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3-17林春燕
林春燕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掌握的是否灵活,是否能够把这种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起来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所以今天我们就如何去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四个培养策略。比如多多地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提问,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有些学生会在课堂上思维游走的话,也可以把学生拉回语文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就要多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投其所好地对其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把注意力回归到语文课堂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课堂提问;自由讨论;解读文章;引导思考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也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步伐,对于老师提出的任务也一定要积极的去完成。若是在课上完成不了的任务,也一定要在课下去进行完成。在对于需要写作业的时候,态度一定要严谨认真。除此之外如果学生想要在考试中获得更多的分数的话,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自己的做到了独立思考,才能对于学到的东西进行有效的转化。吸收自己觉得有用的知识,从而在做题的时候转化成为自己能够运用到的知识。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去多读文章解读文章的深层含义。
一、课堂随机提问
其实如何去进行课堂随机提问这也是一个值得教师去思考的问题,如果提问不得当的话,或者是说话语气比较激烈,态度比较凶狠,不带有那种善意的去提问可能教师就会因此得不到学生的喜欢。学生也会因为这种提问的方式感到害怕,对于上课学习也不能很好的去集中精力看老师讲课教授的内容是什么,反而多多的在意的是教师上课的态度。所以在上课时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温柔的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从此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但是对于学生也不能一味的去讨好。若是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太听话。多次不集中注意力教师还是要去严厉的进行提问。
例如在教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是要确定需要进行提问的人选。对于那些上课回答问题比较积极的愿意主动站起来回答的,一定要让他们先进行回答,因为这些学生一定能夠做到心中有底,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够进行很好的解答,对于这类同学教师就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然后让别的同学以此为榜样来进行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抽查或者是随机提问点名让某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的好的话也是可以进行奖励的。
二、鼓励自由讨论
学生在学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让她们去进行复习这可能就会收效甚微,有可能不等到期末的时候就会把这个知识点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如果让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让他们去多多的进行思考,然后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去复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点,然后让他们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这样也是我们所鼓励自由讨论带来的收效。在小学语文课上一定要鼓励他们去进行自由讨论,因为语文作为语言科目本身就是需要学生多说多用的。
例如在教授《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多多的去进行小组讨论。可以是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让学生对于这篇课文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在班上进行朗诵。然后再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得出答案。讨论不光是在课内同样在课外也是很有实践意义的,在课外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不拘泥于课堂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加进去自己的神态和动作方便自己去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有趣的去讨论学习讨论课外知识,从而产生学这篇课文的兴趣。
三、多角度解读文章
在小学时期,所选进课标内的文章都一定是很有深意的,或者是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的。所以一定要对课本内的文章进行多多的阅读,只有在多次阅读之后,才能对文章大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了解,进而去理解这个写这篇文章用意。有的时候我们在看抒情类文章的时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多个多个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身份。所以在解读文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不光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这篇文章,也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懂文章。
例如在教授《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多多的去读一下这篇课文,然后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去解决这篇课文中的难题。比如说可以是作文中小主人公的难题,或者是他所做的事情,如果是站在同学的学生的角度,他会选择怎么样去做或者是站在本篇文章的别的人物的角度。去思索一下或者是去看待一下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总之一定是要去多角度的理解文章,也要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这样才能够狠更好地把握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引导深度思考
如果想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创新思维,这就要引导学生多多的去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多多的去思考别人不会去思考的问题,这样才有在学到旧的知识的,同时温故而知新从而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去反复的多读,不能说是学过之后就将它忘记。一定要回头去多读几遍,也需要在学期末考试之前再对课本上的重点文章进行精读,这样的话就可以获得与之前读的时候所不一样的感受。但是一定要注意,需要独立思考,不能去借助外界的辅导书或者是别的网上资料。
例如在教授《在天晴了的时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去深度思考这篇文章究竟是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或者是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一定要让学生去自己思考,然后得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拥有自己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说明学生并没有同大多数学生一样不去思考。在得出自己的见解之后,不论是否正确,教师一定要对于学生加强鼓励。因为这是学生进行了深度思考,发散性思维之后得到的结果。所以在学生得出答案之后不妨去听听学生的思路,是如何思考出这样的答案的。
在小学时期如果教师能够着重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如果出现了那些发散性思维的题学生也可以更好的去提出解决答案将它应对,如果是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但是考试中已经考出来的话,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思维,把答案写出来。光是把答案写出来这就已经是很值得鼓励了,这就已经是创新能力在考试中有效的结合使用了。所以创新能力如果培养的好的话,可以让学生在考试时感到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叶爱洋.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才智,2016(06)
[2]陈映洁.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