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布野方式对左侧乳腺癌胸锁联合放疗计划的影响

2020-03-18周云泷胡高武邓海军李会超

医疗卫生装备 2020年2期
关键词:射野剂量学靶区

周云泷,胡高武*,邓海军,杨 涛,李会超

(1.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放疗科,四川江油621702;2.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四川绵阳621000;3.黄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湖北黄石435001)

0 引言

乳腺癌发病率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1-3]。而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其作用主要是消灭可能残留的亚临床病灶,降低其复发的概率。临床研究发现[4-6],对于伴随锁骨上淋巴区域转移的病灶,运用混合调强技术[即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电子线]虽在靶区剂量分布上表现尤佳,但是对危及器官的限量却是最差,且治疗时间最长、操作复杂,最重要的是一些医院的直线加速器可能并没有电子线;而马长春等[7]研究比较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IMRT 和容积弧形动态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3 种放疗技术在治疗左侧乳腺癌的优劣势,发现IMRT 计划在剂量学上优于3DCRT 和VMAT计划。因此,很有必要对IMRT 技术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研究。本次研究纳入我院30 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用4 种不同的布野方式来设计放疗计划,对这4 种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比较,探讨最优方案,为制订左侧乳腺癌胸锁联合放疗计划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间左侧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30 例,均获患者本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2)左侧乳腺患病且已做改良根治术;(3)需要对锁骨上区域进行预防性照射。排除标准:(1)除患有乳腺癌外还患有其他癌症;(2)有放疗禁忌证。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76 岁,平均(47.62±7.65)岁;临床分期均为Ⅲ期。

1.2 CT 扫描

所有患者均采用仰卧位,双手臂交叉放于额前,为了改善胸壁剂量覆盖和剂量计算,在左侧胸壁表面添加5 mm 厚的等效组织补偿物,然后用热塑体膜固定。CT 扫描范围为环甲膜水平至乳腺下缘皱褶以下5 cm,扫描层厚选择5 mm,重建层厚为3 mm。所有图像传至CMS XIO 计划系统(版本4.62)。

1.3 靶区及正常组织的勾画

根据ICRU 62 号和83 号报告原则[8],由临床医生在Focal 上勾画肿瘤靶区:(1)锁骨上靶区。上界:环甲切迹;下界:锁骨头下缘1 cm(相当于第一肋间水平);内界:体中线;外界:与肱骨头相切。(2)胸壁靶区。上界:距乳房组织最上缘约2 cm(如果有锁骨上野,则需与之衔接);下界:乳房皱褶下1~2 cm;内界:胸骨旁;外界:腋中线。勾画临床肿瘤靶区(clinical tumor volume,CTV)和心脏、左侧肺、左侧肱骨头、脊髓等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所有靶区均由同一位医生勾画,再由科室主任确认。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由CTV 外放得到,各个方向均外放1 cm,但沿肺方向只外放0.5 cm,皮肤方向不外放。本次研究照射范围为整个胸壁的乳腺组织和锁骨上淋巴转移区域。

1.4 放疗计划设计

使用CMSXIO 治疗计划系统(版本4.62)进行计划设计,所有计划均采用静态调强(Step&Shoot)方式进行优化,均用医科达Precise 加速器6 MV 的X射线进行治疗。每一位患者设计4 个共面的IMRT计划,所有计划的射野等中心点均为PTV(胸壁靶区+锁骨上靶区)的几何中心、射野均外扩1 cm、调节准直器角度使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尽量与靶区长轴垂直、患者胸壁表面均采用1 cm 厚的组织等效填充物。具体计划设计如下:

(1)5F-IMRT 计划:采用“4+1 模式”,即300、310、120、130°的4 野胸壁切线野,外加一个0°的锁骨上野。

(2)7AF-IMRT 计划:采用“6+1 模式”,即300、310、320、110、120、130°的6 野胸壁切线野,外加一个0°的锁骨上野。

(3)7BF-IMRT 计划:采用“4+3 模式”,即300、310、120、130°的4 野胸壁切线野,外加330、40、140°的锁骨上野。

(4)9F-IMRT 计划:采用“6+3 模式”,即300、310、320、110、120、130°的6 野胸壁切线野,外加330、40、140°的锁骨上野。

PTV 处方剂量为50 cGy,200 cGy/次,5 次/周。所有计划在90%的PTV 达到处方剂量的前提下比较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OAR 的临床限定剂量[9]为:(1)左肺(L-lung):V5<60%、V20<30%、V30<20%、Dmean<1 500 cGy(V5、V20、V30分别为5、20、30 Gy 等剂量曲线覆盖体积百分比,Dmean为平均剂量);(2)心脏(Heart):Dmean<1 000 cGy、V30<15%;(3)脊髓(Cord):Dmax<3 500 cGy;(4)左侧肱骨头(L-H):Dmax<5 000 cGy(Dmax为最大剂量)。此外,还评估了各种计划的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

1.5 计划的分析与评估

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评价靶区剂量分布和OAR 的受照剂量。具体参数包括靶区Dmax、Dmean、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及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HI、CI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2%、D98%、D50%分别为靶区PTV 的2%、98%和50%体积所接受照射剂量,HI 的值越接近0,表明PTV 的剂量分布越均匀;Vp为靶区内处方剂量所覆盖的体积,Vm为靶区PTV 体积,Vn为皮肤轮廓内处方剂量所覆盖的总体积,CI 值越接近1,表明PTV的剂量适形性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把7AFIMRT 计划相对于另外3 种计划的各项剂量学参数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所有结果均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靶区剂量覆盖

7AF-IMRT 较9F-IMRT 在Dmax、Dmean、D2%、D50%、HI 上均有较好的剂量学优势(P<0.05);7AF-IMRT与5F-IMRT 和7BF-IMRT 有着相似的剂量热点区域(Dmax:P=0.13,P=0.06)、剂量均匀性(HI:P=0.06,P=0.58)和适形度指数(CI:P=0.08,P=0.90)。4 种技术中7AF-IMRT 的MU(861.09±113.43)较5F-IMRT 的MU(971.70±168.88)有较好的优势(P<0.05)。详见表1。

表1 4 种放疗计划的靶区指标对比

2.2 其他重要器官的受量

7AF-IMRT 较5F-IMRT 在左肺的V20[(24.47±1.95)%和(26.09±2.41)%,P=0.00]、V30[(16.49±1.44)%和(17.65±1.77),P=0.00]和Dmean[(1 368.55±98.56)和(1 417.35±107.59)cGy,P=0.00]均有较好的剂量学优势(P<0.05);7AF-IMRT 较7BF-IMRT 在心脏的Dmean[(783.25±181.34)和(882.90±152.80)cGy,P=0.00]也有较好的剂量学优势。4 种放疗计划在左侧肱骨头和脊髓的保护中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4 种放疗计划的危及器官指标对比

3 讨论

由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仍较为普遍,术后对胸壁及区域淋巴结区的放疗仍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10]。所以在本研究中,针对有锁骨上转移的淋巴结区的患者,每人设计4 种不同放疗计划。我们发现,7AF-IMRT 较9F-IMRT 在高剂量热点和靶区均匀性上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且7AFIMRT 对左肺和心脏的保护也要明显优于5F-IMRT、7BF-IMRT 和9F-IMRT。但7AF-IMRT 技术的剂量学优势能否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效应有待进一步验证。

当前对乳腺癌胸壁靶区的放疗主要以切线野为主,这主要是考虑在满足靶区剂量的同时能够使肺、心脏等危及器官的放射受量降至最低[11-12]。Corradini等[13]研究发现,由于心脏更靠近左侧乳腺,所以左侧乳腺癌在放疗时心脏会受到比右侧更高的剂量,导致左侧乳腺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心脏损伤的概率也高于右侧。Darby 等[14]研究表明,心脏受到射线照射后缺血性心脏事件会显著增加,且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随心脏平均剂量呈线性增加,每1 Gy 增加7.4%。张怀文等[15]研究发现,7 射野的半球形布野比6 射野的切线野布野导致的危及器官受照量大,这可能是由于半球形布野方式使得患侧肺、心脏等重要器官暴露在射野路径上。本研究的4 种IMRT 计划均以切线野作为基本布野方式,心脏的Dmean也均小于1 000 cGy,满足临床规定的剂量限值,但7BF-IMRT 和9F-IMRT 计划对心脏的保护明显劣于7AF-IMRT 和5F-IMRT(P<0.05),分析这是由于7BF-IMRT 和9F-IMRT 都有330、40、140°这3 个角度的射野,这3 个角度的射野是为了锁骨上靶区有更好的适形度,然而它们却并非胸壁靶区切线野且都有部分路径穿过心脏(心脏紧邻胸壁靶区),虽然我们在优化条件里对其严格限制,但还是会导致心脏Dmean增加,这与其他学者研究[11-14]结论一致。

放射性肺炎是肺部恶性肿瘤经放疗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影响因子众多,主要包括放疗、化疗以及患者自身的肺组织功能等。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在单纯的胸壁切线野治疗患者中为0.5%,然而在同时接受锁骨上或锁骨上及腋淋巴结区放疗的患者中则为3%[16]。聂青等[17]回顾性分析显示,照射剂量和照射面积是产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最主要因素,照射剂量越大、照射野面积越大,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越高。因此,对肺组织的照射剂量应是越低越好,本研究中4 种计划的左肺的V5、V20、V30和Dmean都满足临床要求。本研究中5F-IMRT 射野数量较少,因此对比另外3 种计划,其左肺的低剂量区V5显著减少,而高剂量区V20、V30和平均值Dmean则显著增加,说明经过左肺照射野的增加,会使左肺的低剂量区增加,而高剂量区域则会有更多的优化空间。

综上所述,与7AF-IMRT 相比,5F-IMRT 的MU较高且左肺的V20、V30和Dmean稍高,9F-IMRT 有着较高的靶区剂量热点,7BF-IMRT 心脏的Dmean也稍高。综合分析,7AF-IMRT 计划能够在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保护上有着更优的“平衡”,可为制订左侧乳腺癌胸锁联合放疗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射野剂量学靶区
ICRU95号报告:外照射实用量及其对剂量学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利用三维水箱测量的“环形机架”加速器“典型射线数据”验证研究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三维蓝水箱(BPH)扫描测量系统在螺旋断层加速器质量控制检测中的应用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临床剂量学研究进展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T2期鼻咽癌旋转调强与固定野动态调强计划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