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德育渗透

2020-03-17刘伯伟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传统

刘伯伟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提高小学生的德育认知功能,让小学生感悟民族传统文化,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然而当今小学语文中德育教育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有目的、有选择地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唤起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小学生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语文是一门知识较为综合的学科,而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德育教育简单来讲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德行的人。小学德育教育主要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标志,无论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如何发展壮大,我们都不应该遗忘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语文课堂上结合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精妙之处的同时,立德树人,从而有效提高其语文学习水平。

一、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课。但部分教师对于德育教育工作仍存在错误认知,在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将其很好地渗透。另外,经调查,多数学校甚至不开设关于德育教育的课外活动课,学生不能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德育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进而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分析當今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状况,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教师对德育教育认知不全。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常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德育教育部分缺失的现象还是较严重的,教师没有发挥其自身引导作用。2.渗透方式随意性大。由于小学生是非分辨能力通常较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时仅通过字句片面讲解,就很难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德育观点,从而就让学生对德育学习失去了兴趣。3.与德育教育相关的课外活动较少。课外实践活动是增加小学生对德育教育认知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多数教师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仅限于说教式、灌输式,导致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文化感悟不深。

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主要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重要精神财富。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结合传统文化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开始对外界多种事物的概念形成初步认识,而这些认识是学生日后形成独立人生观的重要基础。因此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十分重要,德育教育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以对学生正确价值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2.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基于传统文化中“自省、克己、慎独”等修身之道,展开德育教育能帮助小学生塑造优良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自觉性,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

三、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1.在教材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它是我们国人的母语教育学科,同时又可以向学生传达多种道理、精神及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德育主要源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涵盖的知识极其广泛,体现着多种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例如古诗词、散文等就蕴含着非常浓烈的传统文化气息,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以教材作为切入点,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到能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点。

以小学五年级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圆明园是由三个园林构成的,同时圆明园里面有很多我们国家的文物。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一传统建筑的精妙、辉煌,让学生体会先辈们的智慧与独具匠心。但是,近代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圆明园最终被英法联军洗劫,一夜之间遭到毁灭,悲剧猝然发生。教师在讲解到这一环节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照片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学习完课文的感受以及对圆明园被毁有何想法,同时可以设置悬念:到底是什么导致悲剧发生?通过这些图片和问题让学生在对传统建筑损坏、毁灭的视觉冲击下,激发其对“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的信念,培养其爱国精神。

2.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德育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递立徳树人理念,进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作文课就是最能体现学生思想价值观念是否有偏差的练习课,在作文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范文的解读来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比如叙事类文章、情感表达类文章、阐明问题类文章等。不论哪一种文章都是对学生道德情感的考验,从学生发表的观点中就能看出其思想是否正确,德育教育是否到位。在我国诸多古典文学作品中,都有提到德育教育,教师可以此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

例如,《论语》《道德经》《三字经》等一众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都包含诸多德育教育知识与德育精神。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点作为题目要求,并设计一段导语或经典传统故事当作作文引题,帮助学生指明方向;又或者是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反面案例进行隐喻,以此来判定学生的是非观念、对事物的看法。这样的渗透方式就比较具有针对性,学生从文字解读中领悟到其中蕴含德育观点的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语文学习效率。

3.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通常对课外活动和户外事物比较感兴趣,对一切新鲜罕见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课外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尽情“玩”,同时也要学到知识。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观察、参与等形式来开展,通过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熏陶。开展关于德育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德育知识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培养崇高的思想情操,发展坚强的品格意志。

例如,小学六年级有一篇《怀念母亲》的课文,文中的“母亲”既包括作者的生母,也包括伟大的祖国母亲,此文更多的是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情怀。小学生可能还无法从字面上了解爱国主义的概念,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言传身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意义。可设定一个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教育主题的实践活动,然后结合主题核心内容展开时事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励志的电影、电视剧,推荐学生阅读励志书籍,召开关于实践主题的班会课,在高年级内开展爱国、梦想类型征文活动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开展互帮互助、环保等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都是提高学生德育视野的最佳途径。从这些细小的环节中讲述德育知识,不仅能教会学生如何爱国,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综上所述,基于传统文化视野,小学高年级语文德育教育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目标。德育即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不仅要注重与教材的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渗透方式,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将德育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吕玉刚.《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J].人民教育,2017(18).

[2]蒋红艳.文化润德的“全路径”——指向小学中高年级德育目标的养成[J].江苏教育,2019(23).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传统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少年力斗传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