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0-03-17黄石林廖静雯陈佩旋吴慧谢秋凤林耿芬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6期
关键词:集体环节内容

黄石林 廖静雯 陈佩旋 吴慧 谢秋凤 林耿芬

[摘           要]  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开发与运用本土文化资源。以广西岑溪市牛娘戏为例,从设置教育活动目标、收集与筛选资源、开展活动、评价活动效果四个方面论述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牛娘戏文化资源的实践过程,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牛娘戏融入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建议。

[关    键   词]  本土文化;牛娘戏;集体教育活动;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150-03

按照活動形式的不同可把幼儿园教育活动划分为集体教育活动、小组教育活动、个别教育活动。其中,集体教育活动是教师以直接指导为主、面向全体幼儿的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教育者要根据当地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土文化主要是指起源于本地、世代传承、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既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又表现现实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是当地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之一,很多的研究表明它对幼儿的认知、审美和社会性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所以,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将本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运用,具有可行性。本团队在查阅资料了解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前往广西岑溪市的部分幼儿园调查和研究牛娘戏文化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开发与运用现状,在当地某幼儿园一个大班进行了将牛娘戏文化融入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实践课,并根据实践研究提出牛娘戏文化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开发和运用的建议。

一、牛娘戏融入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现状与思路

(一)牛娘戏文化的开发现状

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中,符合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和《纲要》的要求,可以丰富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让幼儿在感知和体验本土文化的过程中生成对家乡文化的喜爱与自豪。[2]可是一直以来,我们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开发与运用本土文化的意识和力度还有待加强。广西岑溪市的牛娘戏,起源于当地民间生产和生活中的娱神祈福活动,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本团队在调查中发现,所有样本幼儿园中只有少数幼儿园尝试过将牛娘戏文化融入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大部分幼儿园认为将牛娘戏文化融入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会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和招生效果,不应该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开发和运用牛娘戏文化。同时,幼儿接触和观看牛娘戏的机会少,对牛娘戏的认知有限,普遍对牛娘戏感到陌生。所以,在充分了解牛娘戏文化对幼儿、对幼儿园的独特价值上,我们很有必要探讨和践行如何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开发和运用牛娘戏的文化资源。

(二)牛娘戏文化的开发思路

本团队调查和研究样本幼儿园中牛娘戏文化在教育活动的融入状态以及借鉴国内相同及相关类型研究的经验,认为可以依据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班级的教育目标选取相应的牛娘戏文化内容运用在五大领域、游戏活动、教室环境布置、区域角等方面。而在设计和实施含有牛娘戏文化内容的教育活动可从以下思路出发:(1)教育活动要制订什么样的教育目标?(2)选取哪些内容可以达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4)怎么确定这些目标得到实现?[3]因精力、时间等因素影响,本团队只进行集体教育活动的尝试。

二、牛娘戏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过程

根据上文中的思路,本团队接下来将从设置教育活动目标、收集与筛选资源、开展活动、评价活动效果四个方面依次进行论述。

(一)设置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将牛娘戏文化融入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旨在发展幼儿的认知、语言、审美,社会性等能力,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全方面发展。本团队以岑溪市某幼儿园的一个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以下三方面设置该大班集体教育活动与牛娘戏文化有关的目标,举例如下。

1.认知目标:幼儿要了解牛娘戏的历史和风俗,知道牛娘戏的角色和著名剧目,认识牛娘戏的乐器和服装。

2.技能目标:幼儿能够简单完整地讲述牛娘戏的历史故事如“舞春牛”传说,可以灵活扮演牛娘戏的角色,会唱一些简单的牛娘戏歌曲。

3.情感目标:幼儿要体会牛娘戏的魅力,生成对家乡的热爱,对民族文化有自豪感。

(二)收集与筛选资源

在实践研究中,本团队采用到岑溪市的群众艺术馆查阅文献资料、访谈工作人员、观看演出的方式,收集到大量的牛娘剧文化资源。面对牛娘剧这么多的文化内容,我们按照戏剧的相关构成要素,分类如下。

已有研究表明,大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对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和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在力求体现集体教育活动内容的牛娘戏文化性之下,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团队提出“适宜性、教育性”的筛选标准:(1)内容健康积极,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大班幼儿好奇、爱好思索等年龄特点;(2)具有对幼儿的教育价值,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以牛娘戏三个方面的文化内容为教育活动的选材内容为例:(1)历史沿革方面的石牛起源说具有简单明了的情节和互助互爱的美德教育意义,本团队以此改编并设计了故事活动《舞春牛》。(2)现代牛娘戏歌曲《山歌调》选段描绘了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歌词易懂并且唱法简单,本团队以此设计音乐活动《山歌调》。(3)牛娘戏里的四大角色生、旦、老、丑妆容明亮、各具特色,本团队以此设计绘画活动《画脸谱》。(如下表所示)

(三)开展活动

开展活动的过程有准备、导入、展开、结束四个部分,在准备环节要为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做好知识与物质准备,如幼儿的经验准备、教具准备、活动环境准备等,在导入环节要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内容中和激发幼儿对活动的热情与兴趣,在展开环节要呈现教学内容并使用提问、演示教具等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在结束环节要引导幼儿总结学习内容。纵观开展活动的整个过程,从开始的准备环节到最后的结束环节要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让幼儿的发展在活动参与中逐步获得提升。

以上述文中提到的语言领域故事活动《舞春牛》为例:在活动的准备环节,本团队在设计出故事活动《舞春牛》后,根据故事内容画了故事的图画,准备了牛娘戏的视频选段。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本团队播放准备好的牛娘戏选段给幼儿观看,幼儿迅速被牛娘戏的表演和音乐吸引,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在活动的展开环节,本团队一边展示故事圖画一边讲述故事,幼儿在看故事图画的同时聆听教师讲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情节;接着,本团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法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以便加深对故事的感知与理解;最后,本团队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思考,对故事进行续编和改编。在活动的结束环节,本团队依次展示故事图画引导幼儿重温故事的内容情节,并总结幼儿对故事的续编和改编内容,巩固幼儿的知识,提升幼儿的经验。(如下表所示)

(四)评价活动效果

评价活动效果是为分析和评定活动开展的质量,以便于取长补短。在进行实践课时,每完成一次集体教育活动,本团队便邀请该园教学副园长、该班教师一起对活动设计、活动开展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与幼儿聊天谈论其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和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

三、牛娘戏文化融入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的建议

(一)制订活动目标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出发

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是制订活动目标的根本指向。幼儿在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活动的直接对象,活动的最终效果是能够引起幼儿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使其从“现有的发展水平”发展到“可以达到的水平”,从而成长为具有自身特性的社会个体。综合已知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是有规律可循的,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因此教育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作为预设活动效果的活动目标,在制订时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出发,避免出现太高太难或者过低过易而不能达到育人目的,具体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认识和了解幼儿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需求,从幼儿各年龄阶段普遍的身心发展需求出发;(2)掌握本班幼儿的现有身心发展需求,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

(二)选取适宜的牛娘戏文化内容

活动内容是活动开展的载体。牛娘戏文化内容适宜与否,影响着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参与热情,所以,我们要重视选取适宜幼儿的牛娘戏文化内容。具体要做到下面两点。

1.认识和了解到幼儿的年龄阶段特征,选择的牛娘戏文化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组织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每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爱好,对相同事物的兴趣有不一样的态度。另外,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现在很多幼儿接触和观看牛娘戏少,对牛娘戏文化的印象不深。因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选取富有趣味性和浅显性的牛娘戏文化内容。

2.选取积极健康的牛娘戏文化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牛娘戏自诞生至今,融合和吸取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有糟粕也有精华。幼儿对社会的认识正处于朦胧的开端,其意识和观念刚刚开始萌芽,要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教师要选取牛娘戏文化的精华内容,培育幼儿的美德。

(三)把握活动开展的策略

教师在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影响着活动进行的节奏,进而影响幼儿在活动过程的学习效果。活动开展主要有准备、导入、展开、结束这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环节的活动效果,从而对后一个环节的开展产生影响。鉴于幼儿对牛娘戏普遍感到陌生的情况,活动开展可以这样进行:在准备环节,教师准备好活动开展所需要的物质材料,并让幼儿提前进行了解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聊天、课件展示等方法引导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在展开环节,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和表达;在结束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再现、语言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回顾活动内容和总结经验。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四)坚持以“学”与“教”为评价内容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主要指向幼儿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的内容。因此,在评价融入牛娘戏文化的集体教育活动的效果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内容进行。

1.评价幼儿的“学”:如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参与度、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接受程度、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等。

2.评价教师的“教”:如教师设置的活动目标是否与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师选择的牛娘戏文化内容是否适宜本班幼儿的兴趣与接受能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注意与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等。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王春燕.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碧月.本土民间艺术资源在幼儿园美术中的运用:以“珠绣”为例[J].教育导刊,2014(10).

[3]谢清理.本土民间游戏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以广西柳江为例[J].教育导刊,2015(1).

编辑 张 俐

猜你喜欢

集体环节内容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警犬集体过生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集体逃学
泛滥的集体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