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

2020-03-17胡涤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6期
关键词:应用型体系职业

胡涤花

[摘           要]  通过对2000—2020年知网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从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征、问题与改革、模式与体系、运行与保障、评价与实践基地建设等视角综述了我国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呈现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走向进行以下预测: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的建设将更体现专业特色;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和职业证书考试为抓手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三课堂”结合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将会更加微观;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利于实践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教学。

[关    键   词]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热点;趋势;知网论文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6-0060-03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来源,使用“文献检索”中的“主题”检索,选择“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来源期刊无限定, 以扩大文献搜索范围,共显示有硕士论文11篇、会议论文23篇、期刊论文1361篇。再根据被引次数、下载量、课题来源三个方面因素,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共得到165篇文献,其中硕士论文5篇、会议论文2篇、期刊论文158篇。

通过对2000-2020年知网论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看到关于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征、问题与改革、模式与体系、运行与保障、评价与监控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视角展开。

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实训、企业见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工程训练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有感性认识,学习技术、方法,形成将理论与实际結合的科学态度和独立的岗位能力,具有独立性、主体性、实用性、校企联合和动态性等特征。实践教学成为应用型本科必须突出的教学环节。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缺乏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构建、实践教学管理落后、企业参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的热情不足、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少实践经历、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针对问题学者提出了如下的解决措施:转变观念是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先导,构建独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改革的核心;加强产学合作、校企合作,构建产学合作新机制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必备条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改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和“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者提出了很多的尝试,比较有代表性的总结如下。

(一)“科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科教融合”中的“科”应更注重于面向社会和企业的应用型课题;而“科教融合”中的“教”则应更多偏向于实践教学。实行导师制,从教师课题中选取出大量的“小课题”用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并可做到“真题真做”,根据实践的先后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一贯式设计,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激励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答辩制进行考核。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此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内容、保障、管理和评价五大体系。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时,要充分体现出对职业能力开发的需要,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实践教材编写,以项目的形式编写实践教材。聘请企业的骨干力量作为实践教师、支持学校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教师及技术人员的待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对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情境建设。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构成分为两个部分: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机构。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实践教师、企业、社会以及学生自我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元化,开发多种评价方式,不仅包括现场的操作、测试,还包括开发答辩、课程设计、综合性大作业等。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举例:“三个课堂”联动的职业素质养成体系

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的认同。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要从“知”开始,在认知与正面情感的作用下,学生才能将外界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内在的需要并成为自己职业行为取向的标准。第一课堂包括“课堂授课”和“讲座”。

第二课堂:日常训练的固化。学生职业素质也要在职业素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认知指导反复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渐养成。日常训练主要包括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常规,社区、社团活动,新生节、技能节竞赛等。

第三课堂: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包括“暑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岗前综合实训”“毕业综合实践”等。

三个课堂各自发挥作用,共同完成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模式

(一)“四位一体”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源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将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就业培训四个实践环节放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此模式的运行需要建立一套实践教学过程监督和保障机制(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文档,强调“全程化”过程管理);建立长效合作的运行机制(根据专业发展需求,重点选择实践试点单位);形成以双导师制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指导机制(实践教学导师由学校指派的指导教师和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组成,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培训等工作)。

(二)校企合作下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有三种:(1)就业驱动的“学”“工”交替模式。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环节,在企业完成实习和设计类的实践教学环节,让理论知识在企业实践实习中得到深化和升华。(2)共建共享实验室模式。高校提供实验室场地,校企双方或者企业提供实验设备,双方人员共同参与对实验室的建设,所建成的实验室双方采用共享模式,企业可作为设备展示、产品研发和科研实验等的场所;高校可作为学生创新性、系统性实验的场所。(3)外聘研究员模式。企业与高校教师签订外聘研究员协议,以简单的方式确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规定两者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三)运用现代学徒制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教师传授学生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企业师傅传授学生立足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等举措,促使学生的学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协同发展。(1)在教学过程中,对“工”和“学”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明确学生的实践时间不得低于50%;(2)学校和企业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建构,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制定出兼顾掌握一定理论基础和扎实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3)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训教学掌握各种实践技能,从而实现“做中学”;(4)提高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争取经费,吸引企业建立实训中心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5)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五、实践教学的运行和实施

(一)三大要素:物质、人力、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物质环境建设从空间分包括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两类;从功能来看包括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体系人力资源建设指的是师资队伍及其人员构成的比例分配。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管理策略包括学校应成立校级实践教学协调领导小组和二级学院(教学单位)的教学院长负责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岗位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运行机制建设的国际视野

德国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建设的特点: (1)政府宏观引导,加强法律制度保障;(2)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岗位师资支持;(3)校企深度合作,为企业设置教学内容;(4)注重能力本位,加強人才培养。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现状:思想意识不强,制度保障不力;政府工作缺位,评估不够科学;高校缺乏抓手,企业活力不足。

对策:建立“社会有需求、政府出政策、企业(行业)有动力、高校有要求、学生有出路”的政策保障;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企业与学校一起建立实践教学大纲,建立以提升学生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效果评估机制;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也要紧扣实践内容;学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案制定、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要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成立专门机构,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将实践教学周期拉长,让学生“理论—实践—理论”学习循环递进,螺旋上升,还要增设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内容,让学生养成独立的自我纠偏纠错的行为习惯,并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六、实践教学评价

(一)问题

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时,目前多仅沿用学科式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且评价内容限于对专业能力的考核,忽视了对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的评价,使在评价过程中,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化的培养没有充分实现。在整个评价体系中,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参与积极性,过度重视结果,缺少对学生发展、变化、成长过程中的动态评价。评价主体不够全面,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和企业的多方参与。

(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1)建立学生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见习、毕业论文五个方面,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考核点。考核可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2)建立标准明确、形式多样的教师评价体系,设计“校级、系级、自选”三个层级的教师问卷指标体系,可以在学期中多次开展,将即时性教学评价和总结性教学评价结合起来。(3)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监控和反馈制度。(4)评价部门成员要多元化,评价活动要全程化。

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一般有四种形式:(1)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办基地,这是目前高校学生实习的主要模式之一;(2)政府与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基地,可以提供全面、系统的实习岗位,这是高校实习基地建设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式;(3)企业、单位为学生提供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适合进行短期、小范围的学习实践;(4)利用公共资源作实习基地,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对学生的精神意识培养有很大帮助。

从以上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实践教学体系、模式构建和运行实施三方面展开,学者提出了很多的尝试,有的模式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一)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的建设体现专业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由于专业不同,培养目标定位就会有差异,那么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的建设将会带有很明显的专业特色。按照专业特点设置实践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和体系,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更精准地培养专业人才。

(二)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和职业证书考试为抓手来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来构建的,非常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性,这实际上是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要很好地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要打破学科界限,调整知识结构,以职业逻辑来建构课程体系,要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很好地与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学生一毕业就可以投入工作,缩短实习期,减轻企业负担,增加学生的求职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应该具备“双证”,包括学历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历学位证书表明学生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职业资格证书表明学生具备了职业知识和能力,是一名合格的行业建设者。职业资格考试主要围绕职业要求展开,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

(三)“三课堂”结合开展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企业和社会。“三课堂”结合理论很好地链接了三者的学习。第一课堂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阵地,可以为学生打下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第二课堂的证书考试、职业竞赛、学习兴趣小组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深化提供了很好的途径;第三课堂的企业实践,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岗位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很好地做到了“教、学、做”合一,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三种课堂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是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当然,“三课堂”结合开展实践教学同样需要结合相关的专业特点和职业标准展开。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研究将会更加微观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建设“双师型”教师,这是目前各高校的通用做法。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请进来,送出去。”“请进来”指的是把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者专业人员请进高校指导学生学习;“送出去”就是把本校的教师送到企业去学习研究以提升实践教学的能力。目前这种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兼职教师的待遇问题、管理问题和考核标准问题;送出去的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问题、工作量考核问题、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衔接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些问题非常具体,带有很强烈的专业色彩和学校特色,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五)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利于实践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教学

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绝大部分脱胎于1999年本科生扩招后的新建本科,转型中首先要纠正两个认识误区:(1)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2)认为理论和实践教学截然分开。为此,我们要重新厘清认识: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而是一种独立的教学类型,具有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堂应该践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建构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教学,提倡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学科知识,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寻求知识。这种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思考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学生必备的重要职业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種让学生把自己纳入岗位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试论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和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

[2]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7).

[3]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09(3).

[4]周义龙.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9(3).

[5]陈裕先,宋乃庆.校企合作构建“企业课堂”[J].中国高等教育,2016(3).

[6]刘海燕.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木科院校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4).

[7]黄芙萍.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文教资料,2006(5).

[8]伍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9]刘开南.提高实践教学实效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5).

[10]李岩,李志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实习教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11]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

[12]莫惠林,杨近,娄斌超,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13]潘懋元.再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特色与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7).

[14]姜煌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6).

[15]张千友,王福明,郑飞.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效、困境与突破研究:基于西昌学院2817名毕业生(三届)的问卷调查[J].职教论坛,2017(4).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应用型体系职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我爱的职业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五花八门的职业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