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型大学与校友经济关系初探

2020-03-17万永敏秦海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6期
关键词:校友大学经济

万永敏 秦海燕

[摘           要]  校友经济与创业型大学的逻辑起点、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高度契合,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建设创业型大学是发展校友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直接源泉,发展校友经济是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客观要求和现实路径。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等中外成功的创业型大学,与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实现学校学科与政府、校友经济发展共赢。

[关    键   词]  校友经济;创业型大学;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116-02

创业型大学的逻辑起点是社会需求,是从传统的被动服务逐步走向主动乃至直接面向市场的创业,促进自身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生产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校友经济与创业型大学的逻辑起点、价值追求和实现路径高度契合,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一、建设创业型大学是发展校友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直接源泉

大学既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关键主体,也是知识转化与创新的重要载体。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直接影响所在城市的国民经济贡献度和国际影响力。传统的中国高校办学定位一般划分为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大学必须要走到社会的中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创业型大学是实现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大学要由社会边缘走向中心,需要摈弃创业型大學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和进阶。伯顿·克拉克[1]认为,并非只有一流大学才有机会成为创业型大学,只要大学能够将科研与国家、社会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并快速响应,所有大学都可以向创业型大学演化。毛慧芳[2]等认为,创业型大学的兴起是大学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知识经济时代与全球化的产物,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大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1995年,亨利·埃兹科维茨和劳伊特·雷德斯多首提“三螺旋”理论,并在《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的三种螺旋》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该理论。发展校友经济可以借鉴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理论,打造三者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大学创业、校友创利、政府创新共享共赢。建设创业型大学是发展校友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直接源泉。纵观中外历史上转型成功的创业型大学,无一不是与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共赢发展校友经济有很大关系。

麻省理工学院是全球公认的第一所创业型大学,一直鼓励教职员工和校友既要发明创造又要创新创业,已成为全球创业型大学的典范。[3]一战之后该校抓住美国发展军工产业机遇,不但利用办学优势主动承接国防部业务工作,而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动员师生员工直接奔赴前线。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20年代就制定了著名的“五分之一原则”,其核心要义是“允许教授一周内有一天时间可以做与教学科研无关的工作,用于校外服务活动,通过咨询或参与企业业务挣钱”。二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承接或参与了多项军工研究项目,包括雷达、航空设备以及核武器等,进一步扩大了与军方合作领域。二战后为实现与波士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该校更加积极发展校友经济,鼓励在校师生和校友与工业界、商业界和政府紧密合作,将科研成果商业化,将知识产权落地生根,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是国内创业型大学的成功典范之一,通过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业和海外合作四种形式全面服务中关村等区域经济发展。清华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1997年成立学生创协,1998年成立中国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也是亚洲最早举办校园创业赛事的大学,1998年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该比赛1999年推广成为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清华大学2001年建立首批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013年设立“三创空间”平台,2015年牵头启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面向社会,密切校地和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园,鼓励教师和校友创业,加强知识创新、传播与科技成果转化,哺育知识型产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4]

南京工业大学是建设创业型大学发展校友经济的地方高校典范之一。2001年,该校由两所地方特色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南京化工大学有服务大化工及其产业链的传统办学特色,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有服务大建筑及其产业链的办学特色。南京工业大学在大化工和大建筑领域校友人才济济,行业知名度较高。2003年,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面向化工、建筑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办学。2008年,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创新型一流工业大学,以建设南京科技广场、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园等为抓手,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向创新优势、创业优势的转化,积极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经济发展建设。2018年,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业型大学。近年来,南京工业大学大胆推行知识产权三权分离等科技体制改革,是江苏省“科技体制改革30条”唯一试点高校。该校还大胆探索成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活跃区域校友企业家联盟,实施校友企业“十百千服务计划”,依托学校学科科研优势与地方政府联合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学院、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与学校所在地共建大学科技园、大学产业园及工大智谷、龙华智谷打造环南工大知识经济圈,通过成立校友经济创投基金推动与地方政府和高新园区联合建设校友经济产业园。这些发展校友经济的组合拳得到了地方政府、园区和企业的高度赞许,实现了政府—高校—校友在校友经济生态圈中1+1+1>3的多赢结果。

猜你喜欢

校友大学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至善
校友资源开发管理智慧系统初探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经济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