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到底要不要手术
2020-03-17李淳
李淳
痔疮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甚至已经发展到“十人九痔”的局面,临床上显示,成年人中痔疮的发病率高达50%,并且伴随年龄的增长,痔疮的发病率也会明显提升。痔疮还是一种十分折磨人的疾病,很多患者病发时坐没得坐,站没法站,就连躺下也疼痛难忍。有些人说得了痔疮要手术,治疗得更彻底,可又有人说痔疮手术很痛,而且手术后还会复发。那么,痔疮到底要不要手术呢?请听我慢慢给您分析。
內痔分为4期
过去,临床专家认为,痔是人体直肠和肛管上皮下方的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但按照该理论治疗痔疮,无法解决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近年来,有国外学者提出了痔的现代概念——肛垫下移学说。肛垫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位于齿线至齿线上方1.5厘米左右的环状海绵样组织带,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解剖结构,起着肛门垫圈的作用,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长期饮酒和食用大量刺激性食物可使局部充血;肛周感染可引起静脉周围炎使肛垫肥厚;长期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可导致肛垫向下移位。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和移位就形成了痔。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肛门镜和肛门指检可以确诊。
痔疮在临床上分为3类:内痔、外痔和混合痔。通过字面意思就能理解,内痔是存在于肛门内部的肿块;外痔发生于肛门外部;当内痔、外痔同时存在时,就是混合痔。其中,内痔按严重程度分为4期:1期只在排便时出血,痔不脱出于肛门外;2期排便时痔疮脱出,便后自行还纳;3期痔脱出后需用手还纳;4期痔长期在肛门外,用手亦无法还纳。
3、4期考虑手术治疗
如果感觉肛门处有异物感,大便时肛门肿物脱出,甚至肛门疼痛、间歇性便鲜红色血、肛门瘙痒等,那就可能患上痔疮了。对痔疮进行治疗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痔疮的临床治疗有3个原则:一是无症状就无需治疗;二是有症状,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三是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若痔疮仅仅达到1期或者是2期,患者可以通过注意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和饮酒、多吃果蔬、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多做提肛动作等对痔疮进行控制和改善。但当痔疮达3期或者是4期时,就应当考虑采取手术治疗。另外,若出现以下症状,同样需要手术处理:反复大量出血;血栓性外痔,疼痛十分剧烈;外痔症状逐渐加重,皮赘不断增大,患者经常出现炎症反应,有明显的疼痛、红肿或者是瘙痒症状。
手术方式不断更新
过去,痔疮手术主要采用硬化剂注射、橡皮圈结扎、红外线烧灼或低温冷冻法等。现在则更多地采用结扎切除手术、PPH手术、HAL痔动脉闭锁术、HCPT消融术等。其中,PPH手术应用的更多,它又称“痔上黏膜环切术”,是用一种名为PPH吻合器的手术器械将痔上方的直肠黏膜做环形切除,既可阻断供应痔的血管血流,又能把脱出的直肠肛管组织向上悬吊固定。与传统手术相比,PPH手术具有术后疼痛少、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可有效改善痔疮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后一星期内,由于创面比较娇嫩,这个阶段要避免大便用力或者大便次数过多,否则可能引起创面出血;作为粪便的出口,肛门自然是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所以,术后要注意肛门的清洁,每晚睡觉前可用温水坐浴3~5分钟,不需要加盐或者高锰酸钾,避免过度刺激;无论是PPH手术还是其他手术方式,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创面都会水肿,所以术后要避免过多站立、走路,多躺一躺有利于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