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
2020-03-18刘韵真
刘韵真
(福建师范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福建 福州 350117)
0 引言
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作为实验室安全全流程管理的最终环节,重要性不言而喻.2020年1月,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实施的大背景下,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成为了各大高校所面临的挑战.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化,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规章制度、信息监管、安全转运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1 危险废物的定义及特性
新《固废法》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定义危险废物为“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被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危险废物的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部分危险废物有剧毒、易燃、易爆、腐蚀等性质,在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过程中没有规范管理,会导致环境污染,甚至会引起燃烧、爆炸类事故[1-2].
2 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分类
实验室危险废物主要分为放射性废物、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化学品废物三大类.其中,危险化学品废物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 废弃包装物或沾染物等,包括含有或沾染毒性、感染性危险废物的空试剂瓶、碎玻璃器皿、过滤吸附介质和一次性实验用品等;(2)实验室废液,包括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废酸液、废碱液、剧毒废液等;(3)过期失效的危化品,包括废酸类、废碱类、氧化剂类、还原剂类、含氰废物、含砷废物、含钡废物、含汞废物、易制爆类及其他类[3].
3 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具有产生源分散、种类多、总量小、成分复杂、毒性大、危害性大的特点,废物的排放存在间歇性[4-5].高校教学实验产生的危险废物,产生时间、种类和数量相对固定,较易收集处置;科研实验由于其研究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特征,产生危险废物随机性强、成分较复杂,给收集处置带来了困难.通用的分类处置流程见图1.
4 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未制定针对高校实验室废物的法律法规,但已有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涉及到这方面规定.如:新《固废法》第七十八条对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管理台账、申报危险废物有关资料做出了规定;第七十九条明确了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按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第八十五条规定了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并备案.国家标准(如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对危险废物安全管理已有明确规定[6].原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实验室内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指出,将实验室、化学室、实验场所的污染纳入环境监管范围[7].教育部和原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要求,实验室科研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废液,应按规定申报登记、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把废液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8].
5 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现状
高校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所有教学科研单位,实验室归口管理职能部门较为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8].这些因素导致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水平不一、重视不够、危险废物暂存设施陈旧等问题.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实验室师生安全环保意识淡薄,倾倒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液,危险废物随意堆放,未规范分类收集、暂存、处置危险废物,都将威胁实验室安全、危害师生健康,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9-10].
6 高校危险废物管理水平提升措施
高校实验室产生的主要危险废物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分类,属于HW49中的900-041-49、900-047-49、900-999-49.形态上,主要分为废液和固体废物;危险特性上,包含高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品、强腐蚀化学品等;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上,包含一类污染物重金属盐等和二类污染物酸碱化合物、有机溶剂等;时间上,有多年前遗留的过期化学品,也有近期教学科研活动产生的危险废物[11].根据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的特征,可采取以下举措加强危险废物管理:
6.1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既要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也要有危险化学品管理、危险废物管理、安全督导、安全准入与师生安全教育等具体规定,并要求各二级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其中,制定实验室危险废物处置费用管理办法意义重大,从处置费用管理方面推动了危险废物产生、暂存、处置过程规范化.收取处置费用的办法和具体收费比例可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具体制定,例如,根据危险废物的来源不同,本科教学实验产生的危险废物处置费用全部由学校负担,而科研实验产生的危险废物按不同的类别制定相应的收费比例.未知物、剧毒品这两类危险废物处置价格高昂,远远超过了购买时物品本身的费用,规定科研实验产生的未知物、剧毒品处置费用全部由二级单位承担就是值得借鉴的收费办法之一.加强化学品储存、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标签腐蚀脱落和药品长年存放变质造成的药品成分不明;剧毒品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对剧毒品处置向二级单位全额收费,可推动师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充分考虑剧毒品使用的必要性,探究减少剧毒品使用量或采用替代品的实验方法,既降低了实验室剧毒品管控的安全风险,也减少了剧毒品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剧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6.2 设置实验室安全教育准入和巡检环节
实验室安全教育准入和巡检等环节为危险废物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使用实验室的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强化,熟知学校相关规定和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处置要求,就能发挥主动性对危险废物收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自查自改,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管理相关规定.
教育准入方面,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所有人员考试合格方可进入实验室;通过专家讲座、应急演练、视频学习测试和隐患自查自评等方式,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组织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专项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安全巡检方面,开展日常巡检、实验室废弃药品专项检查,将隐患闭环整改落到实处.通过查看实验室危险废物台账、危险废物暂存区设置、危险废物分类包装情况,现场指导、规范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
6.3 实验室信息化系统全过程监管
使用化学品全周期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考试准入系统和实验室安全巡检系统能有效提高管理的时效性.考试系统的使用让安全教育准入全覆盖得到保障,确保进入实验室的每位师生都已取得准入资格,并具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一定的安全环保意识,减少不规范收集、处理危险废物的情况发生.实验室安全巡检系统不仅是检查人员的好帮手,也是受检单位、受检实验室接收整改通知书、及时提交整改结果的平台,安全巡查工作能够更便捷有效,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消除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存在的隐患,降低安全风险.化学品全周期管理系统具备化学品采购、使用台账管理、危险废物台账管理等功能.采购、使用过程信息化,能让化学品采购者和使用者掌握已有的药品种类和数量以及其使用情况,减少了药品过量采购、药品超期未使用和实验室存放过量药品的现象发生,从而避免产生过多的废弃化学品,节约危险废物处置费用,也保障了师生的安全.
6.4 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规范化
做好危险废物移交工作,是降低危险废物运输、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
6.4.1 学校负责部门
(1)制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安全操作规程,根据不同学科危险废弃物产生量,合理规划危险废物清运频次,避免实验室暂存大量危险废物,造成安全隐患.(2)危险废物分类分区存放于暂存点,易燃易爆、剧毒的危险废物单独存放且不超量[12].暂存期间做好暂存点每日巡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定期校验暂存点内安全设施,确保正常运转.(3)如实填写危险废物转出联单,经上级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出库转运.(4)委托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和处置单位处理危险废物.转运时查验运输车辆资质证明,做好出库转运指导工作;不相容危险废物不得混合装运,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隔离后,分开存放装运;特殊危险废物(高剧毒化学品、活泼金属类、易燃易爆品或不明类化学品)装车时,要放置在特定区域并提醒运输人员;确保危险废物移交处置的运输过程安全、环保.
6.4.2 各学院和实验室
(1)严格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鉴别危险废物,合理收集、不随意倾倒危险废物.(2)建立具有学科特点的危险废弃物管理制度,落实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责任人,设置危险废物暂存区,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11].(3)做好危险废物分类包装,尤其是过期失效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包装,确保氧化剂和有机物、酸和碱等会发生反应的物质不置于同一包装物内,易燃易爆化学品单独打包存放,汞等处置过程中产生剧毒物质的化学品不混入其他待处置化学药品中;张贴完整、清晰、准确的待处置化学品清单.(4)应确保危险废物包装牢固、结实,并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做好应急准备,以防搬运入库过程包装物破损,造成危险废物泄漏.(5)推进实验室危险废物减量化,降低危险废物相关有害物质的环境风险.
7 结语
在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实验人员都应完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将绿色环保的理念牢记于心.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营造绿色安全的实验室环境,减少实验室危险废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