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灿 半生顶流 香贻后世

2020-03-17

北广人物 2020年3期
关键词:顶流演播小喇叭

在笔者印象中,曹灿无疑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真正“顶流”(顶级流量)。他不仅是伴随着“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嘀嗒、嗒嘀嗒……”而红遍全国的“曹灿叔叔”,亦是随着电波传之久远的《向阳院的故事》《野蜂出没的山谷》《艳阳天》《播火记》《李自成》《地球的红飘带》《少年天子》等长篇小说所共同打造的“演播艺术家曹灿”,他还是《雷锋》《天山脚下》《沙恭达罗》等四十多部话剧,《你好,太平洋!》《特区冒险家》《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东方巨人》《左权》《上海沧桑》等影视剧中的“演员曹灿”,更是与“曹灿杯”以及千千万万朗诵爱好者、公益受助者紧密相连、紧紧相拥的“可爱老头儿曹灿”……

2020年1月8日15时18分,在与癌症顽强抗争了15年后,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曹灿在京逝世,享年87岁。曹灿生前曾对身边朋友表示,他去世后,“要告诉大家,我已经走了。要不然很多人不知道,还给我打电话、发微信,而我没有回复人家,多不好啊!”

这的确是曹灿老师,他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我想起2016年他教年轻朋友玩儿微信的情景……三年多的时间,笑口常开,捧着别人和自己的心的曹灿,怎么就走了呢?!

他的笑容让每个人心里都暖和惬意

曹灿去世当天,陈铎和陈雷父子刚刚结束中国文联“百花迎春”的录制,陈雷说:“得此噩耗,实在难以接受。春天马上就来了,伯伯您太急了。说好的125的小目标,大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人民大会堂东门出来下台阶,得知消息后,爸爸的脚步放慢了。回来的车里,空气都仿佛凝固了,爸爸一言不发。我不敢问也不敢回头看……”

悲伤“按住”了快退键,几年中的一个个采访瞬间倏然闪回———

2016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曹灿与殷之光、陈铎、方明、虹云、瞿弦和、濮存昕共同创办的“朗诵会”微信公众平台启动上线仪式在马奈草地举行。因为“公益”,因为“朗诵”,更因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传承责任,轻易不露面、绝迹于商演、拥有海量粉丝的五十余位老中青演艺名家齐聚一堂。

演完自己的节目,曹灿静静地坐在台下,一直坚持到最后。大合影时,他一直往边上躲……无论是几十年相知相识的老友,还是初次见面的新交小友,曹灿的笑容让每个人心里都暖和惬意,看不出这是一位与癌魔抗争十余载的耄耋老人。无论采访还是私下聊天,曹灿都绝口不提自己的病,他最想说最爱说的话题就是朗诵艺术的推广和普及。从1986年担任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长开始,他就把自己树成了一面旗帜,自此,民间朗诵团体如雨后春笋,曹灿先后担任了百余个民间朗诵团体的名誉团长,亲自指导民间朗诵团体排练、演出,并不遗余力地推动朗诵艺术走进社区、公园、学校。

1999年,曹灿又在古稀之年创办了曹灿艺术学校,通过朗诵等艺术培训培养孩子能说话、敢说话、会说话的能力。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诞生,曹灿教孩子们朗诵技巧,还帮着选作品,打磨细节。2018年,曹灿播讲的《曹灿朗诵课》音频课程在网络平台正式上线,2019年,由曹灿担任主编的《“曹灿杯”指导用书》问世……

演员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上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筹办新中国第一档少儿节目,时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话剧演员的曹灿加入了节目组。1956年9月4日,“小喇叭”正式开播,“曹灿叔叔讲故事”的声音传遍祖国各地。曹灿老师生前回忆说:“那会儿我经常骑着自行车、坐着公交车去录音,录一次大概是8元钱、10元钱,当时电台在西单附近的石碑胡同,工作环境比较简陋,也谈不上什么录音条件,而且三伏天也只能靠一个嗡嗡响的电扇降温,开始录音了还得把电扇关了,每次录完音都像刚洗完澡似的……”

回想自己當年守着收音机听曹灿叔叔讲故事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慢条斯理、诙谐幽默的曹灿叔叔竟是满头大汗的样子。

当年,小朋友们的来信多得用麻袋装,这让曹灿心生敬畏,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说自己是在塑造灵魂、浇灌幼苗,为祖国的未来铺路。

这“小喇叭”里的故事一讲就是几十年,曹灿的朗诵技艺愈加成熟。当年,周总理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看完演出后对他们说:演员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曹灿毕生奉此为圭臬,他说“讲故事有很多即兴成分,每次都不太一样。台下人多,反响热烈,就多说点;反之,如果比较冷淡,就掐掉一段,变短些。作为现场艺术,就应该随机变化调整。而这种对现场的控制,需要长期的艺术实践。”

至今犹记得曹灿播讲的《李自成》,那享受真不亚于看一部一个人“演出”所有角色的超长大片,千军万马口中来,悲欢离合动情长!

涉猎多门、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大家

曹灿出生于1932年12月27日,江苏南通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先进工作者。曹灿毕生都在致力于繁荣祖国的语言艺术事业,不遗余力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笑和爱。

曹灿的朗诵艺术之所以独树一帜,与他涉猎多门、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曹灿曾在《雷锋》《天山脚下》《沙恭达罗》等四十多部话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在《你好,太平洋!》和电视剧《特区冒险家》《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东方巨人》《左权》《上海沧桑》中塑造了邓小平的艺术形象,受到各界好评。

从20世纪50年代起,曹灿涉足广播领域,“曹灿叔叔”这个特有的称号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他在中央和地方广播电台播讲的长篇小说达三十余部,善于运用自己的嗓音特点和演员职业特长把朗诵和传统评书结合,创造出亲切生动、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演播风格。《向阳院的故事》《大帆船的故事》《野蜂出没的山谷》《艳阳天》《播火记》《李自成》《地球的红飘带》《少年天子》《暮鼓晨钟》《鸦片战争演义》等作品深受广大听众欢迎。他为电视台录制的《西游记》《新三字经》影响广泛,并出版了《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谁最聪明》等录音带和《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西游记》等光盘,成为几代听众读者的珍藏。1984年,他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列为“十大演播艺术家”,1991年被评为“听众最喜爱的优秀演播艺术家”。

笔者多次在后台看到曹灿老师抓紧零碎时间看书或默词。作为一个有多方面建树和成就的文艺大家,曹灿总是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无论在文艺界,还是朗诵界,更不用说在几代听众、观众心里,曹灿的“顶流”地位都是难以撼动的,然而每次参加需要露脸的活动时,他几乎都是最不声不响的那位。我从没见过他带过一个助理,也从没见他摆过什么谱。无论与谁合影,他都是最认真、笑得最开心的,无论给谁签名,他都是最一笔一画、最有求必应的。

化疗、放疗、手术,曹灿从没叫过苦;得失、名利、荣辱,曹灿从没上过心。但只要站在舞台,只要面对观众和听众,他永远都是捧着一颗心。

他对新知识和新鲜事物永远有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很早就会玩微信、淘宝,用手机购物,甚至85岁了还自学古琴。他仿佛有三颗心:一颗童心,一颗恒心,一颗爱心。

在朋友心中,他是一个特别快乐、特别聪明、特别可爱的老头儿。在读者、听众、观众心中,他同样是一个开心快活、有“顶流”价值而无“顶流”毛病的平凡人,正如他的微信名“老玫瑰”———香贻后世,不虚此生。得知先生去世后,笔者绘就一幅肖像,也算了却一桩小小的心愿。

曹灿叔叔,下回分解也好,“小喇叭”继续讲故事也好,都听您的。

猜你喜欢

顶流演播小喇叭
2023互联网顶流图鉴
声入人心
——剖析有声小说演播技巧
探析小说演播如何更好地“化为人物”
冬奥“顶流”冰墩墩抢疯了!南通生产商:初八开工补货
冲击顶流
航天主题成“顶流” 玩具和婴童品牌这样“搭快车”有卖点
浅谈小说演播中的角色塑造
牵牛花,小喇叭