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小学数学课堂的追求
2020-03-17盖俊玲
盖俊玲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的具体要求,很好地展示了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的关注点.它强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在某种模拟经历中获取知识认知与情感感知,目的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逐步掌握与探究数学的相关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掌握数学一般规律和数学方法.在这项标准的要求下,近年来涌现出一种比较有效而新颖的数学教学方式,那就是构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学习共同体.本文主要通过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相关运用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些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新体悟,希望能为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求;学习共同体;研究
引 言
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一个由知识传授者与学习者共同组成的团体.学习共同体下的学习者与知识传授者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进行密切合作,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掌握与理解.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学习共同体成为引发众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新方向,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那么学习共同体对数学教学有哪些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呢?
一、小学数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发挥群体作用,促进师生双方共同成长
数学共同体最为突出且非常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能有效地发挥最大化的群體性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不同成长.教师与学生都是构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进行的主要群体.
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做好学生个体与学习共同体的有效统一,最大限度地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与小学数学加、减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以一个动物故事作为引入知识的突破口:“小猴子最近要过生日啦!它邀请了小牛、小马、小猪、小鸟、小兔等一共12个朋友,小猴子的妈妈准备了13份美味的食物,生日当天来了9个朋友,其中,小兔和小鸟在生日进行一半时才匆匆赶到,而其他没有来的朋友有事缺席了,那么算一算生日食物有几份是没有动过的?”在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下,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和教师一起交流进行解答.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兴趣会比传统式的教师单方面布置问题或进行知识讲解而学生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听课高得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与解答问题,如学生在交流时发出疑问:“后面才来的小兔和小鸟包含在9个来了的朋友中吗?”教师和学生一样努力思考并回应学生的疑问,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体验,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同时,在课堂上,学生可能提问:“小鸟和小兔的到来被划分到哪个部分了呢?”“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怎么做?”学生积极主动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解答这个题目的思路.教师在倾听学生思考成果的同时可以更加了解学生,以便更好地结合具体情况组织教学.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把自己看作课堂教学中的一员,和对方一起努力思考,分享自己的想法,这能让教师在专业教学上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相关看法也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使教师能在掌握学生学情与具体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也可以在和教师沟通时拓展自己的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富有特色的数学教学新模式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一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富有特色的数学教学新模式的有效策略,如有的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基础上,把课堂布置成一个“U”型,这样在讨论时,学生能更加方便地与相邻的更多同学进行探讨和互动.同时,在这样的布置下,学生可以保持一些自己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和大家一起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思考空间.在学习共同体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是独立的学习主体,在这一模式下进行学习.在课堂互动和问题探讨环节,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分享观点时运用“第一步,我们应该……”“我们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等,使用整体性的语言表达和注重细节,形成教育教学时别具一格的教学氛围,并且它能让每一名参与的学生感受到共同参与一项活动的归属感,激发学生为集体共同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尽可能地让每名学生都有归属感、集体参与感和集体荣誉感,尽可能地保证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来,有一定的参与度,以便让学生学有所得、有所收获.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帮助教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会更加具有特色,能够打造一个富有特色的数学教学新模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共同体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师生双方的重要意义不再赘述,它能让教育教学的实施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进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成长,实现共同进步.那么如何构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学习共同体,让学习共同体的新模式发挥最大的效用来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呢?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欣赏学生的见解
构建学习共同体最为基础的一点就是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学习共同体中学生的地位.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同时,教师比较容易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应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现象表明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更趋向于教师主导,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跟着其思路一股脑地接受新知识.这是不利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学会欣赏学生的一些观点和思考.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也会突发奇想地试一试别的图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否有关,如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当学生有了这些想法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验证,而不是为了直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扼杀学生萌生与其他知识联系的想法.同时,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通过教师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的有关知识,学生能推理出C=2πr这一公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思路,也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个公式是否正确,验证过程是否有误,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欣赏学生提出的见解,而不以达到直接的教学目标为目的,只有这样,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才能有效发展下去.
(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群体是知识传授者和学习者,双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让学习共同体顺利构建,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促进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长足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进行友好亲切的交流,多与学生接触和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不同币值的人民币,再提问学生:“你们平常使用最多的是哪一种呢?”“你们都用它买什么?”学生一开始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教师的鼓励下会收获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师拿出一张100元并提问:“爸爸妈妈平时给过你这种人民币吗?”“你用過它吗?”“父母用它买过什么?”许多学生表示父母几乎不会给自己这种人民币,但是会在逛超市时使用它.教师再拿出1元和5元的人民币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分别用它们买过什么.学生想了想就开始叽叽喳喳地分享自己的使用经历.再如,有的学生说:“我用1元人民币买过一瓶矿泉水.”有的学生说:“我用1元人民币买过一袋小饼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直注意态度的友好、语气的亲切,让学生感受到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自由、愉快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早就把紧张和害羞抛在一边,和同学激烈地讨论与人民币相关的知识和使用经历.同时,在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发言中,数学课堂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活跃.教师需要和学生多多交流,和学生打成一片,构建和谐愉快的讨论式教学课堂.
只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共同体才能顺利持久地存在下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促进师生、生生和家校之间的融合,组建数学学习合作小组,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实现形式之一就是数学学习合作小组的建立.为了让学习共同体成为小学数学的重要支撑,教师需要想办法促进师生、生生和家校之间的融合,通过建立数学学习合作小组,开展家校合作活动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对所学多边形的面积进行回顾.又如,教师展示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思考它们能否转化和怎样进行转化,让学生设计出具体的操作思路,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一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和它们进行转化后图形面积是否有改变.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相关的结论.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在一旁适时地给予学生提示和引导,但不是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同时,在家校合作方面,如在学习“乘法口诀表”时,教师可以让家长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与掌握,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如家长可以出一些乘法口诀题让学生计算并背出来,同时可以编制一些关键词、顺口溜等有趣的记忆方法让学生进行记忆.教师可以多与家长联系,相互交流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商量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从小打好数学基础.
在数学学习共同体建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促进师生、生生、 家校之间的互相沟通和融合,运用家校合作和数学学习合作小组的开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结 语
为了让学习共同体这一教育教学改革下的热点成为更加有效的教学发展策略,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策略运用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寻找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策略,让学习共同体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助力,收获教育的硕果.
【参考文献】
[1]钟小燕.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建设策略[J].考试周刊,2020(4):96-97.
[2]李厚钇.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J].中华少年,2020(8):76,78.
[3]吉秀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10):46.
[4]赵小华.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塑造[J].小学时代,202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