提高更显著(P<0.05),其他方面没有明显不同(P>0.05).
分析其原因:在身体形态方面,人体骨骼的增长到这个年龄几乎停止,所以对身高的影响并不会很明显,运动强度小是体重变化不明显的主要原因;身体素质方面,通过组间后测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男生的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相较于对照组男生后测结果差异显著,表现为实验组男生耐力和柔韧性提高更明显一些,实验组女生的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相较于对照组女生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同样表现为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使女生的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提高更明显一些,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分层次教学法对每个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锻炼效果,学生普遍提高了耐力和柔韧度及力量素质[3];在排球基本技术方面,两种教学方法都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表现为学生垫球和传球数量的增加,采用新方法进行教学相较于以往的教法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表现为在垫球和传球的数量上有更为明显的增加,通过标准差指标也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后测成绩数值的离散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也就是说学生垫球和传球的水平没有特别悬殊差别,这就很好地证明了分层次教学法益于全体学生共同学习进步,而对照组排球基本技术的进步同样很大,但学生测试成绩离散程度较大,说明有的人进步明显,而有的人则进步幅度较小,所以无论从整体的教学效果上,还是从每个学生的掌握水平上,新方法的使用效果比以往教学法要更强.
3 结论
(1)两种教学方法均未使学生的身体形态发生明显改变;(2)分层次教学法对学生耐力素质、速度和柔韧性方面提升更为明显,而传统教学法则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不明显;(3)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排球基本技术都有明显提升效果,但是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并且表现为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