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学策略的运用

2020-03-17黄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法治道德

黄燕

摘  要:道德与法治的观念蕴含着中国五千年发展的文明成果,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也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它所传递的思想观念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意义非凡。当前,我们处于一个价值观多元发展,冲突不断的社会之中,对于思想还未成熟的小学生,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无疑再次引发关注。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120-0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教化功能,是影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手段。对于增强小学生抵御不良诱惑,完善人格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个人的使命在肩,充分认识到小学道德和法治的对于学生的重要价值,能够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力。

1.重视教学前期准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我国已经开设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但是由于并不列入考试课程中,与应试科目相比难免处于劣势地位,因而常常被忽略。因此,提升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意识是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创新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发挥该学科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应该深入挖掘课本知识,全方位掌握教材内涵,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既要以课本为教学根基,又要适当地超越课本所提供的内容。因为我们的教材编写是全国统一制定,是规定该门课程的大体研究方向的,但是具体到各个地方的教学实施来讲,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选择。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灵活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其中的意义。例如,针对社会上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比如,追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教师可以先了解一下小学生的基本观点,然后以小组讨论或者辩论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分析。通过激烈的唇枪舌战之后,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价值认同,懂得道理,学会积极地思考和讨论,明显提升教学的效果。

2.善于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導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小学道德和法治的课程教学灵活自由度较高,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主题进行不同教学案例的填充和不同教学形式的转换。因此,便要求教师要对所教学生的个人情况有清晰地掌握,比如,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以及成长经历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教师准备课程的素材,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和小学生的交流中发现,许多的学生对网络安全尚无戒备意识,喜欢上网吧、通宵游戏、轻信网络言论等容易形成不好的网络生活习惯。教师便可以机借此开展一堂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通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出发,举一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典型案例,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道德与法治》这门以小学生课程的生活出发又最终引导他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于学生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和引导,引导他们感受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生活的美好,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生活和做人。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

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个人原有基础之上实现一定的提高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任何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产生于实践,并最终应用于对实践的指导。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时,可以在允许的情况下开辟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去感受,去体验,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学习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例如,在学习以“孝敬感恩”为主题的相关课程的时候,教师将课堂开辟至敬老院。让孩子们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陪老人聊天、为老人表演节目等等,这些让学生们参与其中的实践活动,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祛除这一代独生子女身上的弊病。通过这样的一个形式可以让学生们学会换位思考 ,感受为人父母、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在家中应该努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语

遵守道德和法律是做人的底线,也是社会实现正常运转的根本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是国家对于小学教育的高瞻远瞩,也是未来我国社会实现长足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处在小学时期对学生的教育更是其中固本清源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已经受到了人们日益强烈的关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良的传统美德和严谨的法律制度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受中,教师应该本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现实所处教育现状进行因地制宜。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遵循以上的基本原则,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使这门课程真正对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效用,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勤飞.时政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好家长,2018(57)

[2]马春萌.浅谈提高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和途径—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法律素养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

[3]丁文娟.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8(06)

[4]孙玉军;吴妍生.中小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探究[J].中华少年,2018(17)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