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实施协作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2020-03-17段苏芮
段苏芮
[摘 要] 对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的协作教学作出详细探讨,从其内涵、特点以及重要性入手,结合实际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教育建议和措施,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教学;基础模块教育;写作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8-0226-02
中职模块教学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以及培养自身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在基础模块教学中协作教学也是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教师采取有效措施,进而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学生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协作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协作教学亦称“小队教学”或“协同教学”。由若干教师组成教学小队,共同研拟教学计划,并根据各人所长分工合作,将学生安排于最适合的教学环境中,共同完成一项(或一班)教学任务的组织形式。依据教学活动性质分别采用合班教学、分班教学、小组研习、个别指导等方式。合班教学在于作出指导说明,即由教师提示教材内容、学习方法、必要的实验等。小组教学在于开展讨论及整理分析教材内容。个别指导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提示学习问题、指导活动方向,由学生独立研究、自选材料。
在目前的中职教学中,协作教学主要是结合所有教师的特点,由教师与教辅、实验研究人员共同对某个特定的学习目标而组成的团队协作教学模式,所以在实际中职教学中主要是由教师之间进行互相学习、协调以及互相帮助进而达成教学的良好效果。因此可以看出协作教学也是目前教育中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教学过程。不同专业的教师需要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对所有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进而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协作教学已经不再是一种具体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具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教学实施流程。
现阶段,我国教学中很多文化课程都已经全面应用这种协作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中职院校需要结合英语专业的具体发展方向来将旅游、管理以及英语等专业的教师结合在一起,共同对学生实施英语教学。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全面的英语知识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综合知识的学习和锻炼为学生日后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通过这种融合式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之间出现任何问题,教师可以一同探讨,给出不同的解决意见,最终将各类意见融合在一起,给予學生最综合的解决方式。
二、协作教学的学习方式
(一)竞争
基于竞争的协作学习是指两个或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景,通过网络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最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竞争关系的支持下,在学习期间学生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人类与生俱来的求胜本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全神贯注地进行有效学习,并且学习效果也会相对良好。该方法的学习主要是在具体的学习中由学习系统提出问题,然后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信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在线寻找学习的竞争对手,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定好竞争协议,最后各自进行独立学习。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观察对手的状况,进而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二)合作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多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经验进行分工合作,在相互帮助、相互提示、相互争论中,学生逐渐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手段,对中职学习而言,学习状态需要在网络上才能够观察得更加真实。通过合作学习法可以让多个学生结合网络来解答一些问题,并且结合公共区域的帮助,通过交流与协作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开始之前,每个学生都必须与他人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并共享集体的智慧,最后在学习者之间达成一致的行动方案,以此来选出他们认为最佳的合作方式。例如,在教师结合网络向学生传达学习任务和教学课件期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读与教学有关的相关材料,然后在阅读期间由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以此来结合资料提出其应当掌握的知识与问题。
(三)角色扮演
人们或许有这样的经历,给别人详细讲解某个问题之后,自己对该问题往往会有新的理解。也就是说,在帮助别人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也有所提高。基于网络的角色扮演协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习者负责解答问题,而指导者则判断学习者在解答过程中是否有错误。当学习者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随时互换。
三、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在协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结合专业特点,实现良好的课程体系教学
中职数学职业教学与普通的数学教学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该教学课程的特点和特色,要想全面提升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质量,需要当地的教学部门结合中职教学的特点,从文化基础课程以及相关的德育课等必修课程教学出发,结合一些选修课程进行统一管理[2]。在这其中,数学职业教学主要包含三个模块,分别是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在基础模块中需要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并在实践中能够充分运用;而职业模块主要是结合学生对自身发展需求来科学选择一些选修教学内容。因此可以看出基础模块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和岗位的职业发展需求,需要各科教师互相帮助、良好协作,来完成最终的教学活动。
(二)结合专业特点,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在中职数学的基础模块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专业特色,例如职业教育中的电子技术专业,如果将这种专业融合在数学职业教育模块中,需要涉及三角的计算和应用以及一些坐标的变换等,这样这些专业性的教学课程就会对数学模块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进而满足电子技术专业中关于数控加工方面的具体要求。另外,教师也应当对不同的学生作出针对性的教学,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力。
(三)结合专业特点,提升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目前的中職教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无法与实践相互连接,导致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可言。另外,在现代模块教学中对该问题仍然没有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因此相关教学部分应当在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有效实施协作教学,这样可以让教师对学生职业教育理论进行统一学习,并且在学习中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进而不断提升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不同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学中实施协作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是结合中职数学知识和教学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三大模块教学,分别是电子类模块、经济类模块和机械类模块。通过这样的模块分组可以有效实现对不同专业、不同小组的实际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将专业特色充分体现,进而增加数学教学对其他专业教学的重要服务能力。同时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对各个教师的特点和性格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协作教学中不断发挥各个教师的思想、教学优势,进而实现教学任务的合理分配。因此,可以看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将教学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师能力、精力与经验的有效互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另外,在不同性格特点和自身教学长处基础上来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然后再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讨,这样对骨干教师接收新型教学理念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是在实际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欠缺一点专业知识,所以在协作教学中仅仅依靠数学教师之间的合作难以实现真正的数学职业模块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存在一定的知识缺陷。所以需要在数学模块的协作教学中充分将数学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融合在一起,并注重领导和协调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利用多名数学教师与其他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研讨小组,教师之间实现有效合作,然后充分发挥各个教师的专业优势,并在共同合作下设计备课内容。尤其是一些将要毕业的学生,需要教师将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数学模块教学相互融合,充分体现文化课服务于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协作教学的良好开展来促进学生未来的稳定发展。
三是教学课件、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和教学设计同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且做到以下几点,以此来提升协作教学的重要价值。
1.促进学生提高整体学习素质
改变只局限在认知领域的功能,要有助于知识与能力、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促进自主、探究学习
改变变相的灌输,过于着重呈现知识结论。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选择、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
3.促进合作学习。运用网络优势,提供更宽广的合作学习的渠道和空间。
4.促进学习的拓展延伸
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辟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学好教材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发展下,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因此学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革,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职业各项需求,不断实现数学基础模块教育中协作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到协作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利用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侨娜.中职数学建模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8.
[2]张敏.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176-177.
[3]蒋雯.中职数学模块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8.
[4]孙锋,路晓英.基于“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内江科技,2018(10).
[5]张翠平.中职数学小组教学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3):10-13.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