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纠结的“心肌缺血”
2020-03-17王飞
王飞
刚过完年,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來体检的。尤其是这半个多月,几乎每天除了看门诊患者,总会有十多个拿着体检报告来咨询的,多数咨询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心肌缺血。
这些朋友们大多都没有什么症状,只是体检在做心电图的时候提示心肌缺血,有一部分还是挺年轻的朋友。其实,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在临床工作中是很常见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们到底有没有心肌缺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指的是当心脏心肌灌注血流减少、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受到影响,不能保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以伴有心绞痛或心前区不适的症状,也可以毫无症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一般来说,当发生真正的心肌缺血时,往往说明冠状动脉已经发生固定性狭窄,在此基础上,心肌的供氧和需氧失衡,从而导致病理性后果或症状发生。当然,这里我说的是真正的“心肌缺血”。
而我们在体检报告中看到的“提示心肌缺血”这个词,只是一种心电图的常用报告术语,与此相近的还有“心肌呈缺血性改变”“提示心肌供血不足”“ST-T异常改变”等,仅仅是心电图范畴的东西,并不能确诊冠心病。目前靠心电图能够确诊的心脏病只有两种,一种是急性心肌梗死,一种是心律失常。简而言之就是说,心电图做出来的心肌缺血并不靠谱,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假性缺血”。
因此,在拿到一份报告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时,心内科医生一般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后再下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定论,有时候还会建议患者进一步做一些对冠心病有筛查意义的检查。比如,对于年纪较轻,又不具备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这时的“心肌缺血”就十分可疑,就要结合症状来看,如果没有症状,大可不必进一步检查,或者先观察;如果有胸闷、心悸等症状,就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如心肌酶、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或一些能够鉴别是否假性缺血的药物试验等,因为这些症状并非冠心病所独有。
当然了,作为心内科医生,遇到具备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如超过45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另有冠心病早发家族史,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抽烟、久坐不动等,无论患者有没有冠心病的症状,为了能够早期筛查出冠心病,一般都会建议进行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尽管这种运动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但是结果阴性的话,排除率还是很高的。
而对于普通心电图查出的明显具备心肌缺血特征的患者,也可以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来看看冠状动脉到底有没有病变。当然,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医生在经过对冠心病证据的采集和深思熟虑后建议的,往往是针对真正的“心肌缺血”。
因此,在体检发现“心肌缺血”时,大可不必贸然地为自己戴上冠心病的帽子,也不必纠结吃不吃药,更不建议上网查关于心肌缺血和冠心病的资料后买保健品吃。正确的做法是,咨询心脏科专业医生,依照医生的建议考虑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