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及对策分析
2020-03-17王春丽
王春丽
[摘 要] 微信已成为高校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通讯软件,随着微信功能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改变着该群体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高校应重视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升工作者网络技能、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等途径发挥微信的积极作用,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关 键 词] 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198-02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推出,基于手机、电脑等设备所使用的一款移动社交App。微信因其免费使用、操作简单、兼容性强等特点快速在各类社交App中占据一席之地,且用户量不断增加。腾讯公司2019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11.12亿,恰如其广告语“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所表达的那样,微信已然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微信因具有个性化、大众化、随意性和交互性等特点[1],成为大学生群体追捧的宠儿,微信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刻把握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积极探寻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改变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随着新媒体高速发展,尤其自媒体创新形式层出不穷,不断吸引着大学生的关注,导致诸如一篇文章在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破10万,而官方网站阅读不过百的事例不断出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缺少学生的广泛参与,教育引导效果大打折扣。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微信的出现和普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使其成为新的工作载体。
(二)独特的消息推送方式
微信具有即时推送消息的服务,可以实时推送消息到个人微信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时有效地推送到学生微信,加快了相关政策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传播速度,增强了传播的有效性。
(三)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学校和学院可以建立微信账户,由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通过学生在微信上发布的“碎片化”信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苗头性的倾向,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微信昵称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学生在向学校和学院反映问题时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因此使用微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问题的反馈率。
(四)提高师生间的信任感
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讲台上的老师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很难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双向沟通,师生之间难以进行平等的交流。微信的普遍使用,师生间的不定时小互动以及互相点赞等行为都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老师提供了一条走入学生思想的有效途径。基于微信传播的平等性,在交流中师生具有平等的关系,老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可以减弱学生的心理戒备,增强对老师的信任,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后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谈,请老师帮助其解决困难,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五)缓解危机事件的舆论压力
在很多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会通过官方网站或校园公示栏对危机事件处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权威发布,然而信息的阅读率太低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危机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不甚了解,进一步产生校园舆情压力。微信公众号的使用为学校提供了一剂解决此类问题的良方。校方可以通过学校官方公众号对事件进行第一时间发布,对处理结果进行权威公告。关注公众号的师生可以及时收到推送消息,未关注公众号的师生也会通过朋友圈转发了解事件的处理情况。
二、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易使大学生产生心理认知偏差
微信能够将单调的文字通过语音、图片、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倾诉对象,这种方式使空间的距离感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其消息发布的碎片化、及时性等特点,让很多大学生懒于进行理性思考,而只是根据所见或所听进行简单的感性思考。当大学生通过微信接收过多社会负面信息、偏激言论时,他们会简单地认为这就是社会,对外界产生不全面的认识,进而产生心理认知偏差。
(二)增加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难度
新媒体广泛使用之前,主题班团日、谈心谈话、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形式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者精心设计主题、生动有趣开展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引导。新媒体广泛应用后,大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未经筛选的复杂信息。尤其微信因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特点,对大学生价值观具有负面影响的信息一旦通过微信传播,将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大学生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产生不正确的观念,进而影响行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变得愈发艰难。
(三)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以把握
微信作为新兴的自媒体,有多样化和生活化的使用方式,使大学生多通过它来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传统的校园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微信以手机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通道,其个性化、“裂变循环式”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交互性也越来越强。思想教育工作者信息“把关人”的作用越来越弱化,校园网络舆情的把控和引导难度增加[3]。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求增加
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成为这一群体新的聚集地,“语音对讲”功能让千里之外的朋友没有距离感,“群聊”功能让志趣相投的同学随时组成群体进行交流和讨论,定位功能相关服务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友圈,这些功能都被大学生喜欢和使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微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掌握微信各项功能,对学生常用、爱用的功能做到熟练操作,且能够通过这些功能形式丰富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发挥
大学生正处于“无人不微信”“无处不微信”的状态,高校应牢牢把握微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并高度重视其信息传播的功效。开通高校微信公众号及专项工作公众号,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及时宣传报道,增强大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做到爱校、荣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分享工作感受,宣传学生榜样,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教育工作者还应积极融入学生,充分发挥微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其成为信息传播和反馈的主要渠道。
(二)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师生平等互动
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教师与学生间的角色转换,努力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微信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大学生自主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中来。通过微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融入学生群体中[4],实现师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构筑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在微信的各项功能下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与学生聊天、关注学生朋友圈言论及转发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态和时下的关注热点。当学生出现不正常的言论或行为时,适当加以干预和引导,但要避免过分干预引起学生不适。
(三)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建设,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基于微信无须真实姓名注册的特点,学生可以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发表个人言论,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有效反馈和学生个性的养成,另一方面不实名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不被监督,学生在发表个人言论时更加大胆,甚至出现在微信中发布虚假信息,扰乱校园和公共秩序的行为,更有甚者走上网络犯罪的道路。因此,高校要在充分占领微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可以通过设立网络道德观察员、网络舆情引导员等形式净化网络环境,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沟通和学习氛围。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孕育出了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的自媒体力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适应其随之而来的机遇与挑战。只有熟悉自媒体的知识和技术,把握自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微信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信息传播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驾驭微信的能力,进而主导这一新的教育阵地。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并由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在日常操作中提供技术支持。
(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配合,双管齐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受众广、实效性强,但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政治工作者应在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牢固已有的传统工作优势,继续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将两者有机结合。如通过举办线下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发挥学生的榜样引领作用,将获评学生的个人事迹通过线上形式推广传播,扩大其影响范围。既增强了学生的现实参与感、荣誉感,又增强了正能量的宣傳力,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双丰收。
四、结语
微信作为大学生群体最流行、使用最广的通讯软件,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吕杰,徐静.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
[2]杜宇,郭树清.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究[J].科技风,2018(30):85,90.
[3]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63-65.
[4]陈丰,杨婷.微信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8):92-93.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