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本科教学思想大讨论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多元化路径浅析
2020-03-17李可明
【摘 要】近十年,我国民办高校在全国高校中占比都在28%以上,但其整体发展始终滞后于公办高校,始终在公办高校之后亦步亦趋,而且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更为狭窄。当前我们学习新时代本科教学思想,推行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是一个良好契机。如何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多元化,值得民办高校和广大教师们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新时代;大讨论;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多元化
一、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上下举办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目的是为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文件,统一高等教育思想认识,把立德树人的先进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在这场思想的大学习、大碰撞、大讨论中,其中的职称制度改革牵动着每一位高校教师的神经。2020年,我国人社部和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高校要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学历、唯奖项、唯项目等倾向,具体要结合各个高校自身特点和办学定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引导其向多元方向发展,进而实行相应的分类分层评价。
引导教师向不同的职业路径发展是高校创新评价机制的前提。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僧多粥少、千军万马过独桥。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应当有更大的操作空间,然而当前民办高校跟在公办高校之后随大流,各方面的制度相对保守,教师职业发展途径更为狭窄,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通常有以下三种发展路径:
①学历提升。如升学读硕士、博士,但这种比例较小。一是门槛高,二是周期长,三是经济成本大。尤其是对已有家庭或者经济负担较重的教师,较难实现学历上的提升;
②职称提升。如搞科研评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这是民办高校教师最常走的道路,但因为目前高质量的论文难以发表,高级别的课题项目难以申请到,也让不少教师望而却步;
③其他行业资格证或等级证书。如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和软件工程师等。这是由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民办高校往往定位在应用型、实用型,毕业生可以马上进入社会,走向就业岗位,因此民办高校鼓励并要求教师们具备一定的行业或技术背景,具备“双师型”素质,即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教学能力,又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行业经验。
以上三种途径基本上囊括了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这种狭窄的发展途径不仅挫伤了民办高校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内驱力和积极性,而且滋生了在学术上粗制滥造和学术造假的不良之风。所幸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针对这一长久以来的顽疾固病,已经痛下决心整治,这也给民办高校提供了改革的良好契机。
二、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多元发展的理论支撑
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多元发展是基于多方面理论和实际所要采取的,也是世界著名高校所普遍采取的做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田辉副教授在《国外高校教师多元化晋升机制面面观》一文中综合考察、分析并比较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及澳大利亚的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和评价指标,指出分岗分责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国外高校避免评价单一化的通行做法。因此,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多元化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另外,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也证明必要性:
①高校职能的多元性。我国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多元职能,这些职能的发挥必须依靠教师职业的多元发展,教师职业发展的偏废势必导致高校职能的偏废,因此民办高校要改变形式主义的排名和竞争,不争虚名,尤其是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要切实深化内涵式建设和发展,依靠内功扎实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切实发挥民办高校的多元职能。
②高校教师工作内容的多元性。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和管理。首先,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科研不仅是教学的补充,更是教师在本专业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教学和科研都离不开具体的社会实践,反过来教学和科研的成果也促进社会实践向前发展;管理一方面是对学生,一般是辅导员岗;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群体,一般是高校行政管理岗,管理工作体现了高校工作的另一面价值和追求。
③高校教師人格的多元性。首先,高校教师面向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乃至于不同的思想观念;其次,高校教师的群体自身也来自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所接触的人物也来自社会各方面,这形成高校教师多元的人格和气质。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性格内外兼具;有的偏向教学,有的偏向研究,有的教学和科研齐驱并驾;有的偏向单打独斗,有的善于团队协作;有的想走行政管理道路,有的想走科研专家道路。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特质乃至不同的人生追求注定了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途径的多元化。
三、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多元化路径
针对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笔者将其职业发展路径分为以下六种。
①教学名师型。此路径适合工作重心在教学方面的教师。他们一方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教书育人有相当的兴趣,业余愿意在教学能力上提升自我,善于从学生接受能力、学习特点下手,剖析、反思自我,对教学上的方方面面愿意钻研,如课堂设计、教学方法、PPT制作、发音方法、演讲方式等。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如下:普通专任教师——校级优秀教师——校级骨干教师——省市级优秀教师——省市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对学校来说,名师教学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竟培养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要务,针对此类教师应设计专门的薪酬和奖励体系。如浙江大学每年评选一次的“心平奖教金”——拿出100万,专门奖励在教学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为奖励教学名师率先开了先例。
②科研专家型。这是高校最常见的路径,但并非适合所有人。此路径适合乐于钻研和创造的教师。他们对课堂教学兴趣不是很大,不愿意在教材和教学能力上精雕细琢,有的教师甚至缺乏基本的沟通和管理能力,害怕站讲台,不愿意与人打交道。但他们在自己的专业上有很深的造诣,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索终极问题,喜欢挑战解决世界性难题,经常沉浸在个人思考的未知世界里,善于发表科研成果,并以此获得成就感。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如下: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同时学校应对此类教师设计合适的薪酬和奖励体系,以保障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门搞科研。如哈佛大学的学术休假制度规定,符合条件的教师在本校工作连续6年,即可申请全薪休假半年或者半薪休假1年,其间可自由从事科研活动。对民办高校来说,科研专家型属于稀缺的青年高层次人才,需要足够的成本才能引进,而且在引进之后,还需要足够的平台充分发挥其作用。
③教学科研型。此路径适合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教师。他们大多数年轻精力旺盛、干劲充足,一方面乐于向学生教学,传递知识;另一方面乐于钻研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教学和科研并行不悖,他们都有浓厚的兴趣和足够的精力来开展工作。作为民办高校,专门搞科研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经费,而且还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成本,但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带领一个专业研究团队,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科研专家型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下,教学科研型的教师也可以在研究方面有所作为。对于教学科研型的教师,他们是目前民办高校的主力,既可以走教学名师型发展路径,也可以走科研专家型发展路径。
④教学管理型。此路径适合有多年教学经验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教师。在民办高校中,有一类教师在教学多年之后,渐渐走上学生或教师的管理岗位,而且在组织、协调和管理学生和教师队伍上有丰富的经验,热衷于与人打交道,愿意服务,在行政管理岗位上获得自己的成就感。在工作中,他们既承担本专业少量的教学任务,又承担本部门主要的行政工作,即人们常说的“双肩挑”,他们构成了民办高校的主要行政管理隊伍。针对教学管理型教师,如果管理对象为高校教师,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为:普通专任教师——基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院校高层管理人员。如果管理对象为在校学生,作为高校辅导员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为:普通辅导员——学生工作基层管理人员——学生工作中层管理人员——院校高层管理人员。
⑤教学实践型。此路径适合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之后重返高校的教师,也适合对外合作和交流的管理岗位教师。这类教师通常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人生前期在社会上闯荡,在人生中期愿意回归高校,或者他们有自己的公司或企业,并且对于将高校成果转化有浓厚的兴趣,常常游走与高校和企业之间,如实用新型、专利发明、校企合作、创业创新、产教融合、科研成果转化等。他们一方面愿意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一方面愿意将高校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当中,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从而造福社会。针对教学实践型教师,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为:普通专任教师——基层管理人员——XXX研究所负责人或XXX项目组负责人。
⑥其他工作人员。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教学是高校的第一责任,教师是高校的主力军,但不可忽视的是,也有其他行政教辅人员在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服务和技术支持,以保证高校的正常运作。在民办高校中如图书馆工作人员、实验管理员和实训中心技术等。他们的工作往往比较单调,偏向服务,容易发生职业倦怠,职业发展途径更为狭窄,一般走行政职务升迁和专业技术职称道路,但行政岗位的升迁往往周期长、机会少、竞争难,因而他们一般也走专业技术职称道路。如图书馆工作人员,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正研究馆员。如普通的行政管理人员,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四、总结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教师工作还是以教学为主,科研、管理和社会实践为辅。因此民办高校在设计教师职业发展途径时,可以针对不同途径类型的教师设定相应的比重,同时尊重教师自身的选择,设计好相应的薪酬体系和奖励计划,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形成人校之间的良性联动,这样才能实现民办高校的全面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君婕;李玲玲;周景;对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192-193.
[2]田辉;国外高校教师多元化晋升机制面面观[N];光明日报.2019.10.24.
[3]黄文革;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特色路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6(3)76-79.
作者简介:
李可明,1989年11月12日生,男,河南南阳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大学,专业为哲学,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