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求学圆梦行动”视野下的蒙古族农民工在线学习服务系统开发思径
2020-03-17包权孙宇清
包权 孙宇清
[摘 要] 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的“求学圆梦行动”是面向广大农民工开展的一项职工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行动。根据“求学圆梦行动”计划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一种适合蒙古族农民工蒙汉双语学习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服务系统架构。本架构下,加盟的合作高校、企业和培训机构的各类学习资源,经过统一和规范的蒙古文元数据集描述后,可重新整合成多层次、多规格下的蒙古文在线学习资源,从而解决教育资源的共建、整合和共享问题。
[关 键 词] 蒙古族农民工;网络学习;求学圆梦行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234-03
一、引言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接邻八个省区,地区生产总值位于全国中游,在西部省区中名列前茅。内蒙古是多民族融汇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大省(区),土地资源和天然草场构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主体经济产业。近些年,随着着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达到8.8∶48.7∶42.5,实现了由农牧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1][2][3]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镇,成了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劳动力。根据第六次普查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总人口为2470万人,全区区内跨旗县迁移人口为573万人,而第五次普查增幅为57.07%,其中蒙古族迁移人口达240万人,占41.89%。[2]这些背井离乡迁移到城镇的人口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农牧民。这些蒙古族农民工主体包括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一代农民工和生在改革开放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的第二代农民工。为使蒙古族农民工能够在城市中稳定和沉淀下来,开展必要的职业教育,提高个人素养和职业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背景
2016年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教职成函〔2016〕2号,以下简称“求学圆梦行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这两份“方案”将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并作了相关的工作部署。从内蒙古情况来看,进城务工的广大农民工中,蒙古族不少,其从事的职业范围、社会关系网络、求学求知等方面相对独立。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面向这一特定人群实施“求学圆梦行动”。
“求学圆梦行动”的基本原则中提到“突出重点,分类实施”,要求“根据实际需求,分类组织实施”。蒙古族农民与普通农民工不仅仅是在教学语言上有差异,更深层次上可以追溯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模式、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将少数民族农民工作为特定的教育对象,建立单列的职业教育规划,符合“求学圆梦行动”的根本精神,更是符合基本教育规律。另外,“求学圆梦行动”的主要任务中提到“提升综合素质,融入城市生活”,特别是提到了“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开展汉语普通话培训”。仅从融入城市生活这一准则延伸思考,汉语、城市生活常识、自我保护、维权等等都是少数民族农民工亟待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根据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的统计,此十年间“呼包鄂”及乌海市的蒙古族人口增长比重均在11%以上,成了重点迁入地区,通辽市则为人口流出地区。[4]由此推断,通辽籍的蒙古族农民工占多数,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对长期生活在呼和浩特市的通辽籍50名蒙古族农民工进行了访谈,访谈中了解到,蒙古族农民工大部分集中在第三产业,认从事轻体力劳动为主;投身第二产业的蒙古族农民工占少数,以从事重体力劳动为主。真正以专業技术人员或中层以上管理者身份从业者较少。下表是根据访谈记录,对蒙古族农民工的主要从事职业和教育需求的归纳。
从上表可知,蒙古族农民工普遍存在汉语沟通能力差,特别是采用内蒙古西部方言沟通。另外,文化水平低、对城市生活缺乏必要的常识。专业需求来看,从事住宿餐饮、租赁、商务服务业和制造业者对从务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需求。
三、系统基本需求与架构方案
“求学圆梦行动”的实施方案中为了解决工学矛盾,提出“开放优质网络资源,助推终身学习”。目前,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蒙古文的多终端上的显示。学习者只要有简单便捷的终端设备即可用蒙古语学习。所以提供蒙古语言的平台和学习资源,技术层面上几乎没有障碍。自“求学圆梦行动”实施以来,根据全国一些省份的阶段性工作总结来看,动员农民工参加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做法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宣传。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来讲,民族认同感较为强烈,同民族的人发出的声音往往容易信任和接受。因此,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互动、宣传板块等,有利于促进对“求学圆梦行动”的宣传。
(一)系统基本需求
目前,各院校、企业的信息平台大都是基于 Web 的,但通常它们仅仅是作为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使用,而不是服务平台,软件的共享程度较低,使各单位开发的应用系统大都孤立。因此有必要开发集成化的服务平台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蒙古族农民工网络学习服务系统首先是协同集成平台,即将现有的不同的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应用系统利用集成工具进行连通以达到各个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从而构建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仅以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为例,有农、工、商、法等多个学科的学习资源,分散在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学习平台上,另外还存在独立的招生、学籍等教辅类的信息管理平台。为蒙古族农民工开辟统一标准下的能将各个信息孤岛互联起来,形成共享、互连、互通的协同化系统十分有必要。所以,如何整合不同的信息管理平台上的资源是系统解决的核心问题。另一个基本需求就是解决学习资源的统一和标准化。为使需要满足如下基本要求:(1)蒙古文编码要符合的国家标准;(2)学习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打包和发布、标识和描述资源的元数据定义等须有统一的规范。
(二)系统架构
目前,适合蒙古族农民工学习的职业教育网上资源在不同开发平台、不同编程语言、不同通讯协议及数据交换格式下。而在传统的集成解决方案中,多采用基于接口的二次开发或分布式对象模型(CORBA、DCOM、RMI),但主要集成技术(CORBA,DCOM,RMI)由于采用固有模型,过分依赖于自身协议,系统存在着互操作性和灵活性差的缺陷。[5]从多个电子商务、企业之间的数据集成案例中可知,基于Web Service 的解决方案能够较好地弥补上述集成方案的不足之处。Web service实现文件传输,基本功能包括上传、下载、缓冲区管理。一个完整的资源传输方案包括资源的加密处理、发送、传输、接收、确认、存储部分。本研究构建的蒙古族农民工网络学习服务系统架构,见下图所示。
根据上面的系统架构,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的学习资源(文本、音频、视频、图像、课件等)和描述信息经过压缩加密后,通过Web Service接口集成传送到“农民工学习资源管理系统”,再经解密解压后,读取描述信息,插入数据库,然后再根据存储规则将学习资源转移到指定目录下。采用蒙古文元数据标注人员,再把汉文的描述信息翻译成蒙文,同时修改或补充缺失的描述信息。例如:以某法制视频讲座为例,它可以有名称、责任者、语种、描述、内容翻译、关键词、覆盖范围、教育、适用对象、适用教材、学科/专业、教学知识单元、分类、格式、大小、长度、运行要求、版本等元数据标注。传输过程中,考虑到带宽及大文件的传输,可以采用分块传输的方式和断点续传技术,如果文件比较大,还可以采用多线程的方式传输,进而加快传输速度。蒙古文标注后的资源经过审核等步骤,定时发布到前端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前端服务平台按照标注类别不同,组建不同的课程体系,供不同的学习需求者使用。如此架構,不仅解决了资源共享问题,还满足了蒙汉双语环境下的学习需求。
四、系统对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标准、规范的要求
(一)蒙古文信息化相关标准的使用
蒙古文是世界上诸多种文字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书写规则上遵循“反向竖排、自由变体”,所以技术上,依赖成熟的复杂文本渲染引擎技术。国家在2010制定了蒙古文编码国家标准GB/T 26226-2010即《信息技术 蒙古文变形显现字符集和控制字符使用规则》。该标准完全兼容国际标准Unicode,也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全面的蒙古文编码相关的标准。但由于蒙古文的变形显示语法规则较为复杂,使之编码和字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仍然存在二义性。[6]完整的蒙古文信息化标准还涉及语言、文字层面的其他标准。一些软件企业、高校和有关单位,针对蒙古文信息技术国家标准工作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进而推出了相关补充规则。目前较为成熟和完整的语言文字标准是由内蒙古自治区民委通过招标方式建设的“‘蒙古语言文字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信息处理用蒙古文相关标准”。该标准源头上解决了GB/T 26226-2010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所以,本系统使用该标准,符合未来发展前景。
(二)蒙古文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的编制
本研究提出的蒙古族农民工网络学习服务系统是基于教学资源管理为中心的系统。资源的描述信息是组建课程的重要依据。所以针对学习对象的特征,应该建立一套蒙古文元数据规范。元数据简言之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描述一个资源对象的属性,以便对它进行定位、管理、发现与获取的数据。教育资源元数据通过描述教育资源(或学习对象)的相关属性,如资源的内容、适用对象、获取路径、使用目的、教学方法、技术要求等,可以帮助用户搜寻、选择、发现、利用和集成教育资源。通过元数据信息,可以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分类、管理、查找、评价和共享。[7]
目前,国内外教学资源的元数据规范版本较多,但面向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元数据不多见。内蒙古自治区民委通过招标方式建设的“‘蒙古语言文字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标准规范”制定了各类资源采集、加工、存储和元数据等多项标准规范。其中包含“蒙古文数字资源元数据规范”,该规范较系统地制定了各类数字资源的描述信息,可作为参考,但是要编制一套完整的“蒙古文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还需要参照国际、国内实行的一些成熟的教学资源标准。
五、展望
少数民族农民工作为特定人群,应受到社会关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的“求学圆梦行动”,为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利用网络学习的便捷性及丰富的资源,探索和研究少数民族农民工学习需求和服务,不仅改善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抓手。尤其,内蒙古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蒙古族农民工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构建蒙古族农民工学习和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学习环境,需要自治区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宗伟.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172.
[2]李美洁.蒙古族进城农牧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7.
[3]房天男.内蒙古北疆经济满眼神奇(守望相助七十载壮美亮丽内蒙古)[N].人民日报,2017-7-17(1).
[4]段立新,杨国庆.我国蒙古族人口迁移特点的成因分析[J].调研与观察,2015(1).
[5]杨岚.基于WebService的应用集成研究与实践[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6]梁金宝.蒙古文编码国家标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5(Z1):6.
[7]郑雯译,吴开华,赵阳.国外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35.
编辑 曾彦慧
①受项目“内蒙古职业教育远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共享架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JSY17428)及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互联网+远程高等教育教学支持环境构建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8237)支持。
作者简介:包权,副教授,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孙宇清,高级工程师,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