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庆地区侏罗系油藏见水主控因素研究—以F油藏为例

2020-03-18韩雪亮林瑶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甘肃庆阳745100

化工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底水含水砂体

韩雪亮 林瑶(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甘肃 庆阳745100)

1 地质概况

F油藏为一套湖泊~河流及沼泽相沉积,储层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河道砂体。储层岩性为厚层块状含砾中-粗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夹薄层泥岩,该井区平均孔隙度为15.2%,平均渗透率为10.5mD,整体属中孔低渗储层;地层原油密度0.806g/cm3,地层原油粘度4.68mpa·s,地面原油粘度5.32mpa·s;原始地层压力13.7MPa,饱和压力0.60 MPa,气油比4.9m3/t;储层为无~弱盐敏、无~中等酸敏、无~弱速敏、无~弱水敏、弱碱敏。

F油藏主要受构造控制,边底水较发育,属天然弹性水压驱动油藏;按照油层与底水接触分为西北部层状油藏及东南部底水油藏。西北部平均砂体厚度16.5m,平均油层厚度10.6m,底水不发育;东南部砂体厚度较大,平均砂体厚度38.6m,平均油层厚度10.2m,平均底水厚度28.4m,油层厚度与底水厚度之比为1:2.8。

2 含水上升主控因素分析

F 油藏2015 年投入开发, 正常生产井67 口,其中油井53口,水井14口。近年出现18口含水上升井,均为见地层水含水上升。平均含水由15.0↑59.9%(其中含水上升超过50%的9口,占上升总井数的50.0%),日产油量55.9↓16.4t/d,日均影响油量39.5t,油井含水上升导致油藏递减快,稳产难度增大。

2.1 储层构造

通过对F 油藏2019 年-2015 年含水对比(图2-1),发现投产初期,高含水井零星分布,主要位于油藏构造低部位。至2019年,油井含水上升呈连片状分布,由构造高部位→构造低部位,油井含水分布由低→高,构造对油井含水控制明显,随着油藏开发和油水界面上升,构造低部位油井优先见水。

2.2 底水厚度

18 口含水上升井中,15 口与底水直接接触,2 口存在0.9m夹层,1口存在5.7m隔层,平均底水厚度32.0m。

通过底水发育情况分析,底水厚度越厚,油井含水上升幅度越大,最终含水越高。当底水厚度超过25m 时,油井含水有较大上升风险,且上升后最终含水大于40%,底水不发育区,油井含水稳定。底水越厚,油井地层能量越充足,容易造成底水快速锥进,造成油井含水上升。与底水直接接触含水上升井占含水上升总井数的83.3%,可见,当隔夹层存在时,能有效抑制底水抬升。(图2-2)

图2-1 F油藏2015年-2019年含水对比图

图2-2 F油藏底水发育情况

图2-3 与底水直接接触井采液强度统计图

2.3 采液强度及生产压差

通过对采液强度及生产压差研究发现,F 油藏油井含水上升表现出生产压差越大,油井含水越易上升;采液强度越大,油井低含水生产时间越短,见水越快。油层与底水直接接触井含水上升受采液强度及生产压差影响明显。

通过对统计,当采液强度高于0.5m3/(d.m)时,油井含水上升风险较大(图2-3)。对含水上升井采液强度与见水周期对比,采液强度与油井见水周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采液强度越高,油井见水周期越短。当采液强度高于0.5m3/(d.m)时,低含水生产时间在100-500 天之间(平均258 天),当油井采液强度低于0.5m3/(d.m)时,低含水生产时间在700-1600 天之间(平均1099天)。

生产压差越大,油井越易见水,且生产压差与底水厚度有一定关系,当底水厚度大于25m 时,油井生产压差超过5.5MPa即见水,当底水厚度低于25m 时,油井生产压差超过6.5MPa 易见水。(图2-4)

通过对比分析,对与底水直接接触井7 口井应进行调整。其中4 口井控制生产压差,1 口井控制采液强度,1 口井可以放大生产参数,2口井因地层堵塞生产压差偏大实施解堵措施。

2.4 套破

部分侏罗系油井存在套管腐蚀穿孔现象,造成套破段地层水倒灌,油井含水上升。如F42-16 井投产初期日产液1.54m3,日产油1.17t,含水9.4%。2017 年2 月为提高产量实施压裂措施。压裂后液量、液面上升,含水较高,化验油井含盐21451mg/l,水型NaHCO3,表现明显见地层水特征。2019 年11 月实施四十臂井径+磁成像测井后显示射孔段上部存在腐蚀穿孔现象,分析认为高含水主要受套破影响,对该井实施隔采后液量、含水、含盐均下降。(图2-5)

图2-4 与底水直接接触井生产压差-底水厚度统计图

图2-5 F42-16井生产历史

2.5 其他原因

除以上原因外,部分井地层堵塞也会造成含水上升。该区块油井堵塞后表现“液量、液面下降,含水上升”特征,堵塞后由于水的粘度较油低,渗流能力较好,较油更易流动,因此油井含水升高。

注入水推进也是油井含水上升原因之一,目前F油藏暂未出现见注入水井,但是通过示踪剂等测试,部分油井有见注入水趋势,应及早预防。

3 结语

1、随着油藏开发和油水界面上升,构造低部位油井优先见水。

2、底水厚度越厚,油井含水上升幅度越大,最终含水越高。

3、采液强度越大,油井见水周期越短,生产压差越高,油井越易见水,应及时控制该区块油井采液强度及生产压差。。

4、套破、地层堵塞、注入水推进等也会造成油井含水上升。

猜你喜欢

底水含水砂体
底水厚度影响下的水平井开发规律研究
砂体识别组合方法在侧缘尖灭油藏的应用
块状底水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基于含水上升模式的海上油田水平井稳产调控策略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驱矿场试验效果评价
无夹层底水油藏注水开发图版建立与应用
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