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想涉《万岁前》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2020-03-17李书婷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自然主义知识分子

摘  要:廉想涉作为韩国殖民地时期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小说中塑造了与自身相似的知识分子形象。本文以廉想涉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万岁前》为研究对象,对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进行研究,探讨廉想涉作品中的自然主义特征,以期更全面的理解廉想涉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的社会历史意义。

关键词:廉想涉;《万岁前》;知识分子;自然主义

作者简介:李书婷,吉林延边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1

一、引言

朝鲜半岛自1910年8月22日被迫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开始处于被殖民状态,先进知识分子直面了战争年代的悲惨现实,创作出许多致力于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优秀作品。廉想涉在长篇小说《万岁前》中不仅描绘殖民地时期的生活实况,而且还借由主人公李仁华的人生经历,呼吁群众独立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在作品中表现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位小说家。

二、背景:殖民地的近代化

“近代”这个词语是区分历史上时代的篇章,在欧洲形成了一种划时代的,新颖的意识。殖民地朝鲜的近代性却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在小说《万岁前》中,近代性的描写是随着主人公李仁华直面朝鲜现实境况而产生的意识转变过程中形成和展开的。

日本留学七年的李仁华收到妻子病危的电报启程回国,旅途中,朝鲜的近代化现实随处可见,表现为他的情人奢侈生活的现实,被警察跟踪,突然被盘问的现实,为了钱少女们必须走出妓院卖给日本工厂的现实。

随着李仁华越来越接近朝鲜,他强烈感受到了近代性的否定性。工厂、道路、电车、汽车、邮局、医院等近代的制度使日本的经济剥夺和剥削更加效率化。医院和公共墓地等近代的空间都是通过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权力而存在的。因此,朝鲜的近代化不是内在动力推动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而是被奴役被驱使被剥削的灰暗的现代化,如实地展现了错综复杂的殖民地近代性的问题。

三、知识分子主人公的意识转变

在日本留学的李仁华,自由与和平的生活被妻子病危的电报打破了,回乡途中目睹了朝鲜群众被殖民的悲惨生活,开始“醒来”的李仁华将面对“闻所未闻”的祖国,开始寻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出路。

(一)民族意识觉醒

对人性毫不关心的浪荡的、多愁善感的知识分子李仁华,在日本生活了7年,精神完全被绚烂多彩的资本主义生活麻痹了。直到他离开日本归乡途中,自由被掠夺,被压迫,走近殖民地朝鲜的日常生活,才开始意识到自身作为朝鲜民族一份子的民族意识。

李仁华只是一名与政治无关的文科学生,却因为朝鲜人的身份,沦落为监视对象,回国途中天天有人盯梢,一直处在被监视的环境下,跟踪者或者是士兵助理,或者是朝鲜人的走狗。对现实境况毫不了解的"书呆子"李仁华,在船上偷听了日本人的对话才恍然大悟到朝鲜民族的凄惨境地,在渡船甲板上留下了热泪。

在釜山的街头徘徊,李仁华目睹了朝鲜被剥削的惨状,“战车停靠着,汽车行驶着,木屐声越来越大,军队被撤,宪兵驻守”,朝鲜人被从市中心赶到城市边缘,成为漂泊不定的流浪者,更糟糕的是,朝鲜民众主体意识,民族意识的缺失,无力抵抗的现实下,人民和国家都在走向灭亡的深渊。

李仁华目睹了釜山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饱受掠夺、流血和虐待,对此感到非常悲痛,同时釜山作为朝鲜侵略者第一步抵达的港口,亦代表了朝鲜的整体社会现况的缩影。农村农民变成城市工人,朝鲜民众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买卖的对象,切实反映了日本资本主义与朝鲜腐朽的政治势力结合下,被剥夺主权和财产的朝鲜和民族的悲惨命运。酒吧女主人厌弃自己的朝鲜人身份,更是讽刺了部分朝鲜民族的卑贱生活观。

(二)面对无力改变的现实选择逃避

李仁华回到老家后,动不动就哭的母亲,大姐, 40多年来无所事事的堂兄,为了生活而筋疲力尽的父亲,演绎出一幅萧条无望的家庭面貌,与积贫羸弱的朝鲜王朝的缩影并无不同。妻子的病情日益严重,李仁花却无能为力,在家里一天天地消遣。被日本彻底剥削了土地、财产、主权和人权的朝鲜人除了贪杯还能做什么,他们只能怀着悲壮的思想准备,却无法表现出任何行动。民族悲剧的状况让人对酒贪杯,藉由酒精暂时性地麻痹自己。

以妻子去世为契机,摆脱家庭的连锁关系,李仁华向往的新的人生的开始就是在与过去的断绝中规划出来的。过去是他的家庭,“家父长制”下的严谨规则,新的精神生活就是从这种脱离现实的接点开始的。对李仁华来说,祖国是“坟墓”。他认为除了迅速、无条件地摆脱困境之外,别无他法。

四、对未来的展望:“自我主义”、“独立的个体”

(一)“自我主义”

“寻找自己道路的义务”,即使是在黑暗的祖国现实中,李仁华认为,新时代的民族意识,是要积累新的思想准备和实力,“寻找自由和真实的生活”。他提出了一个口号,即“从民族堕落中自拔”,“求路”的表现亦和尊重自我觉悟和个性的廉想涉的新思想衔接在了一起。

(二)“独立的个体”

妻子的死亡后,李仁华给晴子的回信中表明要实现新生,对追求未来的李仁华来说,重新确立“自我”的存在,与过去断绝,为了发现自己而挣扎,体现了李仁华追求个体独立的近代人物的特征。

李仁华哥哥劝他第二年春天回国再婚,“和煦的春天再見面吧”,“和煦的春天”模糊暗示了朝鲜的光复,隐藏着必须寻找出路的迫切的感情和欲望。

五、结束语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分析了《万岁前》中描写的朝鲜殖民地时期的畸形的被动的近代化显示,讨论了日本对朝鲜群众的剥削压迫;其次,探讨了主人公李仁华作为留日先进知识分子,回乡途中目睹朝鲜群众悲惨生活后的心境转变历程,开始意识到民族意识和国家独立的重要性。然后,对此尚无能为力的知识分子只能选择再次出国,去完成“寻求自己的道路”的伟大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宏伟.韩国自然主义小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

[2]朴成泰.殖民地时期廉想涉文学的自然主义研究[D].高丽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自然主义知识分子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女装设计中的自然主义元素渗透研究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自然主义的睡莲
浅析柏辽兹音乐中自然主义特征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